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下山(三)
書名: 東漢流帥作者名: 這瓜保熟嗎本章字數: 3335字更新時間: 2020-10-31 23:47:02
裴元紹手中酒碗一停,心中直呼酒后失言,正思考如何回答時,張老三解釋道:“子義有所不知,管亥乃是青州人,而裴元紹乃是并州人士,青州黃巾未起義之前,二人同居一縣,管亥向來看輕外人,元紹由是被其所輕,于是時常相斗,但往往敗多勝少,故此結仇。”
太史慈點點頭道:“原來如此。”
云揚撇撇嘴暗道以前怎么沒發現張老三能如此忽悠人呢?再等待許久,貊炙方被端上幾案,四人皆狼吞虎咽、大快朵頤,將整只羊吃完,卻是不夠,又上一盤,只吃得杯酒言歡、鼓響市散方才返回驛館,除卻云揚外,其余三人皆是酩酊大醉,睡至次日方醒,卻是可憐云揚一人照顧三人,累的是筋疲力盡。
次日晌午,太史慈于驛館寫信傳于曲阿的舊友,而張老三、裴元紹和云揚卻是備貨前往西市販賣購貨,正值寒冬,野物和皮革皆售貨極快,不到半天便已賣完,看著手中這幾千錢,裴元紹道:“走,我等再去買幾副馬具,路上便能輕松些。”
聽到此話,云揚心中也升起幾許好奇,便隨二人前往馬市,初入馬市便覺熱鬧非凡,只見馬市兩旁皆在售賣各類馬匹、用具,雖然云揚對馬匹沒有研究,但是也能從中看出好壞,不由嘆道:“竟然如此繁華……”
裴元紹道:“自然如此,我漢家乃是憑借馬政平定匈奴,如此場面才不算大,黃巾未起義之前,邊郡還有六牧師諸苑等十余所規模巨大的養馬場和牧馬基地,飼養了眾多的馬匹,足足有十余萬匹。等邊境與匈奴、鮮卑貿易時場面更是繁華,來自各族各類馬匹足足有數萬匹之多,其中更是不乏大宛汗血寶馬等!”
“哈哈,足下所言確實如此!”旁邊一馬商聽聞裴元紹話語,湊上前來道:“當初董卓那個老匹夫為何能夠挾持天子,號令天下?還不是仗著河西六郡的牧師苑中所豢養的萬匹良駒?那呂布更是號稱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此赤兔馬便是來自大宛的汗血寶馬!”
聞此,眾人皆不禁感嘆一聲,那馬商問道:“眾位可是來買馬的?”
張老三道:“我等是來購買馬具的,這里可有鞍橋、革鞮和馬鐙?”
“自然有!眾位隨我前來。”話畢,馬商領三人到店鋪內,果見柜臺之上放置諸多馬具。
那商人見云揚有好奇之意,上前拿起一物道:“此乃高橋馬鞍,馬鞍兩端從平坦轉為高翹,可以減少身體的前后滑動趨勢,保持身體穩定。這可是上好的皮革所制。”話畢,又轉而拿起另一物,繼續道:“這是馬鐙,固定于鞍橋之旁,乃是為利于上下馬而做,一般只懸掛于左側。”
聽聞此話,云揚不禁有些疑惑,道:“不是懸掛于兩側?”
“哈哈,懸掛兩側豈不是浪費?”
云揚搖了搖頭,心道現如今這馬具皆是如此簡陋,自己當是大有所為,不過暫且確是不能動,待以后自己有足夠實力時再說。
三人當即購買了數套馬具,又采購了寨中所需物資,便返回了驛館,當晚幾人又與太史慈前去酒舍,并相約第二天早上便出發返回青崖寨。
翌日。
四人騎馬行于返回五峰山的路上,這馬具雖然簡陋了些,但是云揚卻覺得這騎馬確實比先前舒適不少,這感覺讓自己恨不得縱馬狂奔。尤其今早太史慈還送了自己一張長稍弓,雖然相較正常弓箭有些許短小,卻正適合自己現在用。想到這里,云揚又將身后的長稍弓拿在手上,不由慢慢揣摩。
裴元紹看著云揚這副樣子,嫌棄道:“你又不是沒見過弓箭,有這么稀罕么?又不是女人,從早上到現在有兩個時辰了吧?還沒摸夠?”
“哈哈……”聽到這番話,太史慈和張老三都不禁笑出了聲。
反而云揚后知后覺道:“寨里那些弓箭,我一個半大少年哪能用得動?不顯得有點大么?這副弓箭倒是適合我用。”說罷,便拈弓搭箭向前一射,箭矢在半空中呈弧線后穩穩落在數十步外的地面之上,云揚架馬便要前去拾取箭矢。
“等等!”太史慈伸手攔住云揚,道:“前方似有騎兵,等會兒再去。”
“???”云揚疑惑道:“有嗎?我怎么聽不到?”
太史慈一撫自己坐下馬的后鬃,笑道:“這是我的馬兒告訴我的。”
“這也行?”云揚摸摸自己坐下的馬,卻是毫無反應。
太史慈道:“這可是御馬之術中最為重要之事,以前我也以為與他人相比,我只不過是少了一匹好馬,后來在遼東之時,曾碰到一位夫余人,閑聊之時談起御馬,此人道:‘御馬之術,存乎于心。’我在詳問,此人又道:‘你與馬匹共住數月,便可知之。’我便依其意見與我這馬兒待了兩月,方知其意啊。”
云揚奇怪道:“這不就是和馬心有靈犀一點通么……”
聽聞此話,太史慈口中喃喃,道:“心有靈犀一點通,確是如此!確是如此!”話畢,又喜道:“我這馬兒尚且沒有名字,不如就叫靈犀如何?”
