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你思考了嗎(1)

( 什么是思考?思考什么?為什么思考?如何思考?這些難道不應該思考嗎?)

(第一節)挖掘你的思考力

不下決心培養思考力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的最大樂趣。

——培根

蘇格拉底說:“太陽每天都是新的”。而我們的思考方式也需要不斷更新,向著完美的目標前進。當世界進入全球競爭的時代,創新成為推動時代進步的動力,而思考則是動力的源泉。思考的歷史也就是不斷創新的歷史。

很多事例都已經證明了思考的價值和意義。

電影問世后不久,有一天在巴黎放映一部叫《拆墻》的電影短片。由于放映員的粗心大意,放映的是已經放映過還沒有倒過來的片子。這樣一來,片中所表現的“一堵危墻被推倒在地”,在銀幕上便出現了情景相反的圖像:一堵被推倒的墻,又從殘垣斷壁中重新豎了起來。

這一意外事件引起了放映員普洛米奧的思考,使他受到了啟發:這可以成為一種新的拍攝技術。后來,他在一部叫《迪安娜在米蘭的沐浴》的電影中,有意識地運用了倒攝的方法,觀眾在銀幕上看到,跳水女郎的一雙腳先從水里冒出來,然后倒著翻轉180度,最后又輕輕松松地落到了高高的跳板上。這引起了全場觀眾的一片熱烈掌聲。從此以后,它成了電影拍攝中的一種被普遍采用的新技術。

從事一項科研課題的研究,或一項開拓性工作,犯這樣那樣的錯誤常常是難以避免的。對于最后的成功來說,錯誤是向上攀登的階梯。它能使人增長正反兩個方面的知識,磨練應付各種事變的意志。同時,它還常常會成為向人們顯示某種自然奧秘的契機,使人能意外地發現和捕捉到取得某種成功的機會。只要既不在錯誤面前灰心喪氣,也不輕易地就放過它們,并通過深入發掘和不懈努力,是有可能將錯誤轉化為一定成果的。

思考就是這樣,它可以化腐朽為神奇,也可以變廢為寶,只要你善于發現,勤于思考,你就會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業績。那么,就讓我們一起走近它——思考。

現在人們都非常關注智商的高低,其實智商更多地體現為人的現實思考力水平。但是思考力不是天生的,無論多么偉大的人物,他的思考力都是從無到有,從低到高的。因為每個人的潛在思考力是無限的,或者說,人的思考力潛能是無限的。

思考的潛能,是每個人身上固有的卻未被開發和挖掘的內在能力或能量。研究生命科學的專家發現,人的能力有90%以上處于休眠狀態,未曾得到挖掘開發,其中當然包括思考力。心理學家曾經運用整體分析的方法,系統研究了一些歷史名人的成功經驗,如杰斐遜、林肯、羅斯福、盧梭、弗洛伊德、歌德、愛因斯坦等,最后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高水平地承認自己,相信自己具有超常的能力,是促使他們獲得成功的主要原因,而那些所謂超常的能力,恰恰是一般人所共有的。

思考的潛能雖然人人都有,但絕大多數人往往對此一無所知。現實生活中,許多人都以為十分清楚自己能力的大小和極限,其實,他們根本不知道或并不完全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大“能耐”。正是對自己潛能的無知,才使許多事情不能做成,許多目標不能實現。德國科學家卡費爾德指出:“對自己起限制作用的錯誤感覺是創造高水平業績的最大障礙。”古往今來,無數有著輝煌成就的杰出人物原本并沒有什么超越常人的特別才能,但無不具有超越常人的發掘自己潛能的特別能力。他們勇于掙脫潛能的束縛,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情,然后放手大膽地去拼搏,卓有成效地去努力,直至發掘出自己的最大能量,發揮出自己的最好水平,創造出事業的最佳成果。只有善于思考的人,才能超越別人。我們來看一個反面的例子:

