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振武營嘩變
- 明朝小公爺
- 夏夜無恨
- 2047字
- 2020-11-04 23:26:55
第43章 振武營嘩變
待得高拱離去,徐鵬舉這才問及徐邦寧剛才所言的用意。
“他高拱不過一禮部尚書,雖說與裕王走得近,但人人都看得出來他不過是徐階手下的一枚棋子,如此討好他,似乎沒這必要吧?”
徐鵬舉以為,裕王即位之后要想從徐階手中獲得真正的皇權,高拱這顆棋子能發揮的作用并不大,他覺得真正能幫到裕王的,乃是張居正。
聞聲,徐邦寧當即對他淡淡一笑,而后搖了搖頭。
“別看這高拱現在在徐階和裕王兩邊夾著受氣,這人精著呢,只要給他機會,他肯定爬得比徐階還高。”
“而且現下咱們在京城中也沒有比他更好的內應,暫且與他一黨,沒什么壞處。”
徐邦寧當然不會告訴徐鵬舉日后高拱“背刺”徐階之事,徐高張三人的首輔之爭可謂大明王朝文官權力爭奪的巔峰之戰,那精彩程度絲毫不亞于古龍小說里的西門吹雪大戰葉孤城。
能目睹這場權力爭奪戰,已經是莫大的幸運,而能參與其中,更是徐邦寧一開始想都沒曾想過的。
此時高拱既有意拉攏,他徐邦寧豈能拒絕?
“那徐階呢?”
“現在若是與高拱一黨,日后勢必與徐階水火不容。”
徐鵬舉真正擔心的并不是徐階,而是徐邦瑞。
徐邦寧既然與高拱一黨,徐邦瑞卻是與徐階一黨,高拱要爭奪內閣之權,徐邦寧必定與徐階水火不容,到時候徐階豈能任由徐邦寧嗣爵?
“剛剛我也想過這個問題。”
“徐階畢竟年邁,高拱張居正才是未來大明朝的文官領頭羊,正如之前我們所言,裕王即位,張居正作為裕王心腹,必然會得到裕王的大力支持,徐階就算是內閣首輔,只怕在張居正,高拱以及裕王的壓力下也堅持不了太長時間。”
“只要徐階被他們勸退,徐邦瑞就算有天大的本事又怎么樣?”
“難不成還能掀翻了裕王這艘大船?”
徐邦寧說著笑著,坐下來飲了一口清茶,端得滋味絕美。
坐在一旁一直聽著的徐鵬舉此時也聞聲露出笑臉,按照而今朝中的局勢,徐階下臺乃是板上釘釘之事,徐邦瑞即便有三頭六臂,想必也翻不起什么大浪。
一時間,父子倆相視一眼均是開懷大笑起來。
“不過,我可聽說,你大哥自揚州轉道又去了一趟新鄭,也不知道他這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
半晌后,徐鵬舉又提及一件事。
“還能是什么藥,毒藥唄。”
徐邦寧冷笑一聲,不再多言。
今日高拱在魏國公府到底說了些什么,外面無人知曉,只是南京城里的紛紛猜測此次高拱奉旨南巡為的就是魏國公世子徐邦寧謀害清倌一事。
而這件事自然也順理成章的傳到了高拱耳中。
這一日,高拱正在中軍大營調查振武營嘩變之事,徐鵬舉身為中軍都督,自然難辭其咎。
“此事乃因軍餉拖延所致,倒不是別的什么原因。”
徐鵬舉道出實情,躬身致歉。
“軍餉拖延?何故?”
高拱拱手,面帶疑惑的看著他。
徐鵬舉看了一眼身后的徐邦寧,正打算讓徐邦寧來為他解釋,誰知徐邦寧卻是一個勁兒的使眼神,還往后退了兩步。
見狀,徐鵬舉當即在心中暗罵白眼狼。
“是這樣,歷來兵部戶部所撥軍餉都是由內閣審批后直接運到順天府,然后經由我下發至各營。”
“然而今年因為山東山西河南等地大旱,軍餉在運往順天府的路上耽擱了些,所以振武營的將士們便以為是朝廷故意克扣軍餉,便有了不滿之心。”
“我朝軍制,高大人想必也清楚,振武營非普通軍戶,不必耕種養軍,所以振武營將士的口糧都指著下發的軍餉,耽擱一日,這些將士便少吃一日的飯,換做是誰,只怕這心里多少都有些不滿。”
振武營乃當年徐達親置,歷代相傳,在中軍地位甚高。
所以他們不用閑時耕種養軍,而且軍餉較普通營兵高出不止一截,長久如此,自然心高氣傲。
這也是此次振武營嘩變的最大原因。
故此在徐鵬舉看來,此次振武營嘩變事實上本就是軍制的缺陷所致,哪里是什么軍餉拖延。
他之所以這么說,那自是因為軍制乃成祖所定,歷代皇帝雖有微笑變動,但總體規格卻一直沒有改變。
皇帝都沒敢改動的事,他一個魏國公能說點啥?自然將責任歸咎到軍餉拖延上面了。
“現在軍餉發下去了么?”
高拱繼續問到。
“還沒有。”
徐鵬舉搖了搖頭。
“沒有?這又是何故?”
高拱甚為不解的看著他。
“高大人,這件事晚生知道。”
這時候徐邦寧才慢條斯理的從一旁走了上來。
“是我建議父親暫時不要下發軍餉的。”
這件事在高拱從京城啟程前來南京前,徐邦寧就已經做了,高拱在路上消息不通自然是不知的。
而且這件事本來也只由徐鵬舉負責,王少聰自然也是不知。
“為何?”
高拱好似有些怒氣。
如果說軍餉在山東河南等地被耽擱,那還可以說是拖延。
可而今軍餉已經到了南京府,徐鵬舉卻故意不發,豈非克扣?
“大人誤會了。”
“晚生并非故意克扣振武營軍餉。”
“在晚生看來,振武營嘩變最大原因乃是多年嬌養縱容所致。”
“振武營乃當年祖上親置,多年來營兵規格軍餉制度從未變動,此乃成祖遺訓,我等只能謹遵。”
“然自正統帝后,我大明國內便鮮有大戰發生,中軍多年未動,早已怠慢惰懶,振武營仗著自己營制高貴更是為所欲為,絲毫沒有敬畏主將之心,體恤朝廷難處之意。”
“此次借著軍餉拖延,晚生打算好生整頓一番振武營內的將士,也好給中軍提個醒,也好徹底杜絕類似之事。”
徐邦寧雖不懂打仗,但懂人心。
振武營這幫軍士既然因為軍餉拖延就敢嘩變,那自然要給他們點眼色看看,不然日后他若是接手了中軍,振武營這幫驕兵豈不是要天天給他臉色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