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高拱
- 明朝小公爺
- 夏夜無恨
- 2027字
- 2020-11-04 23:26:55
第39章 高拱
嘉靖四十四年,九月初一。
南京最后的秋老虎終于要過去了,城外漫天枯葉搖曳,秦淮河離城后的蘆葦地中更是飄絮紛飛,只余朵朵金菊于這季候綻放,引得一眾文人墨客爭相吟誦。
一輛馬車,素獅頭繡帶,青幔及方,紅浮屠頂,紅絹裹三檐,自南京城堯化門入,南京知府王少聰在城門口恭候多時,見得馬車到來,當即上前一步躬身拜禮。
“臣南京知府王少聰,恭請圣安!”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拜禮畢,接著乃是跪禮,九叩畢,這才抱拳而望,靜候車中人。
“朕躬安。”
“王大人請起。”
車中人聲音略顯低沉蒼老,但卻給人一種深邃的感覺。
王少聰起身后仍舊躬身抱拳,不敢有任何怠慢。
車簾掀開,一個約莫五十來歲身著飛魚服的老者緩緩走下馬車。
“下官見過高大人。”
老者不是別人,正是今年剛剛得嘉靖青睞升為禮部尚書的高拱。
只見高拱兩鬢斑白,圓潤臉上顯現些許褶皺,但一雙眼睛卻格外明亮,加上身上飛魚服的承托,頓顯一股傲然。
“王大人,又見面了。”
高拱雖面帶笑意,但眼睛里散發的光芒卻著實刺眼,以至于王少聰竟不敢直視。
嘉靖三十一年,裕王開府受經,高拱首被當選。
那時候王少聰剛剛考中進士,剛被選入翰林院編修,兩人在京城曾有過幾面之緣。
“是啊,當初下官還在翰林院時便常聽聞高大人在院中編著之事,雖調京已十年之久,但下官每每回想,總忍不住仰望大人初時風采,著實叫人欽佩之至。”
“只不過十年過去,下官已然年邁,高大人卻愈發的神采飛揚,下官汗顏吶。”
王少聰混跡官場這么些年,早已學得一身圓滑本事,一番話娓娓道來,竟貶低了自己,又抬高了高拱,一番比對,如何不讓人頗為欣悅?
果然,高拱聞聲,忍不住捋須而笑,一個勁兒的擺手示意王少聰太過自謙。
“下官已經備好巡撫行園,高大人一路勞頓,下官今晚在行園中設宴為大人接風洗塵。”
王少聰抬手,請高拱入城進行園。
卻不料高拱聞聲繼續擺手搖頭。
“大人?”
“先去魏國公府吧。”
到了南京,豈有不去拜訪魏國公的道理?即便他高拱乃是欽差,乃是巡撫,那也得先去拜訪了魏國公,才能入行園。
高拱雖是禮部尚書正二品,但魏國公這個爵位的地位可謂超品,即便是正一品的太傅見了那也要躬身見禮。
另外徐鵬舉還身兼中軍都督一職,乃正一品武將職,高拱有什么理由不去拜見?
王少聰聞聲,當即會意。
來到國公府,徐鵬舉早在門前等候,高拱雖只是禮部尚書,但他畢竟是嘉靖親自派來的巡撫欽差,身懷皇命,王少聰見他先要三跪九叩,而徐鵬舉只是親迎,他這魏國公的身份地位驟然得到巨大體現。
“臣徐鵬舉拜見吾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徐鵬舉不需要三跪九叩,但起碼的跪禮還是要的。
一番禮畢,高拱急忙上前將其扶了起來。
“國公快快請起。”
“下官見過國公!”
皇帝的身份使用完畢,就該輪到高拱自身的身份,他一個尚書,面對著超品國公,正一品中軍都督,跪禮可免,但拜禮卻是必須。
王少聰緊隨其后,又是一番寒暄,三人這才進入國公府。
“高大人此次奉圣命南巡,卻不知到底所為何事。”
在正廳落座,早有府中下人奉上清茶,算不得極品,在朝廷達官顯貴之中只能算得一般。
但這就是徐鵬舉的老道之處。
他身為魏國公,身兼正一品中軍都督,既不是皇親也不是國戚,茶若是太好,只怕不止內閣不滿,皇帝也會覺得他魏國公過于奢靡。
茶若是不好,那又丟了魏國公這超品爵位的顏面,所以徐鵬舉選了個不上不下的玉葉長春,清香淡雅。
聞得杯中茶香,耳聽徐鵬舉所問,高拱神色微頓,而后朝著徐鵬舉拱手。
“國公豈非明知故問?”
高拱能夠躋身內閣,一方面當然是因為徐階的推薦,但另外一方面,也是有著他犀利的眼光和獨道的見解,無論是對朝政的施展和推行,還是對時局的揣測和把控。
高拱在這一方面的能力明顯勝于徐階。
他此番南巡,朝中早有消息傳出,徐鵬舉豈能不知?但他這么一問,顯然是在套高拱的話,探查高拱對于魏國公府爵位誰來繼承的態度。
然而他高拱在京城混跡多年,從翰林院編修到裕王府講經,可謂一步一個腳印爬上來的,什么人沒見過?什么大場面沒見過?
即便面對著徐鵬舉,他也未嘗在自身氣勢上落了下風。
“當真是為了我府中之事?”
徐鵬舉再度“明知故問”,臉上還裝出一副大為吃驚的模樣。
這時,高拱將目光一轉看向一旁的王少聰,似欲言又止。
那王少聰豈能不知其意?
見狀當即躬身告退。
待得王少聰走后,高拱這才回過頭來看向徐鵬舉。
“徐公將世子叫出來吧,下官此來,陛下只給了幾日的時間,待得這件事落定,下官還得趕緊回京師。”
高拱沒有多的廢話,說著將手邊的茶盞端了起來,拿到鼻尖一嗅,而后又將其放下,并未入口。
徐鵬舉見狀,微微皺眉。
但是他也知道,高拱此次奉皇命南巡,為的就是自己府中之事,剛才高拱沒有當著王少聰的面道出此事,已經給足了自己面子,此時自然不好駁了他的面子。
于是徐鵬舉當即吩咐下人去將徐邦寧叫來。
而徐邦寧本在國子監準備入京參加科舉之事,突聞府中來喚,又得知高拱到來,當即匆匆趕了回來。
對于高拱,他作為一個熟讀明史之人,自然是再熟悉不過。
此次嘉靖既派了高拱前來,那說明魏國公爵位之事,已然塵埃落定。
只是高拱此番前來,當然也不可能只為了這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