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寒
四時各平分[1],一氣不可兼。隆寒奪春序[2],顓頊固不廉[3]。太昊弛維綱[4],畏避但守謙。遂令黃泉下,萌牙夭勾尖[5]。草木不復抽,百味失苦甜。兇飚攪宇宙[6],芒刃甚割砭[7]。日月雖云尊,不能活烏蟾[8]。羲和送日出[9],恇怯頻窺覘[10]。炎帝持祝融[11],呵噓不相炎[12]。而我當此時,恩光何由沾。肌膚生鱗甲[13],衣被如刀鐮[14]。氣寒鼻莫嗅[15],血凍指不拈[16]。濁醪沸入喉[17],口角如銜箝[18]。將持匕箸食[19],觸指如排簽。侵爐不覺暖[20],熾炭屢以添。探湯無所益[21],何況纊無縑[22]。虎豹僵穴中,蛟螭死幽潛。熒惑喪躔次[23],六龍冰脫髯[24]。芒碭大包內(nèi)[25],生類恐盡殲[26]。啾啾窗間雀,不知已微纖。舉頭仰天鳴,所愿晷刻淹[27]。不如彈射死,卻得親炰[28]。鸞皇茍不存[29],爾固不在占[30]。其馀蠢動儔[31],俱死誰思嫌。伊我稱最靈[32],不能女覆苫[33]。悲哀激憤嘆,五藏難安恬[34]。中宵倚墻立,淫淚何漸漸[35]。天乎哀無辜[36],惠我下顧瞻。褰旒去耳纊[37],調(diào)和進梅鹽[38]。賢能日登御[39],黜彼傲與
[40]。生風吹死氣,豁達如褰簾[41]。懸乳零落墮[42],晨光入前檐。雪霜頓銷釋,土脈膏且黏。豈徒蘭蕙榮[43],施及艾與蒹[44]。日萼行鑠鑠[45],風條坐襜襜[46]。天乎茍其能[47],吾死意亦厭[48]。
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春任四門博士時作。這首詩隱刺權(quán)臣當國,朝廷失政。
[1] “四時”句:用宋玉《九辯》:“皇天平分四時兮。”四時,即四季。平分,平均劃分。
[2] 春序:春天時節(jié)。
[3] 顓頊:音zhuān xū。我國神話,春、夏、秋、冬各有一帝司令;冬帝名顓頊。不廉:貪。這里指冬帝奪取了春帝的職權(quán),管到春帝的范圍來了。
[4] 太昊:春帝名。昊,音hào。弛:音chí,松散。維綱:同義復詞,猶如說綱紀。
[5] 萌牙:今作萌芽,初生的草木。夭勾尖:夭死了剛出的(勾)、露頭的(尖)新枝嫩葉。
[6] 兇飚:暴風。
[7] “芒刃”句:是說兇飚甚于芒割刃砭。芒,通铓,刀鋒。砭,這里葉韻讀biān,刺。
[8] 烏蟾:《淮南子·精神訓》:“日中有踆烏,而月中有蟾蜍。”這里指地上的烏鴉、蛤蟆。
[9] 羲和:神話中太陽的車夫。
[10] “恇怯”句:“恇”與“怯”同義,都是畏縮的意思。恇,音kuānɡ。窺覘,觀望不前。覘,音zhān。
[11] 炎帝:即夏帝,名祝融,后人尊為火神。這里以祝融代火,持祝融即拿著火。
[12] 呵噓:形容手凍,要呵氣噓暖。
[13] 鱗甲:形容肌膚皺裂之狀。
[14] 刀鐮:喻冷硬而薄。
[15] 鼻莫嗅:言冷得傷風鼻塞,嗅覺不靈。
[16] 指不拈:因為血凍,手指僵了,拈不攏。
[17] 濁醪:即酒。醪,音láo。
[18] 銜箝:形容凍得嘴皮麻木,開合困難。
[19] 匕、箸:勺子、筷子。
[20] 侵爐:逼近火爐。
[21] 探湯:手足放進熱水中。
[22] 纊:音kuànɡ,是棉絮;縑:音jiān,是絲帛。這里統(tǒng)言被褥。
