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當務之急
- 明朝小公爺
- 夏夜無恨
- 2058字
- 2020-11-04 23:26:55
第11章 當務之急
論禮,孔夫子排第二,沒人敢排第一。
他都說長幼有別,尊卑有序,旁人豈敢再“胡言亂語”?
這就好比上大學,教授告訴你應該這樣,所以你就應該這樣,因為他是權威,代表著專業和唯一,不容置疑。
當然,倘若你是天才
天才又怎么樣?
孔夫子那至圣先師的名頭豈是白來的?人家混跡官場江湖多少年?后世晚輩董仲舒又借著漢武大帝的名頭將之推崇,幾百年下來,無數學子將他的話奉為至理名言,敢說孔夫子不對,即便是天才又怎么樣?通通打死。
所以要答這道題,不能反著答,得順著答。
畢竟彩虹屁這種東西,向來都讓人舒心順意。
徐邦寧自知自己不可能在這個年頭宣揚平等,自由的思想,所以如果硬要反著來,那等待他的就只有秦淮河整條河的眼淚,咸中帶苦,苦中帶酸,說不定還會一個不小心被淹死在里面。
想了想,徐邦寧這才開始下筆。
“蓋道德仁義,非禮不成。”
“何謂禮焉?”
破題,承題。
徐邦寧下筆如有神,不到一盞茶的功夫,一篇千字八股文便已然鋪滿卷面。
對他而言,八股文當真沒什么難度,若不是因為這道題目乃是專門刁難他,只怕不用一盞茶的功夫,他就能寫完。
待得落筆,徐邦寧抬頭一看,只見仍有不少考生還在抓耳撓腮,不知如何下筆。
但大部分考生已然落筆,只是速度上沒他快而已。
起身,交卷。
劉侍郎冷笑著看著徐邦寧一步步走進,那眼睛里透露著的神色好似正在看一個大笑話逐漸靠近。
待得徐邦寧將考卷放下,劉侍郎急不可待的將之拿起,目光一轉,“細細研讀”起來。
考場有考場的規矩,即便是先交卷的人,也不可擅自離開考場,必須等時間到了以后,才能離開。
徐邦寧自然是知道的,回答座位上后,便閉目凝思起來。
對他而言,科舉乃是一條路,但逐漸形成自己的勢力,也是一條路。
徐邦瑞這些年拉攏京官,巴結俞大猷戚繼光等將軍,無論朝中還是軍中,都有他一席之地。
按照這種速度發展下去,不出兩年,只待嘉靖老兒一死,隆慶皇帝即位,他必能依靠徐階進入京城,在加上俞大猷,戚繼光的支持,即便他不想被重用,只怕都難。
而到了那時候,他只要把自己想嗣爵的事稍微透露一下,隆慶皇帝豈能不允?
所以當務之急,不僅要參加科舉,進入官場伺機而動,還要快速建立起屬于自己的勢力,無論朝堂亦或者江湖,自己身后都必須要有一大幫人,如此方能對抗徐邦瑞。
可問題就在這里,自己雖然是魏國公府的世子,但因為前面那小子平時除了吃喝玩樂基本上正事不干,除了王承陽李嗣源兩人,再無其他好友。
如此才能快速建立起的勢力?
拿錢砸?
拿得拿多少錢才能砸出一個可以媲美徐邦瑞的集團勢力?
自己每個月零花錢才五千兩上下,這放在吃人不吐骨頭的官場當中,簡直就是九牛一毛啊。
正自煩惱,考試時間終于是到了,劉侍郎下令所有考生交卷,然后格外得意的看了一眼徐邦寧,那意思好像是在說,你死定了。
徐邦寧此時才沒功夫理他,時間一到,立刻走出考場,來到早就與王承陽,李嗣源約定好的回雁樓中。
他前腳剛到,兩人后腳立刻就來了。
剛一進門,徐邦寧便問到考得如何。
王承陽與李嗣源各自一個眼神,均是自信滿滿。
“別的不敢說,寫八股文自然不在話下。”
“這些年看我爹寫了那么多奏折,早就心領神會,放心吧徐兄,保證前十!”
王承陽拍著胸脯向徐邦寧保證到,自信之色,溢于言表。
而一旁的李嗣源聞聲也是一笑。
“我可不敢保證前十,這么久沒寫文章,早就不知該如何下筆。”
“不過此次題目略顯簡單,當沒什么大問題。”
其實,在王承陽和李嗣源,甚至其他所有考生的眼中,此次考試的題目都實在太過簡單。
畢竟孔夫子的那些至理名言早就在他們心中滾瓜爛熟,這不是每個讀書人必備的基礎條件么?
只要拿著這些至理名言好生拍一下朝廷的馬屁,再適當的加一些幻想之詞,甚至是“大放厥詞”,過關那是妥妥的。
“倒是徐兄你,此次題目擺明了是針對你,你答得如何?”
兩人皆是好奇的看著徐邦寧,想知道他是如何作答。
誰知徐邦寧卻賣起了關子。
“此事,明日便知。”
“現下有個更緊迫的事情。”
徐邦寧將徐邦瑞昨日去國子監威脅自己的事說了。
“什么?”
“此賊竟如此膽大妄為?”
繞是王承陽也不由一驚。
他乃知府獨子,什么大場面沒見過?可聽得徐邦瑞去國子監威脅徐邦寧退出爭奪嗣爵一事,卻還是忍不住大吃一驚。
李嗣源也是繞有驚色的皺眉,顯然他也沒想到徐邦瑞竟然已經明目張膽到此等地步。
“華山派的走狗!當真可惡!”
“當年英宗皇帝便該將這群惡賊殺個干凈!”
王承陽越說心中越是怒氣橫生,畢竟當晚他也在畫舫之上,若華山派的人也對他下手,他豈非在那晚便英年早逝?
“江湖勢力倒不用擔心。”
“我武當派的師叔已經到了南京,華山派的人若再想對我下手,那就得惦念惦念夠不夠出手的資格了。”
“現在當務之急,乃是在朝中要有話語權。”
“我爹雖執掌中軍,但因為讓我嗣爵一事,現在滿朝文武甚少有與他交好的,再加上徐階日益勢大,我擔心過不了多久,他便會以功勛之后的名義召徐邦瑞入京,讓徐邦瑞成為一個京官。”
“到時我們進京參加科舉便算是到了他的主場,不是那么容易啊。”
徐邦寧眉頭微皺,神色有些無奈。
他雖然知道后面即將發生什么,可現在徐邦瑞占據著主動,而且幾個實力強大的名人基本上都站在他那一邊,要想對付徐邦瑞,可謂難于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