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將門報國心——周勃 周亞夫
- 茶余酒后話名臣·大漢篇
- 韋尚田
- 5256字
- 2020-11-13 15:03:13
漢文帝臨死前,告誡太子劉啟:“國家若是緊急有難,周亞夫可擔當領兵的重任。”
回望兩千年前,在中華民族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捩的巨變時期,很多名將都為大漢王朝立下了赫赫戰功,而結局卻不忍卒讀。
周勃和周亞夫是父子倆,都是武將。
周勃是漢高祖的開國功臣,能征善戰,被漢高祖封為絳侯,食邑絳縣八千一百八十戶。漢高祖臨死前,還對他寄予厚望,說他能保住劉氏江山,可以做太尉,也就是國防部長。高祖死后,呂后當政,諸呂把持朝政大權,弄來個冒充的劉氏后代來當皇帝。等呂后一死,周勃奪回軍權,鏟除諸呂,立劉恒為帝,即漢文帝。不久,右丞相陳平稱病不來上朝。文帝親自去陳平家中看望,看他不像有病的樣子,就問他不來上朝的原因,說:“我剛即位,你怎么就不捧場?”陳平說:“當初跟隨高祖打天下時,太尉周勃的功勞不如我。但是,平定諸呂之亂,保住大漢江山,我的功勞就不如他了。因此,這個右丞相應該由他來當,所以我才沒去上朝。”文帝看見陳平的態度很誠懇,就放了心。第二天上朝,就封周勃為右丞相,改陳平為左丞相。那時,官位以右為大,實際上就是一正一副。
周勃帶兵打仗是個好手,但對管理國事卻是外行。
陳平是個什么人?最會玩陰陽兩手。他心里始終記著周勃的老賬。原來,高祖進占滎陽的時候,陳平棄楚投漢,受到高祖重用。當時周勃就曾揭發他和嫂子私通、收受下屬禮金等事。他心中就和周勃結了仇。等到劉邦死后,呂后掌權,他一方面是為了向呂后討好,一方面也是想借機整垮周勃,就提請呂后,讓呂產和呂祿從周勃手中接過南北兩軍軍權。呂后一死,劉氏王室的子弟聯合起來清算呂氏勢力,周勃孤身冒死獨闖北軍,奪回軍權,成了朝廷舉足輕重的人物。如今,他這樣做,表面上是向著周勃,實際上是想用一種非常高明的手段,不顯山不露水地把周勃整下去,以便他獨攬大權。
文帝為了考查周勃的能力,有一天上朝時,突然問周勃:“丞相,你知道現在全國一年審理的案子有多少嗎?”
周勃搖搖頭說:“不知道。”
文帝又問他:“那么,全國每年收入和支出的金錢又是多少?”
周勃急得汗流浹背,干張嘴卻回答不上來。
文帝轉頭問陳平:“左丞相知道嗎?”
陳平沉穩地答道:“這些事都有主管的人,問案子有廷尉,問財物有治粟內史。他們都知道得清清楚楚。”
文帝追問道:“既然這些事都有主管的人,那么,你管什么呢?”
陳平態度堅決地說:“我管的就是他們,讓他們各司其職,各盡其責。”
文帝當眾夸獎了陳平。周勃很羞愧,自知能力不如陳平,第二天上朝就向文帝交出了丞相印信,謝罪請辭。文帝也就順水推舟,準其所請。
這件事是不是文帝和陳平事先做了扣,恐怕只有天知道。
陳平小人得勢,只當了一年丞相就死了。文帝又讓周勃擔任丞相。周勃上任,唯恐出錯,盡心盡力,處處小心。怎奈他是個行伍之人,不懂政治,干了一段時間,沒有什么建樹,文帝日漸對他不滿。有一天,找了個借口說:“前些日子,我詔令列侯回到自己的封地,他們都遲遲不愿動身,你是丞相,就帶個頭吧,先回到你的封國吧!”
