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愈詩選
- 陳邇冬選注
- 1223字
- 2020-11-20 12:27:22
落齒
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齒;俄然落六七,落勢殊未已。馀存皆動搖,盡落應(yīng)始止。憶初落一時,但念豁可恥[1];及至落二三,始憂衰即死。每一將落時,懔懔恒在己[2],叉牙妨食物[3],顛倒怯漱水;終焉舍我落,意與崩山比。今來落既熟[4],見落空相似。馀存二十馀,次第知落矣。倘常歲落一,自足支兩紀(jì)[5]。如其落并空,與漸亦同指[6]。人言齒之落,壽命理難恃;我言生有涯[7],長短俱死爾!人言齒之豁,左右驚諦視[8];我言莊周云:木雁各有喜[9]。語訛?zāi)毯?a id="w10">[10],嚼廢軟還美[11]。因歌遂成詩,持用詫妻子[12]。
貞元十九年作,時三十六歲。作者的身體是較早衰的,他在《祭十二郎文》中說:“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fā)蒼蒼,而齒牙動搖?!薄杜c崔群書》中也提起:“近者尤衰憊,左車第二牙無故動搖脫去,目視昏花,尋常間便不分人顏色,兩鬢半白,頭發(fā)五分亦白其一,須亦有一莖兩莖白者?!钡谶@首詩中卻表現(xiàn)了達(dá)觀的態(tài)度和倔強(qiáng)的精神。這種以身邊瑣事為題材的詩,陶淵明、杜甫是能手。韓愈雖是向前人學(xué)步,卻有他自己的風(fēng)格。查慎行說:“曲折寫來,只如白話?!敝煲妥鹫f:“真率意,道得痛快,正是昌黎本色。”
[1] 豁:開通。這里指缺牙處。
[2] 懔懔:恐懼。
[3] 叉牙:即“杈枒”,不整齊。
[4] 今來:猶如說近來、到現(xiàn)在。熟:習(xí)慣。
[5] 兩紀(jì):古代紀(jì)年以十二年為一紀(jì)。韓愈是年三十六歲,說再過兩紀(jì)是假設(shè)活到六十歲的話。
[6] 漸:這里作將死解。指:指歸、方向。
[7] 生有涯:《莊子·養(yǎng)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鄙?,生命;涯,止境。
[8] 諦視:審視、細(xì)看。
[9] “木雁”句:《莊子·山木》:“莊子行于山中,見大木(大樹),枝葉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問其故,曰:‘無所可用?!f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夫子(莊子)出于山,舍(投宿)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豎子(童仆)殺雁而烹之。豎子請曰:‘其一能鳴,其一不能鳴,請奚殺(殺哪一只)?’主人曰:‘殺不能鳴者!’明日,弟子問于莊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今日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將何處?’莊子笑曰:‘周將處乎材與不材之間?!彼^“各有喜”,韓愈本莊子“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的話翻作“彼亦是一是,此亦是一是”——各得其樂,喻有牙有有牙的好處,無牙有無牙的好處。但這里似偏喻無牙的好處。下面兩句,也是偏說沒有牙的好處。
[10] “語訛”句:沒有牙齒說話會“語訛”——語音不正,那么,沉默正好。
[11] “嚼廢”句:嚼,能嚼食物的牙;軟,指柔軟的舌。是說牙齒沒有了,舌頭還是好的。即作者《赴江陵途中寄贈王二十補(bǔ)闕、李十一拾遺、李二十六員外翰林三學(xué)士》“自從齒牙缺,始慕舌為柔”的意思。這里用劉向《說苑·敬慎》:“老子曰:‘夫舌之存也,豈非以其柔邪?齒之亡也,豈非以其剛邪?’”本《老子》“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qiáng);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qiáng)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的“貴柔”之義。韓愈以借用老、莊的話解嘲,并非祖述道家之旨。
[12] “持用”句:拿這歌詩來告訴妻子。詫,告訴,含有夸、嘲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