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出閣前的掙扎
趙德芳想好了對策,感覺腰也不疼了,腿也不酸了,心情也好了。
心情一好,頓時感覺胃口就好了。
一口氣吃下了三大碗米飯,趙德芳舒服地呻吟了一聲。
既然老天讓自己來到這個世界,那就大干一場吧!
第二天,趙匡胤與宋皇后過來探望。
趙德芳這才又重新認(rèn)識了一下自己的便宜老爹。
身體結(jié)實,面色微黑,一看就孔武有力。
嗯!是個干莊稼活的好手。
就在趙德芳還在胡思亂想時,趙匡胤看著他面色凝重。
“四哥兒,昨天究竟是怎么回事?你怎么會如此不小心?”
趙德芳真的想將事實原委都告訴趙匡胤,可轉(zhuǎn)念一想,現(xiàn)在時機(jī)還不成熟。
且不說趙匡胤能否相信自己的判斷。
就是相信他,以趙光義現(xiàn)在的權(quán)力之大,他的便宜老爹也要顧忌三分。
搞不好就是兄弟反目,禍起蕭墻。
這絕不是趙匡胤想要看到的。
否則他也不會遲遲不立太子,以至于后來被趙二鉆了空子。
趙匡胤自己死得不明不白,還讓自己的兩個兒子幾年內(nèi)先后追隨了他,并成功實現(xiàn)了彎道超馬。
無論怎樣,還是要自己強大才行。
見趙德芳面現(xiàn)猶豫之色,趙匡胤眉頭也皺緊了起來。
“四哥兒,你可是有什么難言之隱?”
趙德芳呵呵一笑,“父皇,母后,兒臣讓你們多慮了。昨天確實是兒臣多喝了兩杯,失足落水的。”
趙匡胤聽后點點頭,目光閃動,卻不再說什么。
倒是宋皇后一口一個心肝,叫得趙德芳心中也是一陣感動。
這就是自己的親娘了。
趙德芳反過來寬慰宋皇后,“母后,四郎讓父皇和您擔(dān)心了,以后一定會加倍小心的。”
說完又轉(zhuǎn)向趙匡胤,鄭重地說道:“父皇,兒臣有一事相求。”
趙匡胤點點頭,“你說來聽聽!”
“兒臣想要出閣!”
趙匡胤和宋皇后都愣住了。
宋皇后的眼淚立刻就下來了,比二十一世紀(jì)許多女明星還要專業(yè)。
她臉上淚水漣漣,嘴上也不停地嬌喚:“我的四哥兒,你怎么想要出閣了?在這宮中陪著父皇和母后不好嗎?”
趙匡胤則很快恢復(fù)了常態(tài),“說說看!”
趙德芳略一思付,侃侃而談。
“父皇,兒臣今年已經(jīng)十六歲了,還養(yǎng)在這深宮之中,猶如溫室中的花草,經(jīng)不起風(fēng)雨的。”
“想父皇在兒臣這樣的年紀(jì),已經(jīng)游歷天下,習(xí)武博文,方才成為我大宋開國之君。”
“兒臣雖不如父皇,卻也想為父皇分憂。”
趙德芳目中現(xiàn)出精光,“待時機(jī)成熟,一定要下南唐,伏北漢,復(fù)我燕云十六州,讓北遼之地成為我大宋的牧馬場,讓我大宋能夠比肩漢唐!”
這一番話直說得慷慨激昂,讓宋太祖趙匡胤也不禁熱血沸騰。
“好,四哥兒好志向。像極了朕當(dāng)年的模樣!”
趙匡胤哈哈大笑,望著這個與自己頗為相似的第四子,心中著實高興。
作為開國皇帝的趙匡胤,馬上得了天下。
心里當(dāng)然想要像唐太宗、漢武帝一樣,成就漢家千秋偉業(yè)。
“嗯,父皇就允了你!”
趙匡胤捋著頜下三縷長髯,眼中含笑,仿佛已經(jīng)洞悉了趙德芳的心里。
趙德芳看向趙匡胤仿佛能看穿一切的雙眼,不禁心里一動。
趙匡胤應(yīng)該能猜測出一些事情的端倪,只是不能明說,也不能多做什么。
他讓自己出閣,其實就是想考驗自己,錘煉自己。
如果能過了這一關(guān),自己在他心中的地位就會上升一個層次。
一切皆有可能。
“四哥兒,按禮你出閣就要授一州防御使,你看上了哪里啊?”
趙德芳早已經(jīng)成竹在胸,“父皇,四郎想在這東京城中領(lǐng)一營騎兵,做一名營指揮使足矣!”