克勞德是一個高中生。他的語文老師向全班同學提出一個問題: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沒人回答。老師說道:“同學們,現在你們都沒有動腦筋。請大家集中精力想一想。”

克勞德皺了皺鼻子,緊鎖眉頭,抓抓下巴,眼睛盯著天花板,暗自思忖著:“想呀,想呀,我已經在想了。那短文的主題思想是什么?主題,中心思想,可能是什么呢?”他的目光從右移向左,噘起嘴,然后下意識地把目光投向課本,打開書翻來翻去,好像在找什么東西。與此同時,他的頭腦中不斷重復著:“想呀,想呀,什么是中心思想……”。

克勞德是在思考嗎?沒有。他是在努力和希望,但并沒有思考。他的頭腦像是正在參賽的汽車,雖然已經發動起來,而變速器還在空檔上。他準備好了出發,但費了半天勁兒還是原地不動。

再看另一個例子:

愛噶莎是一位女大學生,正在學生食堂吃早餐。現在她不僅在想,而且完全進入了沉思:“今天該做的事兒太多了……下午6點跟吉姆有個約會……該做學期論文了……貝莎真是一個邋遢鬼,但愿這學期她能把宿舍里她那一攤兒搞干凈些……我的發型太難看,要是能象瑪莎那樣固定起來該多好,雅觀而且省事……全怪冬季太長,否則我不會這樣感到壓抑,但是我的心境為什么要受氣候影響呢?這咖啡太濃了,這兒的服務員真不怎么樣,連一杯對口味的咖啡也做不出……我再也不能回到家里吃一頓真正的飯了……真想知道我的體重又增加了多少,跳跳舞也許管用……”

愛噶莎的心理活動要比克勞德好多了,更接近于思考。她的頭腦中涌現出了不少念頭、想像和概念,而且注意力也相當集中。不過,她的角色是被動的,她是自己心理活動的旁觀者。按照本書的觀點(這也是大多數權威人士的觀點),這種無目的的思緒與真正的思考相距甚遠。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我們應該積極主動地去思考,而不是消極地被動地去思考。

(第二節) 思考是什么

人區別于動物的最大、最顯著的特征就是思考,它成就了人類文明史

——高爾基

那么我們應該怎么樣去思考呢?首先,大家可能會問這樣一個問題,那么我們需要先了解思考是什么樣子。

我們先來看看在科學研究中發生的事情:

哈佛大學農業科研小組,有一段時間致力于研究促進植物生長的細菌群。由于實驗中的差錯,培養出來的細菌群,不僅不能促進農作物生長,反而會對農作物的生長起到一種抑制和阻礙的作用。小組里的科研人員對此沒有簡單地“丟開了事”,而是敏銳地意識到了它所具有的作用和價值。于是他們掉轉方向,將錯就錯,干脆研究起具有選擇性的高效除草劑來。經過一段時間的反復研究,他們取得了成果,為現代農業中的化學除草技術奠定了基礎。

慕尼黑的造紙菲德爾曼技師,有一次由于一時的疏忽大意,在造紙的某道工序中少放進去一種原料,結果生產出大批不能書寫的“廢紙”。正當他想著會被老板解雇的時候,一位朋友向他建議說:“考慮一下這樣的紙有沒有什么別的用途?”于是這位技師和他的朋友一起,對這批紙反復觀察琢磨,終于發現:這種紙吸水的性能很強,蘸在這種紙上的墨水很容易被吸掉。他們發現這一特點以后,便對這種紙加以剪裁裝訂,把它作為一種專供書寫后吸干墨水用的“吸墨水紙”出售,上市后竟然大受用戶們的歡迎。后來這位技師還為這種“吸墨水紙”的制造方法申請了專利。

還有一個同生產“吸墨水紙”相似的事例:

