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郭增福》(四十一)
- 窮得只剩理想
- 窮有理想
- 2668字
- 2021-01-14 20:02:38
郭增福在醫院的病床前陪了張先生一個晚上,第二天早上,當太陽光撒在張先生蒼白的臉上的時候,郭增福轉身出了病房,讓張先生在這里靜養。他現在身體虛弱,雖然老爺子表示過非常想重返舞臺,但是郭增福站在晚輩的角度,一定是要為張先生的身體考慮了。老爺子現在身體太差,如果上臺,一個多小時的相聲絕對說不下來。人老不以筋骨為能,別說是張先生這樣快七老八十的老藝術家,就拿郭增福自己來論:年紀剛剛到了而立之年,30出頭,也反過來羨慕年輕的小徒弟們,孩子們一個個都生龍活虎的,在臺上,大段長段兒拿起來連說一個小時,回到后臺還有說有笑的。郭增福是真羨慕了,他看透名利,誰家稱個千兒八百萬開豪車,住別墅的都不能讓郭增福看著眼熱,唯獨臺上孩子們這副好體力,還有他們那充沛的學習力和專注力,都是郭增福不可求的,只有眼羨而已。
孩子們年紀都還尚小,郭增福,有的時候在后臺偷摸兒的看,水平都一樣,抖包袱的時候也規規矩矩的,鋪平墊穩,然后再慢慢的抖出去,就天賦而論,這幫孩子都多多少少帶點兒天賦,可是也沒有出類拔萃的,臺風方面,暫時還沒有幾個徒弟能成氣候。不過郭增幅還是羨慕:他們年輕啊,年輕就是奮斗的本錢啊!想我們老郭同志學藝之路是何其艱辛,入了江湖幾十年了,見到的臟心爛肺的人,受的排擠多的去了。眼下這一批孩子大多都還沒吃過社會的苦,都是初中畢業,爹媽為了讓他們有一門糊口的本事才送到這兒來的。說白了就是學文不成轉學藝,總得吃飯吧?學個藝不至于把人餓死,能混就混吧。
孩子們還是很幸福的,至少他們的人生軌跡沒那么多曲折,在蜜罐之中安安全全的長大,有爸媽為他們遮風擋雨,社會上的人心險惡,世態涼薄,完全不用他們去接觸。到了該工作的年紀就來說相聲了。然后靠著賣票的錢生活,也可以體面的活下去。雖說相聲演員老了,國家不發退休金,那玩意兒在梨園行里也不興。那都是少數在體制內輾轉過的演員才能享受的特殊待遇。在文工團里干過,老了跑小園子里說個相聲,左手攥著國家發的鈔票,右手握著小園子的門票,像這樣吃兩份兒的演員,郭增福的園子里還真有不少,后臺像張先生、邢先生那樣,每天嗑瓜子兒喝大茶的老先生們就都是,不過現在張先生住院了,這特殊服務的名額就空出一個來了。
郭增福經常看著臺上的孩子們說相聲,站在幕布后面靜靜的聽。郭增福不是沒有輝煌過,想當年事業初成,不照樣人滿為患,水泄不通嗎?那個時候臺上也沒別人,接受觀眾鼓掌喝彩的是郭增福,感受聚光燈照耀的也是郭增福,在臺上感慨萬千感謝衣食父母的也是郭增福,這些曾經的輝煌都屬于郭增福!
不過現在,郭增福已經把精力都放在培養后輩接班人的事情上了,孩子們當中,有天賦的幾個現在都擁有一個相當龐大的粉絲團了。就比如那個河南來的岳云鵬,第一次上場以后到現在,觀眾只要一提起他就是:啊,知道知道,岳云鵬嘛,不就是那個臉盤子老大老大的小子嘛。
觀眾愛一個演員才會調侃他、才會給他貼標簽,這說明岳云鵬已經初露頭角了。
孩子們一個個風頭正盛,郭增福和于謙現在就是在后臺喝大茶的命了。觀眾雖然買了票就是來捧郭增福這個大角兒的,可是總不見郭增福和于謙上來說一段兒。上來表演的,大部分都是他們不曾認識的生面孔。導致很多和郭增福有感情的老觀眾們聽完一場出來后,都是跳著腳罵罵咧咧的回家去的。
老演員不能跟小演員爭著上臺,否則就要被行內人罵不懂規矩了,一個已經功成名就的大腕兒,你無論何時何地上場都是雷鳴般的掌聲。你出來還有什么意思呢?
