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
古史散左右,詩書置后前[1],豈殊蠹書蟲:生死文字間。古道自愚蠢[2],古言自包纏[3];當(dāng)今固殊古,誰與為欣歡?獨攜無言子[4],共升昆侖顛[5],長風(fēng)飄襟裾,遂起飛高圓[6]。下視禹九州[7],一塵集毫端[8]。遨嬉未云幾[9],下已億萬年[10]。向者夸奪子[11],萬墳壓其巔[12]。惜哉抱所見[13],白黑未及分[14]。慷慨為悲咤,淚如九河翻[15]。指摘相告語,雖還今誰親?翩然下大荒,被發(fā)騎騏[16]。
貞元十一年(公元795年)作。在前面《謝自然詩》里作者反道教、斥神仙,在這首詩里卻想飛升做神仙;前者是勸世,后者是托意,并不矛盾。陳沆《詩比興箋》說此詩主旨是“厭語言文字而思大道”。
[1] 后前:即“前后”的倒置。
[2] 蠢:別本或作“憨”。
[3] 包纏:言其包封著、纏捆著,不易打開;喻古言深奧,難以了解。即作者在《施先生墓銘》中所謂的“古圣人言,其旨密微”。
[4] 無言子:假設(shè)的人名。無言,喻不“生死文字間”,不著書立說,即道家所渭“絕圣棄智”之意。從這句起,八句都是假托。是說讀“古史”、“詩書”讀得厭煩了,想跳出“古道”、“古言”的圈子,去另覓“歡欣”,“遨嬉”于“九州”之外。
[5] 顛:通“巔”。昆侖山自帕米爾高原發(fā)脈,分北支、中支、南支,遍布在我國西北、中原、西南各省。我國古代所謂昆侖,一般是指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和田一帶的山。它是我國神話中的圣地,《列子》、《穆天子傳》等書所說的周穆王乘八駿西游就是到這里,西王母的瑤池也在這里。
[6] 高圓:天空。
[7] 禹九州:據(jù)《尚書·禹貢》,我國古代的領(lǐng)土,分為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九州。
[8] “一塵”句:是說一粒灰塵在一根毛尖兒上,極言其微。此喻九州之小。
[9] 遨嬉:游戲。未云幾:即未幾——沒有好久。“云”是語助詞,略含“有”、“是”的意思。
[10] 下:指下界——人間。此句喻時間的短促。
[11] 夸奪子:也是假設(shè)的人名。夸,貪多;奪,強求。指讀“古史”、“詩書”,對“古道”、“古言”貪多強求的人,猶如說“書呆子”。
[12] 墳:指典墳——古籍。這類人既然“生死文字間”,墳典也就是他們的墳?zāi)埂Hf墳壓巔,言其被埋葬在里面,出不來了。
[13] 抱所見:抱著自己的所見。言其自以為是,而所見不大。
[14] 白黑:即“黑白”的倒置,指“古道”、“古言”中的是非。
[15] 九河:《尚書·禹貢》中說夏禹疏導(dǎo)了九河,九河的名稱是:徒駭、太史、馬頰、覆釜、胡蘇、簡、絜、鉤盤、鬲津。這里借喻淚多。
[16] 被:同“披”。騏:今寫作“麒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