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dì)三(sān)計(jì) 借(jiè)刀(dāo)殺(shā)人(rén)

敵(dí)已(yǐ)明(mínɡ),友(yǒu)未(wèi)定(dìnɡ),引(yǐn)友(yǒu)殺(shā)敵(dí),不(bú)自(zì)出(chū)力(lì),以(yǐ)《損(sǔn)》推(tuī)演(yǎn)。

【注釋】

①友未定:“友”指軍事上的盟者,也即敵、我兩方之外的第三者,可以一時結盟而借力的人、集團或國家;友未定,是指該盟友對主戰的雙方尚持徘徊、觀望的態度,其立場不明不定。

②《損》:出自《易經·損》卦“損: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孚,信用。元,大。貞,正。本卦意即,取抑省之道去行事,就會有大的吉利,沒有錯失,合于正道,這樣行事就可一切如意。意指“損”與“益”的轉化關系,借用盟友的力量去打擊敵人,勢必要使盟友受到損失,但敵人和盟友的損失,正可以換得自己的利益。

【釋義】

敵人的情況已經明了,友方的態度尚未確定,不如誘導友方去消滅敵人,自己就不需要付出什么力量了。這是從《損》卦推演出的計策。

【淺解】

所謂借刀殺人,是指在對付敵人的時候,自己不動手,而利用第三者的力量去攻擊敵人,用以保存自己的實力;再進一步,就是巧妙地利用敵人的內部矛盾,使其自相殘殺,以達到攻破敵陣的目的。

【按語】

敵象已露,而另一勢力更張,將有所為,便應借此力以毀敵人。如:鄭桓公將欲襲鄶,先向鄶之豪杰、良臣、辨智、果敢之士,盡書姓名,擇鄶之良田賂之,為官爵之名而書之,因為設壇場郭門之處而埋之,釁之以雞緞,若盟狀。鄶君以為內難也,而盡殺其良臣。桓公襲鄶,遂取之。諸葛亮之和吳拒魏,及關羽圍樊、裹,曹欲徙都,懿及蔣濟說曹曰:“劉備、孫權外親內疏,關羽得志,權心不愿也。可遣人躡其后,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釋。”曹從之,羽遂見擒。

【小故事】

春秋末期,齊簡公命國書為大將,興兵伐魯。

魯國實力不敵齊國,形勢危急。孔子的弟子子貢分析形勢,認為唯吳國可與齊國抗衡,可借吳國兵力挫敗齊國軍隊。

于是,子貢游說齊相田常。

田常當時蓄謀篡位,急欲鏟除異己。

子貢便以“憂在外者攻其弱,憂在內者攻其強”的道理,勸他莫在齊國攻擊弱魯的過程中,被異己趁機侵占了自己的勢力范圍。而齊國若能轉而攻打吳國,倒是可以輕易借強國之手鏟除異己。

田常心動,但因齊國已做好攻魯的部署,轉而攻吳怕師出無名。

子貢說:“這事好辦。我馬上去勸說吳國救魯伐齊,這不就有了攻吳的理由了嗎?”

田常高興地同意了。

于是,子貢趕到吳國,對吳王夫差說:“如果齊國攻下魯國,勢力必定強大起來,之后必將伐吳。大王不如先下手為強,聯魯攻齊,這樣一來,吳國不就可以抗衡強晉,成就霸業了嗎?”

之后,子貢又馬不停蹄地說服越國派兵隨吳伐齊,解決了吳王的后顧之憂。

子貢游說三國,達到了預期目標。但他又想到,吳國戰勝齊國之后,定會要挾魯國,這樣一來,魯國還是不能真正解危。

于是,他又愉偷跑到晉國,向晉定公陳述利害關系:吳國伏魯成功,必定轉而攻晉,爭霸中原,愿晉國加緊備戰,以防吳國進犯。

公元前484年,吳王夫差親自掛帥,率十萬精兵及三千越兵攻打齊國,魯國立即派兵助戰。

齊軍中吳軍誘敵之計,陷于重圍。齊師大敗,主帥國書及幾員大將死于亂軍之中。齊國只得請罪求和。

夫差大獲全勝之后,驕狂自傲,立即移師攻打晉國。

晉國因早有準備,擊退吳軍。

子貢充分利用齊、吳、越、晉四國的矛盾,巧妙周旋,借吳國之刀,擊敗齊國;又借晉國之刀,滅了吳國的威風。如此一來,魯國不僅從危難中得以解脫,而且損失微小。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松桃| 莒南县| 滨海县| 平泉县| 定南县| 扎囊县| 名山县| 峨眉山市| 大连市| 辉南县| 广宗县| 鄂温| 锦屏县| 宜昌市| 汉源县| 赣榆县| 宜昌市| 达拉特旗| 皋兰县| 阳信县| 阿克苏市| 修文县| 大兴区| 胶南市| 资讯 | 吉木乃县| 新营市| 辰溪县| 遂昌县| 壤塘县| 邮箱| 忻州市| 三穗县| 宜兰市| 鄢陵县| 班玛县| 乌兰浩特市| 武乡县| 梅州市| 墨竹工卡县| 安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