小年輕需要機會,機會這玩意兒本來就是不多的,你再出來搶風頭,占去幾次機會,一場相聲下來,人家觀眾就記住了我剛才去的那家店兒,他姓郭。其他的什么也沒記住,你還想讓人家小年輕怎么露臉啊?
歷史舞臺總是有人退出,有人進來的,郭增福也想上臺,他愛相聲,他非常享受在舞臺上的那種感覺,可是為了孩子們多成角兒成器,郭增福只能是回到幕后,最后得一個理性退出的名聲。
這,就叫讓位。
郭增福和于謙現在是園子的兩尊大神,平日里,園子的節目單上從來不寫他們倆的名字,但是,每逢開箱封箱這種大型演出,這一對老搭檔就會再出山,早上掛出他們的票去,到晚上正式開始說相聲的時候,臺下就能坐得人山人海。
郭增福總是謙虛的說:都是觀眾熱愛我們的傳統藝術,我自己并沒有多大本事。不管老郭同志這是謙虛還是實話,有一個詞叫演員的個人魅力,這和藝術是兩碼事。
觀眾喜歡演員,才會花錢買門票去看他的相聲,現在追星也是如此,支持陳奕迅最直接的方式是什么?買他演唱會的門票。你真心喜歡一個演員,你才會舍得用你的錢,幫他制造收入。這是心甘情愿的事情。拋開藝術暫且不談,觀眾如果不喜歡這個演員,你藝術再好,沒有用!獻藝獻藝,得先有人緣兒才能賣藝。
再說說上面的那個問題:封箱開箱演出。
說起來又是老年間留下來的規矩了。過去,戲園子也好,相聲園子也好。在后臺總是雷打不動的擺著一個大箱子,演員也得過個初一十五回家探個親什么的。春節放假,就把演出要用的東西放在那個箱子里。等到來年第一場演出的時候,打開箱子取出東西,好,開始繼續一年的表演。這叫開箱。相對的,年末最后一場演出,演完,班主帶著整個班子在祖師爺向前燒香磕頭,把那箱子打開,唱戲的放染口蟒袍,說相聲的放醒目折扇,把大褂兒疊吧疊吧也扔里頭,蓋上箱子貼上封條,等到明年演出的時候再打開,這叫封箱。
這兩場演出都是為了回饋觀眾一年來的支持,所設下的形式性的演出,必須整個班子傾巢出動,臺上熱熱鬧鬧的全是人。大角兒小角兒都出來。唱京劇的多唱幾出大戲,像什么《六國封相》之類的。說相聲的就能上的都上,在臺上又說又唱的。總之。一句話:封箱開箱就是圖一個熱鬧。
……
后臺,郭增福端起大碗兒茶喝著,于謙跟前放了一個煙灰缸,抽兩口往里彈吧彈吧煙灰沫子。看似一切如常,實際上兩個人的臉色都不好看。
就三個字:憋得慌。
于謙打著哈哈:哎呀,這一不上臺啊,都沒精神了。唉,生活無趣啊。
郭增福馬上就道:可不是嘛,天天在這里喝茶,肚子里都能養黃花魚了。
于謙看向郭增福:角兒,咱們是不是老了啊。
郭增福起身,走到幕布后面,和報幕的那個美女小聲嘀嘀咕咕的一陣,美女捂嘴偷笑:好的,郭老師,我知道了。
郭增福回頭沖著于謙喊道:我也悶得慌,咱們再去臺上玩玩吧。
于謙一拍大腿,激動的站起來,道:行啊,咱說一段兒什么?
郭增福道:來玩個大的,《大保鏢》。
站起身來的于謙先是一愣,又隨手在煙盒里掏出一根煙來抽著,等到一根煙燃盡,于謙把煙棒兒往地上一扔,一腳上去就給踩成了一地粉末。
然后,于謙抬起頭看著離自己幾步之遠的郭增福道:行,刺激!
郭增福沖他一笑。
報幕了:請您欣賞相聲《大保鏢》,表演者:郭增福、于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