第5章 性格影響人的一生
- 卡耐基做人做事的智慧
- 項前
- 3011字
- 2020-11-26 10:45:24
性格是一個人在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而具有核心意義的個性心理特征。卡耐基說:“性格決定命運。”良好的性格促人成才,不良的性格使人毀譽。性格包含人兩個緊密相連的方面:一是人對現實世界的穩定的態度體系,二是與這種態度體系相應的習慣了的行為方式。比如,某個人對待工作總是精神飽滿,一絲不茍,踏實認真;在待人處事中,總是表現出高度的原則性,堅毅果斷,豪爽活潑,有禮貌,肯幫助人,樂于同他人共享,不吝嗇;在對待自己的態度上,總是表現為謙虛、自信等……上述所有這些特征的總和就是他的性格。
不過只有良好的性格才是事業取得成功的保證。
20世紀初,美國心理學家特爾曼和他的助手們在25萬名兒童中選拔了1528名聰明的孩子,測定他們的智商,調查他們的個性品質,并一一記錄在案,然后進行長期觀察和跟蹤研究,看看是不是聰明的孩子長大后都有大的成就。結果,孩子們上完小學、中學,有的上了大學,有的進入社會,特爾曼和他的助手們仍在設法跟蹤、記錄他們的變化。幾十年后從他們公布的跟蹤研究材料看,成人后的孩子們的成就大不一樣。多數人在事業上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成為專家、教授、學者、企業家或有各種專長的人;但也有罪犯、流浪漢、窮困潦倒者。
特爾曼及其團隊分析,排除機遇等社會因素外,失敗者幾乎都存在著某些不良的性格品質,有的意志薄弱,有的驕傲自滿,有的缺乏積極進取精神,有的孤僻而不善于處理人際關系。總之,少數失敗者,并非因為智力因素欠缺,他們的失敗主要是性格使然,不良性格讓他們走向成就的反面。
心理學家指出:人的智能開發是否全面,是否科學,只決定智力的高低;而人的性格品質如何,則決定人的命運。優良的性格品質是人才成長最積極的因素,它可以轉化為內在的動力,促成一個人的事業獲得成功;而不良的性格乃至惡習則是一種破壞性力量,它成為一個人成功的障礙。
人的性格是在長期生活環境和社會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客觀環境的變化往往使人的性格發生明顯的變化,甚至本質的變化。如在充滿暴力的環境和家庭影響下成長的兒童,會養成怯懦、孤獨、自卑的性格特點,當他進入學校,經過集體的熏陶,隨著社會交往的日益增多,他們原來的性格特點可能有顯著的變化。再比如,一個活潑可愛的學生,也可能由于經歷了某種嚴重的打擊,精神上蒙受挫折而變得憂悶抑郁起來。
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性相近,習相遠”的性習說。他認為人生來稟賦差異不大,是后天造成了較大的差別。性格一旦形成就比較穩定,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比孔子晚一個多世紀的孟子提出了“性善論”,認為人生來就是善良的,“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環境與教育扶植善性,而不使之泯滅,并發展成“仁、義、禮、智”。比孟子稍晚些的荀況認為人生來就是“惡”的,是環境與教育去惡育善。這些理論都強調了環境對人們性格的影響作用。
客觀環境的影響,需要通過人的主觀因素起作用。主觀因素的自我調節對性格的培育起著重要作用。幼小兒童的行為方式沒有定型,主觀因素的自我調節水平較低,他們易受環境影響,性格的可塑性更大;當一個人的社會知識、經驗豐富了,出現了比較系統化的思想,形成理想、信念和世界觀時,他們的性格才能在社會實踐中、在自我調節的水平上得以發展、改造。雖然成人的行為方式比兒童穩定,但性格也仍具有可塑性的一面,它不可能永遠停留在一個水平面上,因為作用于性格的諸因素是不斷變化的。性格的可變性,決定了性格是可以培養的。所以,對于我們來說,越早注重對良好性格的培養,就越有利于日后的發展。
