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清倌一案中的博弈
- 明朝小公爺
- 夏夜無恨
- 2021字
- 2020-11-04 23:26:55
第44章 清倌一案中的博弈
高拱聞聲并未發表任何意見,反而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進入都督府,高拱接連“審問”幾個領頭嘩變的百戶,他們所言與徐邦寧所言別無二致,高拱找不到什么破綻自也沒了繼續審下去的興致。
不多時,王少聰也來了。
一番寒暄后,高拱這才慢慢道出今日前去巡視振武營的目的。
“東南抗倭雖日漸平緩,但倭寇一日不根除,東南各省就難以太平,中軍乃東南抗倭之唯一后備軍,軍中任何事都將上升到抗倭的高度,陛下聽聞振武營嘩變,圣心不悅,幾次想要傳旨,但卻都被徐閣老給擋了下來。”
“徐閣老是何用意,國公與世子可要多加思忖才是。”
“然陛下此次派下官南巡,也給下官莫大的壓力,振武營能否繼續延續軍制,還看國公如何處置。”
“一旦國公處置不當,只怕陛下斷然不會允準此等營兵繼續存留,到時候廢了振武營的軍制,想必國公臉上也是不好看的。”
振武營雖屬中軍,然則南京內外大小諸事,王少聰都由參與的資格,所以高拱特地將王少聰喚來后這才娓娓道來。
但關于中軍之事,王少聰向來只有聽說的份兒,幾時見過他敢插手?
故此即便高拱特地將他叫來,此刻也只是悶不做聲,只眼觀鼻,鼻觀心。
然而徐鵬舉聞言卻也只是點頭,并未出言。
高拱見狀,臉色微微不喜。
“陛下還說,最近幾年,中軍之中出現了有不少江湖人士,江湖人士就該在江湖上興風作浪,不必弄到軍營之中壞了軍中風氣。”
高拱的聲音略顯低沉,說完還故意看了看徐鵬舉和徐邦寧,像是在暗示些什么。
“這”
徐鵬舉聞聲一怔,不知該如何作答。
這些年從衛所軍戶之中提拔上來的軍士越來越少,衛所建制也越來越不成規矩,導致很多軍戶寧愿當逃兵也不愿繼續充當軍戶。
而中軍規模卻又要一只保持,沒有下層軍戶提拔上來,上哪去找新兵入伍?
當然只有暗中招募江湖人士。
這件事徐鵬舉已經做了很多年,他一直以為滴水不漏,可沒想到嘉靖卻老早就知道了,只是一層開口罷了。
對此,徐邦寧可沒半點記憶。
因為在之前的徐邦寧的記憶里基本上就沒有關于這一塊的,好像關于中軍的任何事,之前的徐邦寧都不在乎。
然而現在的徐邦寧卻要面對這個棘手的問題,一時間也是眉頭緊皺。
江湖與廟堂之間的微妙關系,自古以來便有,而且經久不息,像極了媳婦與婆婆之間的矛盾關系,千百年來無人可以徹底解決。
當年華山派被血洗一事便是最近的鐵證。
江湖勢力固然重要,可是在偌大的朝廷機器面前,仍舊不值一提。
只是江湖勢力介入廟堂也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前朝不少高官都與江湖勢力或多或少有些關系。
所以江湖勢力原本與廟堂之間的微妙關系,只怕不被徹底點破,那就完全可以維持在一個平衡點上。
然而關于中軍之中的江湖人士,徐邦寧卻難以找到合適的辦法來將他們替換。
一來下層軍戶的質量本就參差不齊,每年上調至中軍各營的軍戶又逐年增加,而軍餉卻一直未曾增加,所以也就導致每年每個士兵的軍餉都在降低。
二來中軍的規模必須要維持在一定的數量,此乃成祖祖制,這是雷都打不動的鐵規矩。
所以下面沒人調上來,除了那些個犯了法的江湖人士愿意充軍以外,誰還愿意參軍?
“怎么?國公沒聽明白?”
高拱見徐鵬舉半晌沒有開腔,當即皺眉問到。
“陛下的意思,本公豈能不知。”
“只是.”
“高大人。”
徐邦寧見徐鵬舉欲言又止,心中已是了然,當即把話頭接了過來。
“大人有所不知,中軍之中的江湖人士都是些亡命之徒,走投無路才來參的軍,我爹在挑選之際也嚴格篩選過,而且我們中軍都督府對軍中士兵的管理自振武營嘩變之后便更加嚴格,所以大人姑且不必擔心這些江湖人士會攪亂了整個中軍。”
“陛下若是不放心,東南抗倭,我們大可一試。”
東南抗倭一直沒有動用中軍,一方面當然是出于對整個南方的戒備,以及對于順天府的保衛。
另外一方面則是因為外調大軍無法抗倭已經得到過驗證,戚繼光在東南沿海不斷的招募當地百姓組成子弟兵這才將倭寇的囂張氣焰給壓下去。
而今汪直徐海相繼伏法,東南沿海的偽倭雖然還有煙島作為支撐,但想來也已經成不了什么大氣候,此時調中軍前去清剿,雖有些撿便宜的嫌疑,但也是驗證中軍實力的最佳選擇。
當然,徐邦寧提出這個建議,也有著他自己的目的。
高拱聞聲,頓時一目了然,不由看著徐邦寧笑了笑。
“世子聰慧,任何事都想得周到,下官倒是并不擔心。”
“只是中軍的戰力到底如何,如何驗證,并非下官該管之事,下官至負責傳遞陛下的圣命以及匯報給陛下中軍而今的實際情況。”
聰明如高拱自然不會上了徐邦寧的當。
調動中軍前去東南抗倭是何等重大的一件事?就算他是嘉靖親派的巡撫,那也不能下這個決定。
再者,他也知道徐邦寧另有目的,他豈會傻到拿自己的前途去幫助徐邦寧?
聽得高拱一言以蔽之,徐邦寧當即微微聳肩,面上盡是若無其事之色。
“對了,南京城清倌一案究竟是怎么回事?”
“此案在下官離開京城時便有消息傳來,陛下倒是沒說什么,但裕王殿下卻十分關注,特地囑咐下官要將此事調查清楚。”
高拱提及了他來南京城的最后一個任務,面露疑色的看著徐鵬舉。
“此事王知府可以為高大人解釋。”
徐鵬舉當然順手就把這個燙手山芋扔給了王少聰。
王少聰聞聲一怔,當即心中暗罵徐鵬舉老狐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