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厭谷
馬厭谷兮士不厭糠籺[1];土被文繡兮士無裋褐[2]。彼其得志兮不我虞[3];一朝失志兮其何如?已焉哉!嗟嗟乎鄙夫!
貞元十一年作。詩題“馬厭谷”取詩首三字。魏仲舉《五百家注音辯昌黎先生文集》樊汝霖注引劉向《新序》:“燕相得罪將出,召門下諸大夫曰:‘有能從我出者乎?’大夫有進者曰:‘兇年饑歲,士糟粕不厭,而君之犬馬有馀谷粟;隆冬烈寒,士短褐不全,而君之臺觀幃簾錦繡,飄飄而弊。財者君之所輕,死者士之所重;君不能施君之所輕,而求得士之所重,不亦難乎?’燕相慚。”以為“篇意出此”。
[1] 厭:這里讀yān,飽也。不厭,即吃不飽。糠籺:粗糙的食物。籺,音hé。
[2] 土:指墻壁。文繡:彩繪。裋褐:音shù hè,粗布衣服;或作“短褐”。
[3] 虞:憂慮。不我虞,即不虞我,把賓語置于動詞的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