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嘴拙心不歪——周昌
- 茶余酒后話名臣·大漢篇
- 韋尚田
- 3753字
- 2020-11-13 15:03:13
劉邦淚流滿面地說:“我知道這樣做是貶了你的官,可是沒有你輔佐趙王,他就會性命不保。沒辦法,我才請你幫我這個忙。”
先說兩個笑話:
有一個地方豪紳的兒子犯了法,被縣令定為死罪,拉到市曹,午時三刻就要問斬。這個豪紳買通了郡守,急急忙忙趕來解救。時辰已到,劊子手都舉起了刀。這時,郡守趕到,大喊:“殺!”劊子手聽令,手起刀落,罪犯的人頭已經搬家。這時,郡守慘叫到:“我說殺……殺不得呀!”
原來,郡守是個結巴。
有個醫院給病人做手術,要切除病灶。準備工作都做好了,主刀醫生指著病灶對助手說:“剪!”助手早就對主刀醫生不讓自己親自手術有意見,這回,聽說讓他動手,很麻利地下剪子把病灶剪下來了。沒成想卻剪錯了地方。主刀醫生氣得罵他:“誰讓你……”助手說:“你不是說讓我剪嗎?”
醫生說:“我……我是說,剪……剪子給我。”
嘿,這個醫生也是結巴。
人們都知道,結巴說話越著急越結巴,偏偏,大多數結巴還都是急性子人。
周昌就是個結巴。而且,結巴得還很厲害。因為秦朝以吏為師,周昌和他的堂兄周苛都像蕭何一樣,學的是律法,加上家里挺有錢,就先后當上了泗水卒史,這樣就跟蕭何、曹參等人成了同僚和好友。
周昌和劉邦是同鄉,周昌比劉邦小兩歲。周昌這人沒架子,常常跑到鄉下和劉邦那一伙地痞廝混。
劉邦在沛縣起兵,攻占了泗水郡以后,周昌和周苛就以卒史的身份跟隨劉邦。周苛當帳下賓客,周昌當掌旗官。這個職務雖然官不大,但是作用卻非比一般,執掌著全軍號令,不是指揮官絕對信得過的人擔任不了此職。
楚漢相爭時,劉邦驚魂未定地逃出鴻門宴,令周苛把守滎陽,自己撒腿就跑。楚軍攻破滎陽,周苛被俘。項羽想要收留他作為將領,周苛怒斥道:“我奉勸你們這些人,還是趕快投降漢王吧,不然的話,很快就要成為俘虜。”項羽大怒,立刻烹殺了周苛。從那以后,周昌就被劉邦提升為御史大夫,一直跟著他和項羽作戰。當兩軍在滎陽和成皋進行決戰的時候,周昌奉命死守著后勤補給重地敖倉,保障了漢軍的糧草供應。因此,在項羽死后,劉邦兩次分封有功之臣,二十多個被封侯的功臣里,大都是軍功顯赫的戰將,文臣只有蕭何、張良和周昌等幾個人。
在后宮眾多的妃嬪中,劉邦最寵愛的是戚姬。劉邦是愛屋及烏,瞅著戚姬養眼,就瞅著她的兒子劉如意也順眼,怎么瞅都像自己。再看到呂雉的兒子劉盈,覺得言行舉止沒有一點讓自己滿意的地方,簡直就是個窩囊廢。于是,就有了廢劉盈,立劉如意為太子的心思。
這一年,劉如意十歲。劉邦原把他封為代王。等到張敖被撤銷了趙王的封號后,劉邦又把他改封為趙王,原來的代地仍舊歸他。
這天臨朝,劉邦召集大臣商議廢太子劉盈,立戚姬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的事。大臣們一聽,都跪伏在地,同聲說道:“廢長立幼,自古都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太子冊立多年,并沒有什么失德的地方,怎么能隨便撤換呢?”
