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嚇病
- 娥姁傳
- 周虹
- 2056字
- 2020-10-31 23:30:00
第168章:嚇病
劉盈昏睡了兩天,依舊沒有醒來。
高燒狀態下的他,只是下意識的說著胡話:“太殘忍了……太殘忍了……太殘忍了……”
守在病床前的娥姁,看到劉盈嚇成這個樣子,心里一陣陣愧疚。她覺得虧欠劉盈太多太多,如果不是那場戰亂中走散,如果不是劉季三番五次把劉盈姐弟踹下車,這孩子也不會落下一種驚嚇的后遺癥,一直都很膽小懦弱。
這一次,審食其的殘忍,再一次嚇到了這個孩子。
她不怪審食其,卻不能不責怪自己。
就算是審食其是為她好,是護著她的清譽,她也不該縱容審食其那么殘害戚姬。戚姬這女人雖然是自作孽不可活,卻無端地連累了如意和劉盈。如意被鴆殺,雖然是審食其下的手,可又何嘗不是他母親為其爭斗的結果?
最無辜的,就是劉盈這孩子了。
這孩子小小年紀,心里就落下了陰影,如今又親眼目睹如意慘死在他寢宮,看戚姬慘不忍睹的模樣,如果不嚇出病來,那倒是怪事兒了。
“啟稟太后,辟陽侯求見。”
石榴的回稟,打斷了娥姁的思緒。
她抬手摸了摸劉盈的額頭,還有些滾燙。眼眸微抬,淡漠地道,“告訴辟陽侯,就說皇上病著,孤家沒空見他。”等石榴退下,嘆口氣,瞧向劉盈,滿眼痛惜,“盈兒,盈兒,你快點醒過來吧。別嚇母后,母后再也經不起折騰了。”
在未央宮守護了幾天,劉盈終于醒了。
娥姁拽著劉盈的手,滿眼喜色,“盈兒,你可醒了。”
劉盈微微皺眉,抽回自己的手,淡漠疏離地,“宏孺,送太后會長樂宮。”
一個長相清秀的內侍,躬身,“恭請太后回宮。”
娥姁的笑,凝固在嘴角。
她遲疑了一下,終究還是站起了身,“既如此,皇上就好好休息。孤家熬了這些天,也該回去歇歇了。”瞧瞧左右為難的宏孺,叮囑,“照顧好皇上,有事兒,記得稟報孤家。”
鳳攆行至長樂宮門外,停了下來。
石榴挑開轎簾,攙扶娥姁下了轎攆。
娥姁抬眼望,見審食其跪在不遠處,恭恭敬敬地請罪,“臣有罪,請太后責罰。”頻頻磕頭,“臣擅自處置戚夫人,且手段殘忍,請太后賜死臣。”
娥姁走上前,攙扶起審食其,“戚姬死有余辜,辟陽侯何罪之有?”
審食其起身,作揖,“臣知太后心善,必定下不了狠手處置戚姬母子。倘若留著這母子倆,只怕早晚是禍患。臣擔憂陛下帝位受到威脅,也見不了戚姬詆毀太后清譽……”
娥姁嘆息了一聲,“辟陽侯的心思,孤家怎么會不懂?”
前些天,她對審食其避而不見,不過是怪他下手太很,傷著無辜的劉盈罷了。可他為什么會這么做,她又怎么會不知道,他是替她們母子在籌謀?
審食其嘆息一聲,滿眼愧疚之色,“臣這么做,只怕世人又會把這筆賬算在太后頭上。”
娥姁嘴角微牽,露出一抹嘲諷的笑,“在世人眼里,孤家做的惡事還少嗎?”
計殺韓信,是她娥姁的杰作。
誆騙彭越,將他剁成肉泥包包子,這些惡事兒已經足夠她娥姁惡名滿天下。區區一個戚姬,又算得了什么?外人只道,她和戚姬是爭奪丈夫的情敵,才容不下貌美如花的戚夫人。其實,明眼的人都知道,她們不只是情敵,還是不共戴天的政敵。今天,她坐上了太后之位,可以放過戚姬。若她和戚姬易地而處,只怕那女人也不會放過她和劉盈。審食其替她處置了戚姬母子,也就處置了。只是,所用的手段,確實不敢恭維罷了。別說劉盈嚇出了一身病,她突然看見那樣的戚姬,何嘗不是胃里翻江倒海,一陣陣作嘔。
審食其還想說什么,娥姁揮揮衣袖,“孤家乏了,辟陽侯跪安吧!”
娥姁等審食其退下,才進了長樂宮。
她屏退所有侍從,安心地進了夢鄉。
因為她知道,在這個世界上,能威脅到她們母子地位和性命的人,再也不存在了。她再也不用提防任何人,不用操多余的心,只需要在這長樂宮里,安詳地度余年就行。
吃了睡,睡了吃。
一晃,許多天過去了。
這一日,她終于睡得無聊了,想要去未央宮看看劉盈。
剛帶著侍從走到未央宮門口,就見幾個侍從擠在一起,竊竊私語議論著什么。閎儒從宮門里出來,劈頭蓋臉一頓罵,“你們幾個,是不是活膩歪了?要是真想命長,你們大可以在這嘰嘰咋咋,待會兒皇上聽見了,要你們的小命兒,可別怪我沒警醒過你們?”
娥姁走上前,笑著問,“說什么呢?”
幾個侍從瞧見娥姁,一個個嚇得匍匐在地,磕頭如搗蒜,“太后饒命,太后饒命。以后,奴才再也不敢議論主子了。太后饒命,太后饒命啊!”
娥姁沉下臉,“實話實說,孤家就饒了你們。”
幾個小內監面面相覷,相互示意對方說。其中一個膽大一些兒,爬上前一步,磕頭,回稟,“剛才,小的路過議政殿,見文武大臣一個個義憤填膺,說要起兵攻打匈奴。小的仔細聽了聽,好像是因為匈奴單于的一封求親書信……”
娥姁有些訝異,“兩國相交,和親是常事兒。丞相和文武大臣是糊涂了,豈能因為一封求親書信,而輕言起兵呢?”
小內監聞言,再次磕頭,“冒頓單于求娶的,不是公主,而是……而是……而是太后您啊!大漢的文武百官,都覺得他是羞辱咱們大漢朝,一致要起兵,教訓教訓那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冒頓單于,給他點兒顏色看看呢!”
娥姁聞言,不由得呵呵了一聲。
笑過之后,淡然道,“孤家當是多大的事兒呢,原來,只是匈奴單于給大漢開個玩笑而已。因為這點事兒燃起戰火,孤家豈不是成了禍國殃民的千古罪人?”瞧了瞧石榴,吩咐,“今兒,不去看盈兒了。咱們去議政殿走走,聽這些文武大臣說道說道,這場仗該不該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