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解憂再嫁軍須靡 肥王終得如意妻
- 茶余酒后話紅顏·大漢篇
- 韋尚田
- 2717字
- 2020-11-13 09:27:26
細君死后,岑陬軍須靡很傷心。為了延續烏孫和漢朝的友好聯盟,岑陬軍須靡又上書漢武帝,請求繼續聯姻,再派一個公主過來。
這個和親的擔子就落在了解憂的身上。
解憂和細君的身世差不多。她的先祖劉交是高祖劉邦的小弟弟,因為作戰有功,被封為楚王。劉交博學多才,重用賢良,口碑很好。他死后,次子劉郢客繼承王位。劉郢客的名聲也很好,他望子成龍,聘請了天下的名師和優秀的人才聚集在都城彭城,給兒子傳授學業的申培公是兩代楚王的好友、魯詩學派的鼻祖;輔佐政事的韋孟是劉交和劉郢客的老師,聞名于世的儒學家。可惜,劉郢客死得太早,他的兒子劉戊狂妄自大、目無尊長、不學無術、驕奢淫逸,是個極不成器的混賬東西。申培公被他羞辱而走,韋孟也心寒離去。他還早早就為自己修建陵墓,其規模都超過了皇帝。后來因為在薄太后服喪期間行為不端,被正在主張削藩的晁錯以私奸罪參了一本。漢武帝念其是皇室宗親,沒有治他的罪,只把他的封地東海削去。劉戊心懷不滿,參加七國之亂,兵敗自殺身亡。
解憂就是在這個時候出生的。她的家已破敗,住處簡陋偏僻,朝野無人問津,解憂百天,沒有一人前來慶賀。家人給她取名解憂,實際是一種寄托和安慰。誰也沒有想到,就在解憂二十歲這一年,漢武帝會降旨到她的頭上,讓她嫁給烏孫王岑陬軍須靡。誰也沒有料到,這個名字會流芳后世。
解憂的性格和細君截然不同,她并不多愁善感,苦難的童年和少年生活,讓她學會了堅韌、樂觀、開朗。皇命不可違,讓她離家遠行,她沒有悲傷,也沒有哭泣,而是坦然面對、欣然前往。為國盡忠,人人有責。再說,從她被封為解憂公主的那一刻起,她就改變了家庭的命運,重新被承認為皇室一員,自己能起到這個作用,應該感到很慶幸,很榮耀,何樂而不為?
解憂的家人并沒有來送親,陪在身邊的只有常惠。
解憂和常惠是多年的鄰居,又是兒時的玩伴。倆人是一塊兒長大的,互有好感。怎奈,常惠是個平民,解憂家再遭難也是王室,門不當戶不對。后來,常惠進京當了侍臣,正好趕上解憂和親遠行,朝官都不愿去受長途跋涉之苦,常惠就主動攬下了這個差事。一路上,多虧了常惠相伴,解憂才在漫漫九千里的苦途中不致那么孤單。當然,解憂和常惠的心里都有一種說不出的難受。
烏孫的夏都特克斯草原,六月的天湛藍如洗,萬里無云;六月的草原綠浪滾滾,鳥語花香。烏孫的臣民在草原上舉行盛大的慶典,迎接漢朝新公主的到來。人們載歌載舞,盡情歡唱。這種歡樂和熱情讓遠離親人的解憂又感受到了家一樣的溫暖。
美麗、端莊、大方的解憂公主盡管受到了岑陬軍須靡的喜愛,但還是像細君一樣,當了右夫人。她的到來,同樣受到了匈奴公主的歧視、刁難和排擠。
解憂就是解憂,她的與眾不同之處就是不卑不亢、知難而進。她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經常深入到牧民中去,幫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困難,每次洪災、旱災和地震,她都跑到最前頭,和大伙兒一起抗災。她還教牧民種樹種地,說服烏孫王和部落長老開通大宛、康居和塔里木各城的通商口岸。
解憂畢竟是個漢人,語言和風俗都和烏孫不同,加上又是右夫人,地位比左夫人匈奴公主低。兩個女人爭一個男人,實際上就是爭一個國家,誰得寵,烏孫就會向誰靠攏。讓解憂處境艱難的是她好幾年沒生下一兒半女。而匈奴公主卻生了個兒子,叫泥靡。不用說,在岑陬軍須靡的眼里,得寵的自然是匈奴公主。
就在解憂眼看著烏孫和匈奴的關系日益靠近的時候,事情突然發生了轉折。岑陬軍須靡死了。他在死前立下遺囑,因為兒子泥靡年幼,讓堂弟翁歸靡繼承王位,待泥靡長大后,再把王位還給他。
按照烏孫的習俗,解憂和匈奴公主自然又成了翁歸靡的妻子。翁歸靡號肥王。想不到肥王特別中意解憂,對她寵愛有加,言聽計從。
說起來,翁歸靡喜歡解憂很長時間了。翁歸靡是岑陬軍須靡的得力助手,二十多歲了還沒娶親。解憂自告奮勇地要去各部落給翁歸靡選親。她帶著翁歸靡走了好幾個匈奴部落,看了很多姑娘,翁歸靡都沒相中。解憂急了,問他:“這個相不中,那個相不中,你到底還要不要媳婦?”