劉邦說:“我也是為社稷大業著想,太子不及如意聰慧……”
“不……不……不,不可!”劉邦的話還沒說完,跪伏的大臣中突然站起來一個人,怒氣沖沖地朝劉邦走過來。
劉邦一看,是御史大夫周昌,心里不由咯噔一下,不高興地問他:“什么不可,你把話說清楚了!”
周昌心急,把臉憋得通紅,吭哧半天,才說出:“我……我嘴不能言,但此事極……極……不可為!皇上要廢了太子,我極……極……不敢遵命!”
看到周昌說得非常認真又非常吃力,大臣們想笑都憋得不敢出聲,劉邦卻忍不住笑了起來,連聲說道:“好了,此事朕極……極……不再提了!”
這么大的事,劉邦怎么能因為周昌說話招笑就不了了之呢?說起來其中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有點怕周昌。周昌性子耿直,眼睛里揉不得半粒沙子。有一次,周昌有急事到宮里去見劉邦,卻見劉邦喝得紅頭漲臉,懷里摟著一個美女在調情,那個美女就是戚姬。他見不得這種輕狂行為,事也不想說了,轉身就走。
劉邦已經看見他,放開戚姬,大步追了出來,高聲喊道:“給我站住!不說明白就想走?”
周昌無奈,只得返身跪下。
劉邦大概是正在興頭上,想起小時候和伙伴們玩游戲,誰贏了,就騎在輸家的脖頸上,當作大馬在地上來回爬幾圈。于是,他就劈開腿,騎在了周昌的脖子上,拍著他的頭頂說:“你看朕像個什么皇帝?”
周昌拱了拱身子,擰著脖子,氣鼓鼓地說:“臣……臣看皇上是……是……是桀紂!”
劉邦知道周昌說的是氣話,也是實話,把他比作荒淫無道的桀紂,這可讓他大失臉面。從那以后,他看見周昌就有點心虛、害怕。今天廢立太子的事,周昌這樣表態,無疑給他當頭潑了一瓢涼水。
散了朝,周昌第一個走出去,一邊走一邊擦著額上的汗,剛下了臺階,迎面過來一個太監,一把拉住他說:“跟我來,娘娘有請!”
“娘娘請我干啥?”周昌心里正疑惑著,已被太監拉到宮殿東側,剛進入一個小角門,就看見呂雉站在那里。周昌慌忙行禮,卻見呂雉撲通一下跪在他的面前,嚇得他趕緊也跪下。
呂雉說:“汾陽侯,多虧你今天救了太子,我怎么感謝你都不為過!”
原來,這些日子呂雉已探知劉邦有更換太子的心思,天天上朝時躲在大殿東側偷聽。
周昌說:“原……原來……是……這事呀,我極……極不……不贊成此事,是出于公心,不……不……不是為了私情,娘……娘……娘娘行此大禮,小臣擔……擔……擔當不起!”
呂雉說:“若不是你今天極極不可,太子恐怕就被廢了,我也就沒命了。救命之恩我一定要報答!”
劉邦知道,太子劉盈的地位已不可更改,他不能不為戚姬做最后的安排。他決定讓劉如意到他的封地趙國去,一來可以遠離朝中的雞爭狗斗,二來可以培養自己的勢力。他擔心劉如意勢單力孤,特意派了強硬耿直的御史大夫周昌去做趙相。
劉邦為什么要派周昌去保護劉如意呢?因為劉邦知道,周昌為人忠誠,他可以死保太子,就會死保劉如意。周昌對呂后母子有恩,沒有周昌的反對,太子劉盈早已廢掉。讓周昌去保護劉如意,即使呂后得勢,有周昌的保護,呂后也輕易不敢對劉如意下手。
用呂后的恩人去制約呂后,這是個最高明的辦法。但是,把周昌這個三公御史安排為諸侯王相,等于降級使用。周昌倒不是計較這個,而是他一直在劉邦身邊,舍不得離開。他哭著對劉邦說:“我從一開始就……就跟……跟隨陛下,為……為什么到老……老了要把我……我……我攆走呢?”