就這樣,周勃被貶了丞相,回到絳縣去了。
周勃賦閑在家,回想往事,一個個功臣都先后死去,自己感到很不安全,說不定哪一天厄運就會落到頭上,睡覺都不踏實。所以,平時他連大門都不出,生怕惹出什么禍端。
常言道:閉門家中坐,禍從天上來。周勃老實地在家待著,還是有人告發他企圖謀反。
皇上最怕的就是老臣鬧事,接到上告信后就下詔讓廷尉把周勃抓來,入獄審問。
周勃遭人陷害,平白無故蹲進監獄,本來就一肚子委屈。誰知道,看管他的獄吏卻根本沒把他這個前任丞相放在眼里,總是不斷地向他勒索錢財。一個小小的獄吏竟敢這么明目張膽地敲詐,讓周勃無比憤怒。他當然不肯助長這種歪風。可是,獄吏沒有得到好處,就開始變著法地虐待他,不讓他吃飽,不讓他睡好,還經常打罵他。
都說胳膊擰不過大腿,站在人家的屋檐下,怎敢不低頭?周勃無奈,只好拿錢打點。獄吏們得了好處,立刻換了面孔,不但好飯好菜侍候他,還給他出了一個救命的主意:把他的兒媳婦搬出來。
周勃打仗是把好手,動心眼卻很笨。他的大兒媳婦是當朝皇帝的女兒昌平公主,怎么忘了讓她出面去活動呢?
當下,昌平公主出馬,先去找她的奶奶薄太后。薄太后并不知道周勃被抓起來的事,聽孫女一說,馬上就去見漢文帝,很生氣地對他說:“我太了解周勃了。他怎么可能謀反呢?當年誅殺諸呂的時候,他懷揣玉璽,手握兵權,那時不反,現在貓在一個小縣里,孤身一人,你叫他謀反他也反不了啊!”
漢文帝很尷尬地說:“我已經查清楚了,丞相確實沒有謀反的意思。我這就放他回去。”
漢文帝給周勃恢復了爵位,還要留他在朝廷做官。周勃謝絕了皇上的好意,又回到了老家。
經過這一番折騰,周勃又長了一個見識: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天底下那么多微不足道的小人物,都在最大能量地利用自己手中的那么點權力,尋找最合適下口的裂縫,謀取最大的私利。誰能保證一個完整的蛋沒被磕碰出裂縫呢?誰說小官不能成為大貪呢?
周勃自此更加老實地貓在家中,閉門自保。當然,他的心情肯定是郁悶的,直到死去。
周亞夫是周勃的次子。周勃晚年郁悶在家,憋屈而死。他死后,其長子周勝之繼承侯位。沒過多久,周勝之殺了人,雖然他是文帝的女婿,但罪過明顯,誰也不好開脫,終被處死,文帝還算網開一面,命在周氏族中選個賢德之人繼承爵位。眾人推薦了河內郡守周亞夫。
周亞夫在當河內郡守時,曾有一個叫許負的女術士給他相過面,說他三年后封侯,八年后當丞相,再過九年得餓死。周亞夫不信,說:“我哥哥繼承侯位,他死后,由他的兒子接任,怎么也輪不到我。再說,我要是能當上丞相,位居極品,怎么還會餓死呢?”許負說:“你嘴角有一條豎著的線,紋理入口,就是餓死的征兆。”
周亞夫一笑了之,也沒往心里去。
過了三年,周亞夫的哥哥犯事被殺,真讓他繼承了侯位。他心里開始犯嘀咕:“女術士說得還挺準,難道我到老真的會被餓死?”
從此,周亞夫多了一份心事。
漢文帝六年,匈奴大舉進犯中原。漢文帝命宗正劉禮為將軍,駐守霸上;命松茲侯徐厲為將軍,屯兵棘門;命河內郡守周亞夫為將軍,駐軍細柳。三軍聯防京都。
有一天,漢文帝親自帶人到三地去檢查防務和慰問軍隊。在視察霸上和棘門兩個營地時,漢文帝一幫人很容易就進了軍營,沒有受到一點盤問和限制。而且,兩個營地的將士都恭恭敬敬地列隊迎送皇帝。漢文帝感到很高興,對將士們勉勵一番后,便驅車前往細柳營。誰知道,皇帝的車隊到了營門前,不但沒有迎接的隊伍,反被守門軍士給攔住了。先行官以為門衛不認識皇上的儀仗,就打出皇帝的旗號,霸氣地說:“皇上就要到了,還不快快開門!”守門的都尉威嚴地說:“將軍有令,軍中只聽將軍的,沒有將軍令,誰也不許進!”
