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
在我看來,性格是決定一個人健康與否最重要的因素。回顧自己生病的歷史及其演變過程,以及觀察很多學員的改變,可以看出很多蛛絲馬跡——性格決定了我們的健康的大部分,甚至是絕大部分。在傳統的中、西醫學里,我們習以為常地認為生病是外在的原因——西醫強調外在的細菌入侵,中醫則講究外邪。但是,我的家人里西醫、中醫都有,醫術也都不錯,卻無法讓我康復。
我覺得,這跟我的性格有關,跟醫生無關。
我從小性格就是很有缺陷的,幼兒園時期就喜歡欺負其他小朋友,所以沒有幾個朋友,總是自以為是,脾氣很差,動不動就愛哭,還喜歡生氣。但是因為我是家里最小的一個,所以全家人都會遷就我。我從小長得很胖,身體也虛弱。因為又胖又虛,就很不愛動,整個人非常懶散,體育課能逃就逃,能多坐一秒絕對不會多站半秒。我兩位姐姐從小就愛運動,她們的身體素質很好,而且經常得獎,在學業和體育方面都很優秀。而我就是那只丑小鴨,心中其實很自卑,所以很努力地用自大去掩飾內心的不足。
可是人一旦離開了自己熟悉的地方,到了一個全新的環境里,我們之前隱藏的性格就會原形畢露。所以我在英國讀書的時候沒有朋友,在別人家里也不懂規矩,說話與行為總是得罪人,最后被人批評、奚落與攻擊,覺得自己很慘,慢慢地好像變得有些抑郁。后來反思,才知道原來我是罪有應得,但是那時候我并不這樣認為,因為大部分的人會習慣性地在問題出現時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
從我自身的改變情況再來看我們現代社會的孩子們,大家就不會驚訝為什么“抑郁癥”成了頭號殺手,為什么我們現在的孩子會如此脆弱了。我覺得導致我們生病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的性格出現了嚴重的問題。當生病的時候,我們都在試圖從外界找原因和解藥,卻很少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和解藥。
我遇到過蠻多重癥的個案,他們都不是那種性格很開朗的人。大家可以觀察我們身邊很開朗樂觀的朋友,他們得病的概率一定比性格極端的人小很多。
不過,要承認我們所得的病來自于我們自己并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時候需要通過一些非常苛刻的訓練才能學到。這些年,我一直在致力于這方面的學習,力圖從人們的生活方式里分析問題,找到答案。經過長期的經驗總結,我找到一個簡單的方法,那就是——只要我們回歸自然,我們的身心都會得到很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