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家庭禮儀
- 小學生禮儀:1-3年級
- 金正昆
- 2534字
- 2014-04-10 11:53:03
(第一節)家庭和睦 尊重長輩
一、尊重長輩親人
1.尊重親人的地位
學生要表達對長輩的尊重,就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到對長輩畢恭畢敬。也就是說,對于長輩,尤其是父母,學生必須以禮相待,遵守規矩,處處尊重有加。
學生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恃寵而驕,仗著長輩對自己的寵愛,把自己當成了“小皇帝”、“小公主”,對長輩親昵有加而尊重不足。學生不應沒大沒小,動輒以“喂”或“老太婆”等失敬于人的稱呼對長輩呼來喚去。平時不可以隨意與長輩打打鬧鬧,甚至毫無邊際地亂開玩笑。至于成心取笑長輩,有意令其難堪,則更不可取。
2.珍視親人的貢獻
尊重親人就是珍視親人對家庭的貢獻。
例如,祖父母、外祖父母等老人,有可能已經退休在家,有的也許并沒有收入而要靠父母供養,學生切不可因此而輕視老人,嫌棄老人,視老人為負擔、累贅。
再如,對一般家庭來講,父母是收入的主要來源,是全家人生活的支柱。學生平日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很容易錯誤地認為,父母對自己的付出是理所當然的。
事實上,父母為了讓家庭生活有所改善,可能透支了自己的健康,犧牲了休息的時間,同時還要面對來自社會和家庭的各種壓力。
有條件的同學可以到父母的工作單位去看一看,了解一下父母平時的工作是處在一種怎樣的高壓力、高強度的環境下。
因此,學生應當理解父母的處境,體諒父母的苦心。不要在生活上與同學進行攀比,對父母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更不應當刻意與父母作對,制造家庭的不和諧因素。
3.回報親人的關愛
尊重親人就是接受和回報親人對自己的關愛。
比如,學生可能因為參加各種課外活動或者興趣班、補習班等,較晚才回家,而回家之前已經在外用過晚餐。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父母特意留了飯菜,學生不應冷漠拒絕。此時比較恰當的處理方式是,表示感謝并適當品嘗飯菜。比如可以說:“又專門給我留了飯菜呀,謝謝!雖然已經吃飽了,但是媽媽做的菜看著就很好吃,還是再吃一點吧。明天不必給我留飯了,真的。不然我也吃不下,太浪費了。”
有的時候,長輩出于關心,經常會對學生叮嚀囑咐許多學生已經知道的事情。面對長輩的嘮叨,學生應當面帶微笑地聽完,禮貌地點點頭,說“知道了”。
二、孝敬長輩
學生對長輩的孝敬,不應該僅僅見諸言詞,更重要的是要將其付諸行動。
1.聽從教導
孝敬長輩就要聽從長輩的教導。
當長輩,尤其是父母,管教自己時,學生一定要牢記以下三點:一是要虛心服從;二是要表示感激;三是要知錯即改。不允許當場頂撞長輩,無理狡辯,或是置之不理。
要學會從長輩的管教中取長補短,不斷進步。很多時候,對長輩來說,晚輩的進步和成績,就是對他們最好的回報和安慰。
2.經常溝通
孝敬長輩就要多與長輩溝通。
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老年人來講,通常比較害怕孤獨寂寞。有條件的話,晚輩應當爭取經常去探望長輩,如果不方便經常探望,則應當按時給長輩打電話進行問候。
3.體貼幫助
孝敬長輩就要體貼和幫助長輩。
那些年事已高的長輩,隨著其年齡的不斷增長,體力與腦力往往會有不同程度的衰退。對處于上述狀況的長輩,身為晚輩的學生們一定要更多地從精神方面對其加以體貼。多抽空同其聊天,談談開心的事情,使他們的情緒開朗起來。
對待父母,學生應當體諒父母的苦心,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幫助父母分擔一些家務。比如,幫忙擇菜,飯后主動洗碗,打掃自己的房間,自己洗自己的衣物,主動擦玻璃,等等。
在父親節、母親節、父母的生日、父母的結婚紀念日等特殊的日子,準備一些小禮物,尤其是自己動手制作的小禮物,也是向父母表達愛和祝福的一種很好的方式。學生自己過生日時,也應當不忘母親分娩的痛苦和父母撫養自己的艱辛。
(第二節)情同手足 友愛同輩
一、友愛同輩
同輩,亦稱平輩,通常泛指一切輩分相同之人。就家庭成員而言,同輩則主要是指與自己存在血緣關系的兄、弟、姐、妹,對于獨生子女來說,則主要是堂、表兄弟姐妹。不論雙方之間關系如何,是否經常見面,聯系是否緊密,學生都一定要與自己的同輩“情同手足”,時時處處厚待同輩、友愛同輩。
1.互相團結
友愛同輩要求學生團結同輩。
在同一個家庭中,同輩的兄弟姐妹之間,團結是頭等重要的大事。如果親人之間不講團結,四分五裂,甚至兄弟反目、相互仇恨,定然會使長輩們痛心,也會給自己帶來難以彌補的損失。
要與同輩人搞好團結,就應當經常聯絡。當代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在生活中缺少同齡人的陪伴,而與同輩親人一起玩耍、共同學習,則大大緩解了因缺乏親生兄弟姐妹而造成的孤獨感。
2.寬厚待人
友愛同輩要求學生寬厚待人。
對待自家的兄弟姐妹等同輩之人,理當自覺、自愿地寬容忍讓,不要苛求對方。必要的話,要善于容忍自家兄弟姐妹對自己有意或者無意的冒犯。
3.謙讓他人
友愛同輩要求學生謙讓同輩。
日常生活中,與自家的兄弟姐妹在物質方面應當相互謙讓、不爭不搶。年齡較長的哥哥(姐姐)應當謙讓弟弟(妹妹),家庭條件相對較優越的應當謙讓家庭條件相對一般的。但是,即便是弟弟(妹妹),也不應當覺得哥哥(姐姐)謙讓自己是理所當然的,要在接受的同時禮貌地表示感謝。
當長輩偏愛某個同輩的時候,學生不應當嫉妒,而要反省自己的不足,激勵自己進步。絕對不能因為長輩對其他同輩的肯定多于自己而故意捉弄同輩,令其在長輩面前出丑,否則不僅會令長輩反感,還會降低自己在同輩中的威信。
二、共同進步
同輩親人之間應當永遠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1.互相愛護
同輩親人要共同進步,就應當相互愛護。
同輩之間在生活上所進行的互相援助,往往表現在極其瑣碎的生活小事上。例如,哥哥(姐姐)將自己的玩具或者用過的、有價值的學習資料送給弟弟(妹妹),輔導弟弟(妹妹)學習,或者帶領弟弟(妹妹)外出游玩,都是再平常不過的。
對于同輩親人的愛護,應當大公無私、不圖回報。比如,幫弟弟(妹妹)輔導功課就不能講價錢、談條件。
就學生的情況來講,與父母的溝通可能相對欠缺,而與同輩人的溝通則較為容易。要明白,同輩人之間的真誠溝通是信任的表現,學生應當珍視這種信任,并承擔起兄弟姐妹應有的責任,盡自己所能分析和解決問題。
2.互相促進
同輩親人要共同進步,就應當互相促進、互相學習。同輩人相處時,一定要善于發現對方之所長,哪怕對方年齡比自己小,也不要不好意思。
自家同輩,經常有機會朝夕相處。因此,要善于利用這一時機,大家相互激勵,以求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