紐約人麥克維原想研制一種粘性很強的膠水,但由于在研制過程中出了差錯,生產出來的膠水粘性很差。可他不肯就此認輸,總希望能想出個什么辦法來對這種膠水加以利用。后來他想到,可以利用它的粘性不強這一特點,將它涂在信紙、便笈的上方或一角。要取下涂了這種膠水的某一張信紙、便條時,只需輕輕一提,不僅紙不會撕壞,連膠水的痕跡都不會留下。麥克維拿了這種膠水到一些政府部門和企業單位去推銷或請求免費使用,雖然也碰過壁,最后還是得到了用戶的認可,逐漸成了一種頗有銷路的新產品。

思考是什么呢?首先,思考是在我們控制下的有目的的心理活動。“控制”是一個關鍵詞。坐在小汽車里不等于是在開車,只有把握方向盤并控制汽車的運動才是開車。同樣道理,我們的心理活動只有在受到自覺指導的情況下才是思考。

當然,跟開車旅行一樣,思考可以有許多不同的目的。旅行可以跑專差,也可以是沒有固定目的地的假期漫游。開車的環境條件多種多樣,效率和成功程度也各不相同。例如,光線的明暗、行駛的快慢、路線的對錯等等。但不管怎樣,只要我們還控制著汽車,就是在行駛;同樣,只要我們還控制著自己的頭腦,就是在思考。

這并不是說思考必須是自覺進行的。無數證據表明,無意識的思考也可以成為有目的的心理活動的一部分。最顯著的例子就是當我們暫時放棄對某一問題的思索而轉向其他活動時,常常會突然閃現一個能解決原來問題的想法。

斯托是一個數學專業的學生,一天,他銘思苦想了好幾個小時,也沒有解決那道幾何題。他決定暫時放一放,于是,就去睡覺了,很奇怪,在夢中,他很輕松地把輔助線加上了,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醒來后,他對夢景還記憶猶新,就趕快按照夢中的方法去加那條輔助線,果然,很快就證明出來了。

這就說明了思考有時候并不是自覺的、有意識的,正像物體運動一樣,思考也存在著一種慣性,并且越是勤奮地、經常地思考,這種慣性就越大。所以,我們經常提醒大家要勤動腦筋,就是希望能培養出這種思考慣性。

我們不妨給“思考”下一個比較正式的定義:思考,就是幫助我們弄清問題、解決問題、作出決策或理解事物的一切心理活動。它是尋找答案和理解事物的過程。思考過程中包含著無數種心理活動,最重要的是認真觀察、回憶、好奇、想像、推想、解釋、評價和判斷。當我們解決一個問題或作一項決定時,往往要綜合進行這些活動。例如,我們可能先找到一種想法或“左右兩難”的問題,然后經過質疑、解釋和分析等思索活動,最終得出結論或作出決策。

人們為解釋思考的本質,已經作了很多努力。人們廣泛地認為,思考完全是語言型的。就是說,我們的思考過程就像說話那樣能造出句子來,并默默地在心里說。如果真是這樣,愛因斯坦便不配稱為思想家了,因為他的思想所包含的想像要多于言詞。正如我們可以用文字以外的數學符號或圖示來表述某一見解一樣,我們也可以用它們進行構思。

(第三節) 思考憑什么

透析大千世界的美妙,我們看到了它的靈魂,那就是思考

——雨果

20世紀以來,許多心理學家對大腦的科學研究,加深了我們對人腦運行的了解。我們對思維的認識被大大豐富了。現在我們已經知道,思考并非神秘活動,并非不可知的和無法學習的。人們已經建立了一些思考模型,供科學家進行研究、對比和分析,以確定其相對客觀性、正確性和有效性。這些知識又可以用來加強好的思考習慣,克服不利的思考習慣。誠如詹姆斯·莫塞爾所說:“任何一種認為有效思考在本質上無法傳授和學習的觀點,都只是懶漢的胡說而已。只有從來不愿考慮實際思考活動如何進行的人,才會抱有這種觀點。”

