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趙之謙刻印辨?zhèn)?/h1>
  • 鐘聲送盡流光
  • 錢君匋
  • 2458字
  • 2020-11-26 10:45:20

晚清趙之謙,是一位藝術大師,既精花卉、山水,復工各體法書,刻印之名尤盛。他的刻印,得力于書法造詣甚多。

他治印先從浙派入手,主要是師法西泠諸家。不久轉師秦漢璽印,并創(chuàng)造性地吸收了碑額、詔版、權量、燈鑒、錢幣之類的各種文字和風格,使他的作品劃時代地開辟了一個新的局面。他的這種創(chuàng)舉,影響后世印壇既深且巨。他所作的印章,可以說是藝術的瑰寶,因此,風靡了收藏家和癖好趙之謙刻印的人。在他們爭相收藏之下,加上趙之謙作品傳世不多,古董商便趁機偽造了一些贗品。這就是我在這里所要談的。

趙之謙刻印的流傳情況,到現(xiàn)在為止,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大約只有三百五十余方,其中一部分存有原印,一部分只有拓本。最近有新發(fā)現(xiàn)的原印,如自文“劉銑之印”和朱文“松庭”,石質是花紅壽山,前者署款“?叔仿老薑”,后者未署款。也有新發(fā)現(xiàn)的拓本,如自文“繆德棻印”、朱文“芷汀”。這二印的拓本可惜沒有拓邊款。統(tǒng)觀流傳的拓本,大都因拓邊款較不易,沒有拓存的居多。趙之謙的印章,像這種發(fā)現(xiàn)究屬少數(shù)。即使把這些新發(fā)現(xiàn)的加起來,也不過三百六十方左右。至于這些印的分布狀況,就我所知,只有故宮博物院、沈陽博物館、天津博物館、上海博物館、浙江博物館、西泠印社等幾家。其中以上海博物館所收藏為最夥,約有二十多方,余者只一二方、十多方不等。藏于私人手中的大約近二百方。已流出海外的,大約也有一二十方,其中最著名的如兩方巨印,一是白文“俯仰未能弭,尋念非但一”,二是朱文“如今是云散雪消,花殘月缺”,均為四面長跋。這兩方印早在四十年代就流入日本了。

我所見到的趙之謙印有疑問的,可以分為四類:一、偽造的;二、真款假印面;三、假款真印面;四、趙之謙手書他人代刻的。

現(xiàn)在先談偽造的。我在五十年代,曾收得一方趙之謙刻的白文“燮成長壽”,青田石,內右上角作不規(guī)則狀,石高6.3公分,面縱橫約2.8公分,款署內側,真書四行:“星甫屬,?叔作。”運刀挺拔流利,神采奕奕。與習見者石作六面方的不同。

“燮咸長壽”與朱文“星甫”為對印,“星甫”的石身內側上端有凹處,雖非不規(guī)則狀,然與前者有相近之處。“燮咸長壽”印款字頗挺拔流利,可信為真跡。六面方者印面“燮”字左邊一“火”,其右腳末端不與“又”相連。真跡“又”字第一二兩畫之間的空隙,左窄而右漸寬;偽者其空隙左右相等,不分寬窄。“燮”與“咸”二字之間的距離真者較少,偽者較多,“咸”字左邊一長撤,真者收筆處方而不減狹,偽者收筆處略呈尖形而稍細。“長”字第一筆轉折處真者帶圓味,偽者則作方形;其中的“止”,第三直的起筆與上面的橫畫距離極近,幾乎相連,而偽者則距離頗多。據(jù)上述幾點,可判定石身作六面方者為偽印無疑。

白文“餐經(jīng)養(yǎng)年”,我所藏者為真跡,七十年代曾見沈劍知藏有此印之偽者。沈在世之日,曾托人攜來問我收否。我因已有真的,婉卻未受,今不知其下落何處。

白文“小脈望館”,原藏吳湖帆家,后吳贈與陳巨來。1973年,由學生吳子建之介,攜來同樣兩方。其一為陳巨來仿刻,當然是屬于偽品。這一真一假兩印我都收下,巨來刻的當即轉贈吳君。

白文“漢學居”亦有真?zhèn)蝺煞剑嬲咄乇颈橐姼髯V,其邊款刀刀見筆,游刃有余,看來神完氣足,極似六朝造像題記。偽者以碎刀斷斷續(xù)續(xù),堆砌成字,十分機械,不待驗其印面,立可判定為偽作。此偽作今不知在何方。