[23] “熒惑”句:熒惑,火星。躔次:這里指星球運行所經(jīng)歷的軌跡。躔,音chán,原指獸的足跡。
[24] 冰:這里當動詞用,讀bǐnɡ;也可讀nínɡ,即“凝”。冰脫,凍掉的意思。
[25] 芒碭:同茫蕩,大也。大包:猶如說天下。
[26] 生類:一切有生物。
[27] 晷刻淹:猶如說快點死。晷是日影;刻指時間;淹,淹化——死。
[28] 炰:火烤湯煮,言其得暖。炰同炮;
,音xín。
[29] 茍:這里作尚且講。
[30] “爾固”句:爾,指雀。不在占,猶如說不算數(shù)。合上句用《左傳》莊公二十二年:“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謂鳳凰于飛,和鳴鏘鏘。’”今雀之啾啾,故不在占。
[31] 蠢動儔:指蟲介之類。
[32] 伊我:伊似指鳳凰,它是鳥類之王,是靈鳥;我指萬物之靈的人類。或伊為發(fā)語之辭,伊我單指人類。兩義皆可通。
[33] 女覆苫:即覆苫女的倒置。女,汝,指雀。覆苫,遮蓋、保護。含有置汝于衽席之上、安全之地的意思。
[34] 五藏:五臟。
[35] 漸漸:這里讀jiān jiān,形容流水。劉向《九嘆·憂苦》:“留思北顧,涕漸漸兮。”
[36] 天乎:別本或作“天王”、或作“天子”。顧嗣立注引胡渭說:“天乎者,疾痛之呼也。《禮記》:‘子夏曰:天乎,予之無罪也。’《史記》:‘將閭仰天大呼曰:天乎吾無罪!’”按,證以下文“天乎茍其能”,兩呼有意重復,這里作“天乎”是。
[37] “褰旒”句:褰,音qiān,拉起。旒,冕旒——冠前垂布。耳纊,棉耳罩。這句是說天暖不用戴風帽、耳罩。語本《漢書》“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纊充耳,所以塞聰”,現(xiàn)在褰旒去纊,目明耳聰,喻皇帝不受人蒙蔽。語雙關(guān),詞閃爍,意隱微。
[38] “調(diào)和”句:隱言希望朝廷引用賢相。梅鹽,味備酸咸,調(diào)味物。《尚書·說命》:殷高宗對傅說說:“若作和羹,爾惟鹽梅。”傅說是高宗的政治助手,略同于后世的首相,故后人用梅鹽喻宰相,起“調(diào)和鼎鼐”的作用。
[39] 登御:起用。
[40] 黜:罷斥。:音xiān,指
人——不正之人。
[41] 豁達:性格開朗;氣量大。《史記·高祖本紀》:“高祖豁達大度。”
[42] 懸乳:形容簾下垂著的冰條。
[43] 榮:茂盛。
[44] 蒹:蘆葦。
[45] 日萼:太陽光下的花萼。鑠鑠:光輝。
[46] 風條:風飄起的衣帶。襜襜,音yán yán,衣裳搖動的樣子。劉向《九嘆·逢紛》:“裳襜襜以含風兮。”
[47] “天乎”句:是設(shè)想、期望之意。這里“茍”作如果、倘是解。
[48] “吾死”句:厭,音、義和《馬厭谷》的厭字一樣,這里是滿足的意思。何焯云:“結(jié)(結(jié)句)祖老杜《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句法。”王元啟亦云:“杜甫詩‘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此詩卒章與之同意。”按自“天乎哀無辜”,至“風條坐襜襜”,都是理想、假想,最后“天乎茍其能,吾死意亦厭”,才憤慨這是做不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