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創意的文案不叫文案
- 王劍
- 2356字
- 2020-11-26 17:05:57
005 往標題里融入符號化元素
經典文案回放:固安新城,天安門正南50里
“固安新城,天安門正南50里”是固安新城的廣告語,看到它,就會給人一種該地挨著天安門的感覺,非常“高大上”。這是因為,天安門是一個眾所周知的中國元素符號,能夠快速獲得目標用戶的好感。
如果我們換一種說法,把它改成“固安新城,南三環正南20里”。一眼看去,估計很多人都只有一種“這是什么野地兒”的感覺,沒有半分感觸。但事實卻是,它們說的是同一個地址。這就是符號化元素的魅力所在,能夠讓產品產生高下立見的效果。
案例解析:
有些地標、名人、每天常見的事物等,因為能帶給人們熟悉的感覺,所以天生就能讓我們產生信任感和好感。如果我們的文案標題中能夠融入這些元素,不僅更容易得到讀者的好感,當用戶幫我們進行傳播的時候,也更容易脫口而出。
比如曾有一篇名為“日本體育女主播走紅被贊范冰冰楊冪混合版”的標題一度火遍網絡,大家看到后,都很好奇這個范冰冰和楊冪的混合版到底長什么樣子。
但如果我們去掉令大家感興趣的名人符號,標題就變成了“日本體育女主播走紅”。什么感覺也沒有,因為一名女主播走紅跟我們沒有半點關系。
與文案手分享:
我們一直在強調,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的互聯網時代,每分每秒都無數新的信息誕生。要想從這些“信息海”中“脫穎而出”,吸引用戶點擊和閱讀,寫出一個好的文章標題是必需的。其中,在內容優質的情況下,在標題中對符號化元素進行運用,也許是一個幫助我們獲得10W+的有效方式。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往標題中融入符號化元素的方式有哪些?
一、借地標
需要借助地標的標題一般都是新樓盤、新景點等方面的廣告語,因為還不被廣大用戶所知,所以需要借助較為出名的地標符號來完成宣傳推廣。像“固安新城,天安門正南50里”就是典型的“地標式”符號標題。
二、借名人
這是一種利用名人的出現,達到引起人們注意、強化事物、擴大影響的名人效應模式。這種方式目前已經深入到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具有深遠影響。比如名人的代言廣告能有效刺激消費、名人出席慈善活動能帶動社會關懷弱者等。
簡單來說,這就相當于一種品牌效應,它可以帶動人群。比如馬云、張朝陽、劉強東、王思聰、“奶茶妹妹”等,不管他們發生什么事情,都會有一個自帶吸粉、吸睛的功能。如果我們的標題能和名人搭上邊,借著名人的噱頭,定能吸引不少讀者的眼球,如:“張小龍談產品設計的10大要素”“曾被馬云禁播的視頻:外國人拍的馬云”“吳曉波:這次泡沫制造計劃比4萬億低調”……
另外,名人也不一定非得是國內外的知名人士,也可以是某行業內的大咖或專家,如:“日賺一萬,創業達人教你如何選準方向”“PS大師× ×告訴你從零學PS”“標題大神手把手教你怎么寫好標題”等,同樣能夠產生不錯的效果。
三、借熱點
根據百度指數、微博熱榜等,抓住社會上的熱門事件、熱門新聞,并以此為文章的標題創作源頭,通過大眾對社會熱點的關注,來引導讀者對文章的關注。比如“神六采用愛國者U盤,能重復擦寫百億次”“周鴻祎:學習郎平好榜樣”“每壹分,都是超越”(平安錢包‘蹭’國足1 ∶0戰勝韓國的熱點)……
還有當地文化、節日以及具有特殊意義的事件等,同樣也是可以“蹭”的熱點。總之,用戶的聚焦點在哪里,我們的文章標題就盡量往哪里靠。
四、借標點符號
標點符號是一種具有高度抽象的符號,它能夠表達出許多抽象概念,幫助讀者腦補出標題中所蘊含的情緒。另外,人們天生對符號有著很強的辨識度,所以它能在標題中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下面我們就來具體看一下:
1.問號
問號的使用一般是為了提出問題,促使讀者關注并對其產生興趣。多以陳述轉為反問的形式出現,能夠讓讀者懷著解答問題的心態來關注標題內容。比如“百萬級大號的第一批粉絲是如何獲得的?”“石榴婆報告篇篇10W+是怎么練就的?”相信很多運營編輯都希望去學習精華和經驗,以提高運營技巧和閱讀量、增長粉絲。
這就是戳中了用戶痛點,讓他們能懷著解決問題的心態去閱讀。但如果這兩篇文章的題目是“探尋百萬級大號首批粉絲活動秘籍”“揭秘石榴婆報告篇篇10W+原因”,由于沒有明顯被加強的語氣,核心內容也不突出,所以無法引起讀者的共鳴。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是疑問懸念型標題,比如“為什么大部分中國人穿西裝不好看?”“為什么特別成功的人每天都穿一樣的衣服?”這樣的問題中因為含有懸念,所以更容易吸引讀者的好奇心,并獲得對方的關注。
2.省略號
標題中的省略號能很好地突出懸念,有效達到欲言又止的效果,給讀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間。它多用于揭曉答案、出乎意料的結果、期待已久的事件等。比如有篇名為“中國首富向銀行心臟插刀,銀行破產模式開啟”的文章,在修改標題后瞬間就獲得了無數點擊量,改標題被改為:“打劫!中國首富向銀行心臟插刀,銀行破產模式開啟,我們的錢……”
修改前,這篇文章給人的感覺更像是一篇普通的新聞,并且沒有告訴人們最為關心的問題:“當我們存錢后,我們的錢會怎樣?”修改后,該標題就很好地利用了人們這種“關心自己的錢”的心理,并使用了省略號,吸引用戶去點擊,看看到底會如何。
3.嘆號
一般感嘆號的使用,是為了表達驚訝、贊揚、憤怒、傷感等比較強烈的情緒,以吸引讀者關注,并讓用戶腦補出相應的情緒。比如有文案手把“微信公眾平臺五大功能更新”改為“后臺又崩潰了?其實它又更新了五大功能!”
標題修改前,雖然微信的內容已經是用戶比較關心的問題,但由于使用了陳述句的方式,所以顯得很平淡,也沒有什么吸引力。但修改后的標題,先是以“每次更新后臺都會出現不穩定”做鋪墊,再結合感嘆號的使用,加上讓大家知道:“后臺出現問題不要難過,因為這意味著又有新功能可以使用了。”讓用戶的情緒由悲到喜,從而對文章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
以上就是往標題中融入符號化元素的相關技巧,如果我們能對其進行有效的運用,相信同樣可以寫出令人“一見傾心”的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