目前最有意義的認識之一是,人腦并非一個單獨的器官,而是由兩個器官結合在一起形成的。

這一突破性的認識還是偶然得來的呢。

一位神經科醫師在采用新法治療癲癇病時,為了減輕患者病狀而切斷了連接大腦皮層兩半球的神經纖維,結果為研究兩個半球各自的功能提供了機會。研究表明,人腦的右半球負責非語言的、符號和直覺的反應;左半球則負責語言的、邏輯的、分析的和條理性的任務。

這項研究給已有認識以新的重要性。幾十年來,思考心理學家均強調思考分為兩個不同階段——產生想法的階段和進行判斷的階段。這兩者是相互補充的。他們進一步強調:敏捷的思考要求掌握適用每一階段的所有方法,以及在這兩個階段之間自由轉換的技能。

下面我們仔細看看每一階段。請讀者特別注意有效與無效之間的區別。

一、思考的火苗

這一階段同所謂“創造性思考”的聯系最為緊密。在這一階段,會顯現有關問題或觀點的各種概念、處理辦法和可能的答案。有效的思考者主意較多,也較好。更明確些講,成功的思考者將傾向于先對問題進行多視角觀察,然后確定問題的性質;他會考慮許多不同的調查方式,在作出判斷之前產生許多想法。另外,有效的思考者更愿意承擔智力風險,想法奇特甚至荒唐。但他們想像豐富、獨創意識強烈。

相比之下,思想遲鈍者傾向于從有限的角度看問題(往往只從一個角度看問題),采用自己所想到的頭一種方法,對思路直接進行判斷,滿足于少量的思緒。他們在思考過程中謹小慎微、畏首畏尾,不自覺地令自己的想法遵從眾說,不敢偏離常規的和可以預期的范圍。

二、評估性思考

我們先來看看下面這則例子:

可羅納是克羅地亞大學的應屆畢業生,在找工作的時候他犯了難,不是因為找不到工作——他的各方面的條件都很優秀,隨便找一份工作應該是很輕松的一件事情,但是,問題的關鍵在于他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適合干什么。后來,他索性把影響他作決定的所有因素都列舉下來,進行逐個思考、選擇,包括他的特長、愛好、缺點等,另外,他還列舉了對各項工作的前景分析及自己的發展余地。最后,經過思考——評價——否定——選擇,他終于很明確地發現,自己最適合做比較有挑戰性的工作,于是他選擇了做銷售工作。

思考離不開評價,如果可羅納不對各項的前景及性質進行評價的話,他就不能理清自己的思路,就很難作出正確的判斷。

評估性思考同所謂“洞察性思考”關系最密切。在這一階段,要對頭腦中產生的想法進行檢驗和評價,作出判斷,并在適當的地方加以改進。思考敏捷的人對這一階段很認真。他們檢查自己的第一印象,找出思路的重要特征,將結論建立在證據而不是自己的感覺上。表現在他們對自己的局限性和傾向性很敏感,因此,會十分認真地檢查其思路的邏輯性和答案的可行性;尋找其中的薄弱點和含糊之處;預先考慮到別人對自己所持見解的消極態度。一般說來,他們還要對原有見解進行修正和改善。

相反,遲鈍的思考者則是倉促判斷、輕率定論,忽視必要的證據,將自己的結論建立在感覺上。由于不能察覺自己思路的局限性和傾向性,他們往往盲目相信自己的判斷,忽視可能的邏輯混亂、判斷失誤和遭受異議等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枣阳市| 平阳县| 陈巴尔虎旗| 仪征市| 肇庆市| 荔浦县| 新平| 淮南市| 东明县| 杂多县| 丰县| 如东县| 桃源县| 景东| 沐川县| 水富县| 高雄市| 姚安县| 芦山县| 德兴市| 汝南县| 郑州市| 北票市| 驻马店市| 宣城市| 江达县| 井冈山市| 沙雅县| 齐河县| 兴海县| 镇平县| 高台县| 兰溪市| 富宁县| 玉田县| 察隅县| 义乌市| 福鼎市| 岚皋县| 万荣县| 嘉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