就在這時,漢文帝隨后到了,他看到先行官正在和都尉發怒,就叫人上前問明了情況,知道是門衛按軍令辦事,便讓先行官拿著天子符節去見周亞夫。周亞夫才傳令打開營門。漢文帝一幫人正要往里進,都尉又攔住皇帝隨從的馬頭說:“將軍有令,營中車馬不得急馳,要有人牽著才可。”漢文帝到了軍中大帳門口,看到軍營中旗幟插放鮮明,將士列隊整齊,人人戎裝,兵器在手,做著隨時準備戰斗的姿態。周亞夫一身戎裝,手握兵器,出來迎接,對皇上拱手說道:“身穿甲胄的將軍不能跪拜,請允許我以軍禮參見!”
漢文帝看到周亞夫的軍規如此威嚴,心中不免受到震動,忘記了自己的皇帝身份,竟也鄭重地靠在車前橫木上向軍隊敬了禮。
慰勞完軍隊出來,隨行的大臣都對漢文帝說:“周亞夫也對皇上太無禮了,應該重重地治他不敬之罪!”漢文帝微微一笑說:“治什么罪?像霸上和棘門那樣,如同兒戲。周亞夫才是我要的將軍。”
漢文帝臨死前,告誡太子劉啟:“國家若是緊急有難,周亞夫可擔當領兵的重任。”
劉啟當了皇帝,即漢景帝,他很快就提拔周亞夫當了車騎將軍。
景帝當了三年皇帝,吳楚等七國發生叛亂。周亞夫奉命代太尉職領兵東進退敵。周亞夫對景帝說:“吳楚兵強,來勢甚猛,正面作戰很難取勝。我想讓梁國拖住敵人,我先斷了他們的糧草,用不了多久,他們必敗無疑。”
周亞夫把軍隊都調集在滎陽備敵。這時,叛軍急攻梁國。梁國是攻入長安的必經之路。梁國告急,每天都派使者來請求周亞夫增援,周亞夫卻按兵不動。梁王劉武向景帝求援,劉武是景帝的親弟弟,景帝很為梁國擔心,急命周亞夫出兵。周亞夫依舊筑壁堅守,只派了騎兵去截斷敵軍的糧道。這樣一來,叛軍缺乏糧草,軍心恐慌,急于求戰。
周亞夫始終不出擊。自己的軍中意見不一,主張立即出兵的人爭吵到周亞夫的中軍大帳,他也充耳不聞,照舊躺著不為所動。軍中得到情報,說吳軍要進攻周亞夫大營的東南,周亞夫卻派兵守備西北。果然,吳軍主力都放在西北進攻,因為早有防備,吳軍久攻不下,且又斷糧挨餓,軍心渙散。周亞夫此時才率全軍反攻,大破吳軍。吳王劉濞丟下部隊跑了。周亞夫乘勝追擊,吳軍全部投降,沒過多久,吳王也被殺死。歷時三個月,叛亂平定。周亞夫卻得罪了梁王。
后來梁王劉武生病,臨死前,景帝去看望他,他說了最后一句話:“周亞夫這人不可靠,你要加倍小心防備他!”
這真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
周亞夫怎么也沒想到,會有人這么算計他!
周亞夫得勝歸來,被升為太尉。五年之后又升為丞相。女術士許負的話又一次得到應驗。
沒過多久,景帝提出要廢太子劉榮。周亞夫雖然堅決反對,卻沒有擋住,還因此得罪了景帝和太后。景帝要立王美人做皇后時,周亞夫又出來反對。等到王美人做了皇后,一個勁兒地奉承竇太后,竇太后一高興,就叫皇上封皇后的哥哥王信為侯。這時候,周亞夫做了丞相,景帝征求他的意見。周亞夫說:“高皇帝在世時曾說過:不是劉姓不能封王,沒立戰功的人不能封侯。不遵守這條規定,天下人可以共擊之。王信雖是皇后的哥哥,卻沒有戰功。現在封他為侯,就是背信棄約。”
王信沒有被封為侯,太后很惱怒周亞夫。王皇后和王信更恨他,不斷地在皇上面前說他的壞話。
就在這時,匈奴王徐盧等五人從匈奴那邊回來歸降。景帝想封賞他們為侯,以便鼓勵那些已經投降了匈奴的漢人回國。周亞夫又極力阻攔,說:“這些人應該治罪,怎么能夠獎賞呢?就是匈奴自己的人背叛了他們的君王來降,也是不忠,皇上封給他們侯爵之位,那么,今后有不忠于皇上的臣子又該如何處置呢?”