翁歸靡甕聲甕氣地說:“要,當然要了!”
解憂說:“那你到底要啥樣的?”
翁歸靡憋了半天說:“就要像你一樣的。”
解憂紅了臉說:“那行,我回去就跟大王說,派人去長安給你說一個。”
翁歸靡也紅了臉,吞吞吐吐地說:“不是和你一樣的,我還不要。”
解憂知道了他的心思,假裝嗔怒地說:“你胡說,天底下哪有和我一樣的?”
回去的路上,他們遇到了劫匪。翁歸靡為了保護解憂受了傷,馬也受了傷不能騎了,他只好和解憂同乘一匹馬,當這個壯碩高大的男子漢的胸膛貼到自己的后背上,解憂竟莫名地生出一種突然有了依靠的感覺。
翁歸靡娶了解憂,真可說是如愿以償,能待她不好嗎?
翁歸靡力排眾議,打破歷來都以匈奴姑娘為大的老規矩,改解憂為左夫人,匈奴公主為右夫人。
解憂有了翁歸靡的支持,首先把她既是助手又是姐妹的侍女馮嫽提為烏孫的副丞相,當她的全權代表,替她處理國內外的各種要事。在很短的時間里,烏孫的經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民間貿易往來也十分活躍,烏孫和四鄰的關系也空前和睦,天山南北都留下了友好的足跡。烏孫國出現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
解憂和翁歸靡育有三兒兩女。長子元貴靡文武兼備,被立為王儲。后來,烏孫分裂為大小兩國,元貴靡當了大昆莫。次子萬年風華正茂、年輕有為,多次到長安去學習,被年老的莎車國王看中。當時莎車國的百姓都想依附漢朝,也想討好西域最大的烏孫,在莎車國國王無嗣的情況下,因萬年有一半烏孫血統一半漢人血統,莎車國國王特意去烏孫,向解憂和翁歸靡提出請求,讓萬年在他死后去做莎車國國王。解憂征得了漢朝的同意,萬年到莎車國當了國王。從此,莎車國和漢朝、烏孫的關系日益親密。匈奴看到這種情形,擔心引起西域各國的效仿,就極力挑撥莎車國內部,莎車國王的弟弟呼屠征發動叛亂,在這場爭斗中,萬年不幸戰死。
解憂的三子叫大樂,是有名的戰將,在多次戰斗中都立下大功,在烏孫國英名遠揚。
解憂的長女弟史長得特別美麗,而且多才多藝。解憂早年的好友常惠把她送到長安學習樂舞演藝。恰好,年輕的龜茲國王絳賓也在京城,見了弟史非常愛慕。就在弟史回國途經龜茲的時候,龜茲國王大膽地扣留了弟史,來了個先斬后奏。解憂對絳賓很有好感,就同意了這門親事。絳賓娶了解憂的長女弟史為妻,以做了漢家女婿為榮。弟史和絳賓感情很好,兩口子年年到長安去考察學習,把漢朝的文明禮儀都傳了回去,還照著漢朝宮廷的樣式建造了宮殿,采用漢朝的制度,衣食住行都效仿漢人,同時,他們也把龜茲的美妙歌舞介紹到中原。
解憂的次女叫素光。嫁給烏孫若呼翕侯。素光善持家理財,相夫教子,深得烏孫百姓敬愛。
至此,西域各國都爭相和漢朝交好,烏孫和長安之間人員、書信往來不斷,關系日益親密。
這正是:
楚王是非任評說,逆境拼就為國歌。
踏遍天山結友好,美名長留伊犁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