云揚道:“自然可以!”
二人說話之時,噠噠的馬蹄聲忽然傳來,只見遠處出現一隊騎兵極速從眾人身邊掠過,張老三心中不由暗暗擔心,問道:“最近可是發生什么事了?”
太史慈道:“聽聞盧城一戰時,青州黃巾大渠帥徐和逃遁,上月又出現在濟南國,所到之處劫持縣令官吏,攻打城邑。于是代理兗州牧曹操便派從事呂虔率兵與夏侯淵一同前去攻打他們,掃除匪患。”
“原來是這樣。”張老三放下心來,點點頭,又問道:“子義,你舊友邀你前往丹陽,若是你在此耗費三月不會誤事吧?”
太史慈道:“應該不會,不瞞各位,邀我前去丹陽的乃是我的同鄉劉繇,今年二月時,故揚州刺史陳溫病逝,朝廷便想命劉繇接替陳溫為揚州刺史。而揚州刺史的駐地在江北的壽春,但此時淮南一帶已是袁術的勢力范圍,劉繇便一直在朝中推脫,但形勢已定,只怕難以更改,上月將軍吳景、孫賁欲將劉繇迎接到江南的曲阿,劉繇怕力所不逮,特寫信邀我前去曲阿相助。如今劉繇尚未出發,我自然不急。”
三天后。
“這便是青崖寨了!”
一路之上,太史慈聽三人言語,便對青崖寨極為好奇,如今來到此處,果然不錯,只見青崖寨面積約有二、三十畝,其上有數十間半穴式建筑群,斷續寨墻高十余尺、長數十尺。寨東北四里外的黃山頂、聚仙峰頂有亦有建筑約十余間。寨門面向西北,高十數尺有余,山上還有沿寨曲徑馬道兩條,哨位四處。
山寨下西北更有校場、講臺,如今這個時辰,正是這些黃巾士卒訓練之時,太史慈便不禁多看了幾眼,心中暗道確是小瞧了這青崖寨,這些士卒訓練之法自己卻是聞所未聞,竟然能在烈日之下堅持數十刻而不動,足見其意志之堅定。
太史慈心里又暗暗生出擔心之意,如此格局怎會是流民?這群人只怕并不簡單!暫且放下此事不表,太史慈隨云揚等人進入寨內,見其中又有石對臼七個;飲馬池一個;石甕兩個;水槽兩個;方水槽兩個等物擺放整齊。
太史慈嘆道:“確實是個好地方!”
云揚不禁喜道:“自然是,這里什么也不缺,且山中自有奇珍異獸,倒是每天吃打獵得來的東西,久了便膩了。”
“哈哈。”太史慈笑道:“如今多少人食不果腹,你倒是嫌棄每天的肉食吃膩了。”
云揚道:“太史大哥,我等引你去見見大……額,大頭領。”
太史慈點點頭,心中也不由對此處的首領生出好奇之感。
四人來到卜林住處,太史慈于外等候,云揚等三人先去面見卜林,只見其房內依往舊,但是卜林卻是比數日前又憔悴了不少,云揚心中不由暗自擔心,出聲道:“大渠帥,您要多保重身體啊!”
卜林點點頭,對裴元紹道:“此次外出可還平安?”
裴元紹撓撓頭,道:“和往日一樣,無甚大事,倒是這云小子帶回一個壯士。”
“哦?”卜林心下好奇,問道:“仔細說來聽聽。”
裴元紹便將與太史慈相識之事告知,又將其過往事跡告訴卜林,道:“子義卻是當世豪杰,我也是心下極為佩服。”
聽裴元紹講完,卜林笑著對云揚道:“你小子倒是一番好運氣,不過你要以師長之禮尊之,萬不可造次。亦不可強留此人于青崖寨,不然只會適得其反,你們平時如何待人便如何對待此人,知道了嗎?”
“喏!”
卜林點點頭,對裴元紹和張老三道:“你們二人下去吧,順便將那位壯士請來,同時吩咐下去,平時見面莫要以渠帥稱呼了,便以隊長、大隊長、頭領稱呼吧。”
“喏!”
二人下去后不多時,便見一魁梧壯漢從門口走進,正是太史慈。卜林心下不由暗贊一聲,果是當世豪杰,當先言道:“令壯士屈居此地,倒是委屈了,還望莫要嫌棄,若是有所要求,我等必盡力而為。”
太史慈原想青崖寨大頭領必然是一等一的綠林好漢,不想卻是如此身心憔悴、衣著襤褸之老人,心下更是生出佩服之意,以微薄之身能管理這數千人也非常人能做,況且此人言語中又與張老三、裴元紹等不同,自有一番風度,當即拱手道:“我只是來赴約,又有何委屈之處,況且大丈夫在世,何事不能忍受?慈并無任何要求,只求與常人一般便可。”
卜林點點頭,道:“君無所求,我等卻不能無所為。云揚,日后要好生照應這位壯士,以師長之禮尊之,切不可怠慢!”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