景帝并沒有聽他的話,照舊封了徐盧等人為侯。周亞夫覺得皇上已經對自己不信任,就稱病請辭,景帝就免了他的丞相之職。
過了不久,匈奴那面又有人過來投降。這個人就是原來的燕王盧綰的孫子盧他之。盧綰害怕呂后,投降了匈奴,當了匈奴的東胡王。但是,他一直想找個機會回到中原。思鄉之情,使他始終悶悶不樂,臨死的時候,還對家人說:“咱們是中原人,應該回到生養的故鄉!”盧綰死后,他的妻子拋下兒子,冒死逃回長安,想請求呂后寬恕。可是,還沒等到呂后見她,呂后就一病不起,撒手人寰。接著,長安陷入混亂,呂氏家族都被剿滅。盧夫人也在憂憤中死去。盧夫人的兒子以為母親被朝廷殺害了,就也做了東胡王。但他也想回到中原,臨死時,跟兒子說:“你祖父死時說過,咱們是中原人,應該回到老家。我回不去了,對不起你的祖父了,你別再像我一樣帶著遺憾死在這里。”他的兒子盧他之記住了父親的話,埋葬了父親,就帶著幾個親信逃到長安來見漢景帝。漢景帝很高興,把他封為亞谷侯。
周亞夫雖然沒了官職,還住在長安,聽說了這件事,又很生氣,就讓人傳話給景帝,說有事要見他。漢景帝想起梁王死前說的話,就想試探一下周亞夫的耿直脾氣改了沒有,就叫人把他召進宮去。周亞夫見了景帝,就想說皇上不該給盧他之封侯的事,可是,他一張嘴,皇上就攔住了他,說:“先別急,有啥事酒桌上一邊喝一邊說。”皇上在宮中設宴招待他,擺上一大塊煮爛的肥豬肉,故意沒放筷子。而且,那肉還是大塊的沒有切開。漢景帝還笑呵呵地招呼他吃。周亞夫認為皇上成心跟他開玩笑,就很生氣,大聲招呼侍從:“趕快給我拿筷子來!”喊了半天,沒有一個人應聲。景帝笑著問他:“難道這樣招待你還不滿意嗎?”周亞夫聽出皇帝的口氣不對,趕忙跪下謝罪。景帝剛說了一個“起”字,他就起身,快步離去。景帝瞧著他匆匆的背影,一邊搖著頭,一邊自語道:“這樣憤憤不平的人,還能輔佐少主嗎?”
景帝至此就有了除掉他的心思。
沒過多久,有人告發:周亞夫企圖謀反。不知道是漢景帝主使人出頭告的,還是有人看出了皇上的心思故意來告的,漢景帝正愁找不到合適的借口整治他呢,于是下詔把他抓來,交廷尉治罪。
什么事情給周亞夫招來的殺身橫禍呢?
原來,周亞夫的兒子看見父親年老了,想給他準備后事。他偷著買了五百套鎧甲和盾牌作殉葬物,結果招來了盜買兵器的罪名。廷尉審問他,為什么想要謀反?周亞夫說:“我兒子所買的東西,只是葬器而已,怎么能說是謀反呢?”廷尉說:“你即使活著的時候不謀反,也是準備死后在地下謀反。”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周亞夫知道說什么都沒用了,只有一死了之。
周亞夫奉詔赴京的時候,就想自殺,被家人攔住。現在關在牢里想自殺都不可能了。他不愿受辱,決定絕食。到第五天,他忽然想起當年女術士說的話,不由得大叫一聲:“蒼天啊,想不到我真該餓死!”口吐鮮血,氣絕而亡。
這正是:
父剛子直效君王,除奸滅寇為國強。
不求功名求正義,屈死冤亡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