劉邦也淚流滿面地說:“我知道這樣做是貶了你的官,可是沒有你輔佐趙王,他就會性命不保。沒辦法,我才請你幫我這個忙。”
話說到這個份兒上,周昌再也沒有拒絕的理由。
周昌到趙國不久,上疏朝廷,陳豨代地為相,有謀反跡象。韓王信謀反,陳豨跟著劉邦去討伐,韓王信逃入匈奴。劉邦把陳豨封為列侯,命他為代相,統領趙國和代國的邊防部隊抵御匈奴。一次,陳豨休假回鄉,路過趙國,隨行的車輛竟達一千多輛,把趙國都城邯鄲所有的館舍都住滿了。陳豨跟他隨行的門客和部下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說說笑笑毫不見外,一點也沒有尊卑之分。周昌認為這很不正常,就提請皇上注意:陳豨在外獨掌兵權,容易發生變故。
周昌出于好心,只不過是懷疑而已。實際上,陳豨也真沒有反心,只不過是行為有些不檢點罷了。但是,劉邦對部下從來都是一百個不放心,聽風就是雨,撿個棒槌就當針。他立即命人調查,還要陳豨進京交代。這樣一來,就逼得陳豨不得不反。因為這個,才讓韓信受了牽連,倒了大霉。周昌此舉,是功是害,是對是錯,后人褒貶不一,留下很多說道。
劉邦死后,呂雉打發使臣去趙國,傳趙王劉如意進京。使臣去了三次,趙王都沒有前來。呂雉大怒,準備派兵前去捉拿,陳平出班奏道:“臣知趙王不肯奉旨回京,定是周昌從中作梗。只要先把周昌召來,趙王失去支撐,到那時,再召他前來,他就不敢不來了。”
呂雉覺得這是一個好主意,立刻傳旨召周昌回京。周昌心思過于耿直,也沒多想,跟著使臣回到京都。呂雉見他,就責備道:“我兩次三番傳趙王進京,是你攔著不讓回來吧?”周昌說:“趙王年……年幼,是臣不……不……不放心他一人回來!”呂雉用鼻子哼了一聲說:“難道你是怕我害了他不成?”周昌說:“太后害……害……害不害他,臣不敢妄說。先帝命……命臣為趙相,臣只……只知道忠心護主,就……就……就像當年臣力陳不……不……不廢太子,都屬為公而不……不……不徇私情。還望太后念……念……念及趙王乃是先帝骨血,垂情憐……憐之!”
呂雉本想用違逆之罪重懲周昌,聽他說及廢立太子一事,心里不由多了一分猶豫。畢竟自己的兒子得以保全太子的地位,周昌功不可沒。此時加罪周昌,難免落下無情無義的話柄。于是,她換下一臉的惱怒,假裝關心地說:“本宮念你忠心可嘉,不追究你違抗之罪。一路勞苦,就在京都好好歇息吧!”
呂雉明里放了周昌,暗里卻派人監視他,不讓他離開京城,實際上是把他軟禁起來。
呂雉放過了周昌,可不能放過趙王劉如意。她又傳旨讓趙王進京。可憐一個十二歲的孩子,沒有了周昌給他當依靠,呂雉叫他進京,他只能乖乖地順從。惠帝心善,得知趙王來京,知道母后會加害于他,就讓趙王和自己同吃同住,寸步不離,不給呂后下手的機會。
有一天,惠帝早起去打獵,看見趙王還在酣睡,就沒忍心叫醒他同行。想不到,等他打獵回來,趙王已被呂后派人用藥毒死。接著,呂后又讓人把戚姬的四肢砍去,挖去雙眼,熏聾雙耳,藥成啞巴,丟進廁所,還起了一個奇特的名字——“人彘”。
周昌聽說趙王和其母都被呂后害死,悔恨自己辜負了先帝的重托,一怒之下,再不出門見人,抑郁在家,不過三年就死了。
這正是:
花言巧語害死人,忠心保國為良臣。
無私無畏天地敬,一身正氣鎮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