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進士
- 橫渠仙
- 二水污同學
- 2056字
- 2020-11-01 02:33:29
“關你屁事。滾!”一位流氓頭也不回的道。
“你們看著這石碑,上面寫著什么?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縣令一字一句的將十六個字讀出來。
縣令指著征糧署門口的用來勸戒胥吏的石碑繼續道:“現在你們在干什么,聯合流氓壓榨百姓,你們不拍遭報應么!”
那群流氓終于停下了手,轉過身,齊刷刷的盯著縣令。
“報應?什么報應,我們這么多年了,誰遭到報應了?我怎么不知道?我們說的話就是規矩,這很合理啊。我念你是個讀書人,趁我說話還算話,趕快滾吧。你以為世界就是你書中那個樣子,做夢吧你。”那個手抖的胥吏終于發話了,引起其他人一陣大笑。
縣令看著身后的百姓,他們的眼中依然是平淡,一幅見怪不怪的模樣。
一位老漢走上前拉了拉縣令的衣袖,道:“老哥啊,我們知道你也是一片好意,您就不要在里鬧了,好嗎?再過會,他們就要結束了,我們就要再等一天。行行好,老哥,你就走吧。”
“人家都說了,你快滾,你所要維護的人都讓你滾,你還不滾?”一位流氓笑道。
縣令不怒反笑:“我總覺得,這里應當是像石碑上所描述的那樣。所有人都奉公守法,一心為民。結果我只看到了一群碩鼠。這里不應該這樣。”
“你他媽的在這廢話什么呢!”一位流氓走山前一拳打向縣令的肚子。
那位流氓似乎已經想象到了那位書生倒地的樣子。可讓所有人沒有想到的的是,即將命中那書生的拳頭被另外一只手輕松拿住,隨后就是幾個人影閃出,將那流氓按到在地。
“稟報縣令,襲擊者已拿下,其余人等該如何處置!”
縣令!在場所有人都不自覺的瞪大了眼。
“全都拿下吧,包括坐在那里的的胥吏。這里的胥吏全部拿下也許會冤枉人,但是抓一個放一個肯定會有疏漏。”縣令淡淡的道。在這一刻,縣令終于體驗到了為何千百年來,所有人都瘋狂追求權力的原因,因為這種一言就掌控他人生死的原因實在是太讓人著迷了。
“我說過,這里不應當這樣,因為這里歸我管。認識一下,我叫段若溪,官銜七品,歙南縣縣令。”
看到百姓們都跪倒在地,眼中比以往多了些希望。而那個之前讓自己離開的老漢跪在地上瑟瑟發抖。縣令見狀,上前攙扶起那位老漢道:“不必如此。”
回身下令道:“文書哨分出一部分人去負責征糧工作。至于如何工作,看那那塊石碑就知道了。剩下的文書哨、以及斥候哨負責審訊押送這些胥吏,他們貪了多少錢,我要他們一分不少的吐出來。剩下的人負責維護秩序。”
“明白!”
看著征糧工作的有序進行,走到之前被打的那個農夫面前道:“這次是我們官府的責任,你需要什么補償么?”
“縣令大人,我不需要什么補償,我想要一個機會。”
“什么機會?”
“一個告訴你我們有多難的機會。”
“說吧。”
······
當縣令聽完之后,才知道什么叫斑斑血淚。
縣令發現自己之前總是看著歷史上的宏大敘事,看著帝王將相的觥籌交錯,看著才子佳人的愛恨悲歌,看著江湖豪俠的快意恩仇。可他的目光卻從未停留在那些支撐起這個龐大文明的最底層——百姓。
這些百姓們勞動,這些百姓們生產,這些百姓們創造,可這個世界卻總是出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的悲劇。
大應乃至前朝對歷史會記錄很多,可對于百姓卻總是寥寥幾筆。自己所知道的也不過是這幾筆。但就是這寥寥幾筆,卻也不知道是由多少條人命,多少場絕望寫成的。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城市為何草木茂盛,清理的人去哪了?或者說,還有人嗎?他們是逃走了,還是都死了?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倘若不是極致的絕望,誰會祈求老鼠?誰會祈求那些本是宵小的人不要拿走自己的糧食?
為什么?
為什么!
或者說,憑什么!
多年來的儒家經典在腦海中與現實狠狠的碰撞,在碰撞后融合,再融合。在這一刻,腦海之中一片混沌。什么是善?什么是惡?什么是讀書人?······
我該做什么?
對,我該做什么!
混沌開始壓縮,不斷的向中心坍塌。
當‘幫助那些百姓做些什么’的想法冒出來時,坍塌成一個小點的混沌猛的爆發,沖刷著他的腦海。
在縣令眼中,這只是一場思想風暴。但他不知道的是,這不只是思想上的風暴。這也是他成為儒家修行者的標志。
自夫子與諸子百家以通天神通將愿力轉化后,這浩然正氣就漫布于天地間。書生不斷的學習儒家經典,就是為了獲得浩然正氣的認可,擁有了使用浩然正氣的力量。
這在儒家的修行中叫弘道。弘道,以自己之言行弘揚儒家之道。只有讀書人真正明白了自己需要去做什么時,浩然正氣才會給予認可。這種情況下,得到了認可的讀書人被稱為進士。真正進入修行道路的士子。
當然能得到天地浩然正氣的人少之又少。有多少人可以在像這縣令處處受挫,處處受辱的情況下,不走向墮落沉淪的道路。并在隨后考察民情,并在思想風暴中走向弘道的道路。
這種進士,可敵金丹。當然是在接受完儒家的訓練之后。現在的他,還不知道著浩然正氣的使用方法,與常人無異。
于此同時,歙南縣王家會客廳內。
這會客廳坐北朝南。堂屋正中掛著一副圣人夫子的畫像,堂屋兩邊一幅幅名貴的書畫似乎在告訴著別人這里屬于士族。倘若有人仔細研究夫子畫像與兩邊的書畫,他一定會驚訝的發現,這都是名家之作,價格不菲。
夫子像下的供桌兩旁。坐在左邊的王家家主對著右邊一身華服的男人說道:“陳大人,今天光臨寒舍,有何貴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