白文“仁和魏錫曾稼孫之印”,亦有作偽。此印邊款一面作陽文畫格魏書,一面作陽文馬戲圖形。偽者仿刻,極盡心力,雖近真跡,但在運刀、字畫的舒展、間距方面,終不免在識者眼前暴露作偽的痕跡。朱文“趙”,諸譜習見者均為偽作。偽作的石身左上端里缺角斜形,印面略大于真跡,邊款“悲庵擬漢碑額”,文偽刻偽。真者現(xiàn)藏趙之謙之外孫女葉崇德處,邊款文曰:“悲翁以六朝鑄印式刻”。石甚矮,頂有獸鈕。

第二,真款偽印面。原作印面被后人磨去,留有真款,好事者為之補刻印面。如白文“北平陶燮咸印信”,各印譜習見的印面都不是原刻,相傳是王褆補刻的。印面磨去后,石身略短,邊款下端與石的邊緣就沒有距離了。這就可證明印面是磨去后補刻的,盡管印面模仿得與真跡極似,但其神韻終遜,明眼者一望而知其非原刻了。

第三,假款真印面。這一類比較多,傳說清末民初有人以趙之謙自刻印十六方求售,以作者未署款而無人問津,乃由吳隱、葉銘等人起草邊款文字,由鐘以敬刻之印側,再上市場,即為人收購而去。這批印全部收在《晚清四大家印譜》第二冊中,共十六方。內白文九方,其中“會稽趙之謙印信長壽”“趙之謙印”六方(內一方與朱文“長陵舊學”為兩面印,后者不計數(shù)),加“趙之謙”“謙頓首上”“趙?叔”三方;朱文六方,為“趙”“為五斗米折腰”“長陵舊學”(不計數(shù))“趙之謙印”“之謙”“臣之謙”“趙孺卿”。偽款字跡竭力學趙之謙,但風格完全二致,板滯笨拙之感迫人,神韻全逋。

第四,趙之謙手書,他人代刻。這一類我認為不能作為偽作看待。古代有許多碑版,都是書家手寫以后,由刻工鐫刻而成,如“唐四家”顏、柳、歐、褚各帖即是,沒有人認為是偽作,這一類手書代刻,僅次于真跡。其中白文“餐經(jīng)養(yǎng)年”一印,印面及四面畫格陽文魏書邊款,頂端佛象,均為趙之謙手書手繪,由其弟子錢式代刻而成。白文“俯仰未能弭,尋念非但一”,及“如今是云散雪消,花殘月缺”一對巨印,印面及八面畫格陰文魏書邊款,俱屬趙氏手書。據(jù)傅栻之手拓的《二金蝶堂印譜》中在這兩方印的拓本上手注:“是兩印?叔手篆,屬錢少蓋奏刀,乃刻未半,少蓋遽卒,汪述庵少尹續(xù)成之,因列諸末。”可見當時的鑒家也認為是之真跡一等,沒有視作贗品。另外還有朱文巨印“謗喜齋”“攀古樓”“鄭庵”,也是趙之謙手書,他人代刻者,不能以偽印視之。

有一段故事:趙之謙自刻“思悲翁”朱文印,邊款署作“奚岡”,持去與魏錫曾開玩笑,說是新得奚岡所刻的印,正好是“思悲翁”三字,與其別署巧合。魏錫曾端詳以后,便云:“這是你自己刻的,不要誑我!”立被識破,于是相視大笑。趙之謙之偽奚岡,乃友朋之間開玩笑而已,不若古董商之志在牟利,所以不可同等看待。我不是偏袒趙之謙,“思悲翁”一印一直以真跡保留在他的印譜之中,就是明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禹州市| 开化县| 永清县| 若羌县| 柘荣县| 百色市| 绿春县| 文昌市| 东乡县| 襄城县| 右玉县| 荃湾区| 达州市| 郧西县| 望都县| 翁源县| 阿城市| 榆中县| 上栗县| 丹棱县| 资阳市| 吕梁市| 红河县| 怀来县| 垦利县| 靖西县| 松原市| 方城县| 万宁市| 宁陕县| 阿坝| 敦化市| 安乡县| 西安市| 惠州市| 黎平县| 昭通市| 东乌| 府谷县| 海晏县| 宜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