雖然人們常常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認為習慣很難改變,但其實這種說法本身就不是很準確。壞習慣是可能根除的,也是能替換的。因此,有目的地選取好習慣來代替壞習慣是很重要的。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即使你不是出于丟棄一個壞習慣的目的去構建一個新的習慣,而單純是為了培養一個好習慣,那么,在你有目的地培養和構建這種好習慣的同時,也將有助于你去認識自己存在的某些不好的習慣。
比如說,你希望自己養成積極傾聽的習慣,那么,你肯定會意識到,你以往沒有能積極地傾聽別人的講話。不善于傾聽,給你造成的后果是很嚴重的,你要么愛插話,要么思維總是集中在自己要說的話上面,或者也有可能是你在與他人談話時,總是習慣性地把思緒轉到其他你必須完成的事情上。這樣一來,你就無法去認真傾聽他人正在說的話,必然會錯過別人試圖與你溝通的許多信息。長此以往,不善傾聽嚴重影響了你的待人處事,對正常的工作也產生了不小的損失。
卡耐基認為人的性格是可以完善的,生活中可從以下五個原則著手進行塑造和鍛煉自己,讓性格為成功服務。
1循序漸進原則
卡耐基說:“金字塔是用一塊塊石頭堆砌而成的。”優良性格的養成需要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同樣,不良性格的克服也需要長期不懈的努力。心理學研究表明,性格是一種相當穩定的個性特征,這種穩定性特點決定了性格的形成和轉化只能是一個緩慢的漸進過程。一個一向心急火燎、辦事急躁、快手快腳的人,要他一下子變得穩重鎮定、泰然自若,那是很困難的。同樣,一個心胸狹窄、性格暴躁的人,要他馬上變得雍容大度、豁達寬容,也是辦不到的。因此,無論是克服不良性格,還是塑造優良性格,都必須堅持循序漸進、從大處著眼小事做起的原則。
2漸變轉化原則
人的情緒是性格的特征指標之一,它對性格的形成和轉化具有誘導感染作用。比如,一個性格暴躁、個性很強的人,可以通過努力培養安定平靜、從容不迫的情緒,使自己經常保持心平氣和的心境,以促進暴躁性格的漸變轉化。再比如,一個人如果能經常地消除煩惱、憤怒、急躁等不良情緒,對克服急躁易怒的不良性格肯定也是有幫助的。漸變轉化的做法越經常越持久,對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培養也就越有利。
3以新代舊原則
一種不良性格形成后,要改變它,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卡耐基認為,辦法之一就是從改變舊習慣入手,用新的習慣來代替原有的性格弱點。習慣是性格形成的基礎,一個人性格中的很大一部分,實際上就是一種已經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俗話說,有什么樣的性格,就會有什么樣的習慣,反之亦然。
當然,克服和改變原有的性格弱點不是很容易的事。卡耐基認為,只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不斷以新的良好習慣去取代舊的不良習慣,那么優良的性格就能逐步形成并鞏固下來。
4積累性原則
一個人的性格,一般都可以表現為臨時性和穩定性兩種不同狀態。穩定性狀態始終存在于個人的性格特征之中,而臨時性狀態僅存在于某一特定的環境和過程之中,一旦環境和條件發生變化,它便不復存在。比如勇敢,在有些人身上即表現為一種穩定性性格,不論什么情況,他都是勇敢的;而在有些人身上則僅為一種臨時性狀態,即他只是在某地某時某事上才表現出勇敢。當然,臨時性狀態是不穩定的,一旦環境條件發生變化,它就會發生變化或消失。但這并不是說,臨時性狀態和穩定性狀態是互不相容、不能轉化的。如果我們有意識地把臨時性狀態作為培養良好性格的起點,并使這種狀態始終保持下來,積累起來,使之逐步成為穩定性狀態,也能達到優化性格的目的。
5自我修養原則
性格優化的過程,從根本上講,是一個人自我修養水平不斷提高和強化的過程。卡耐基認為,兩者是相輔相成、密切相關的。為此,人必須以堅強的意志,進行持久不懈的自我修養教育。特別是在自我分析、自我控制、自我激勵、自我監督、自我約束上面要努力學習。要善于抑制舊習,克服不良欲望。
卡耐基認為,一個人如果想改變自我的世界,創造自我的輝煌,首先就必須改變性格弱點,努力塑造良好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