“噢,說說看,為何不做一州防御使,反而只領(lǐng)一營騎兵?”趙匡胤輕撫胡須,眼中一亮。
“父皇,四郎一來剛剛出閣,處理政務(wù)還沒有經(jīng)驗;二來在這東京城中做一名指揮使,可以隨時看望父皇、母后,以解相思之苦。”
趙匡胤顯然對趙德芳的回答非常滿意,不住地點頭。
宋皇后聽到趙德芳的回答也不禁破涕為笑。
想著兒子年齡還這么小,雖然出閣了也不必遠(yuǎn)赴外地,還能時時相見,倒也覺得可以接受了。
“好,既然四哥兒有軍中志向,父皇就允你一個指揮使。你可還有其他的要求?”趙匡胤笑瞇瞇地說。
趙德芳感覺自己被趙匡胤看得通透。
不過和自己的便宜老爹有什么客氣的?趁著這個機(jī)會趕緊張口。
還管什么吃相?
再說兩年后自己說不定還能救他一命呢!
“父皇,四郎初到軍中,對軍中事宜還不熟悉,想跟父皇要兩個人。”
“誰?”
“曹緯、李守徽,他二人可做四郎的指揮副使。”趙德芳終于露出了狐貍尾巴。
曹緯是開國大將曹彬第四子,雖然年齡不大,今年只有十七歲,但勇武之名已經(jīng)傳遍東京。
而李守徽是開國大將李繼勛第三子,也不過十八歲,更被人稱贊文武雙全。
更重要的是拿下這兩人,就等于將曹彬和李守徽這兩位現(xiàn)在舉足輕重的開國大將的一條腿拉到了自己這條船上。
趙匡胤目現(xiàn)精光,片刻后微微一笑。
“好,朕就依了你!”
趙德芳聞言立刻叩謝。
心里卻在嘀咕,都說打仗親兄弟。
但是到關(guān)鍵時刻,還得是父子兵。
“父皇,兒臣還有一個請求!”
趙匡胤呵呵一笑,“四哥兒今天都有什么要求一并說出來。”
趙德芳把心一橫,“兒臣既然出閣,就要有一些人處理往來的公文。這些筆墨之事,還是要有專人來做。”
趙匡胤微微頜首,示意他接著往下說。
“兒臣想要兩名處理文書的青年才俊。”
“那四哥兒又看中了哪家兒郎了?”
趙德芳正色說道:“趙承蔭、范云、沈從文,有這三人足矣!”
趙匡胤眉頭微皺,閉目沉思。
這趙承蔭乃是“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趙普第三子,雖然此時趙普已經(jīng)被罷相,但其在朝中的影響力不言而喻。
況且歷史上的趙普與趙光義走到了一起,為趙光義出謀劃策,是趙光義最大的臂助。
如果自己將他爭取過來,不但壯大了自己,還能削弱敵人,一舉兩得。
而范云是三朝宰相范質(zhì)幼子,才名滿東京。
沈從文則是現(xiàn)在朝中宰相沈義倫的第五子,素有才名。
宋皇后見趙匡胤不語,關(guān)切地說:“官家,四哥兒剛剛出閣,不通外面的事務(wù),給他幾個青年才俊,才不至于手忙腳亂。”
趙匡胤瞥了宋皇后一眼,“你一個婦道人家懂什么?”
又看向趙德芳,語重心長地說:“這幾個人固然都不錯,而且都頗有才名。只是你要知道,凡是有才之人都有一身傲骨。”
“父皇當(dāng)年一人闖天下,最后創(chuàng)下這大宋江山,可不是別人給的。”
“只有真正降服他們,才能為你所用。”
趙德芳連忙點頭,“父皇教訓(xùn)得是。”
趙匡胤輕撫胡須,略一思量,“范質(zhì)之子范云年齡雖幼,卻老成持重,可以入你府中做個長史。”
趙德芳一聽心中大為高興,其實他向趙匡胤提出要趙承蔭、范云、沈從文三人,也是漫天要價。
那趙匡胤自然要落地還錢。
這和在菜市場買菜也沒什么區(qū)別。
三人中能得一人已經(jīng)讓趙德芳非常滿意了。
要知道這范云是三朝宰相范質(zhì)的幼子。
雖然現(xiàn)在范質(zhì)已經(jīng)去世,但范質(zhì)宦海沉浮數(shù)十年,積累下來的的人脈對于任何一個有野心的人來說,都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而且這范云少有才名,考中進(jìn)士后在翰林學(xué)士院中打磨,一向被趙匡胤所看重。
如今趙匡胤將范云送給了趙德芳,足見他已經(jīng)有意扶持趙德芳了。
趙德芳又與趙匡胤商量了一些出閣的具體事宜,一個月后,待各項準(zhǔn)備工作就緒,就可以出閣了。
趙德芳心里清楚,自己已經(jīng)踏出了奪嫡的腳步,而且沒有回頭路了。
前面刀山血海,也只能一往無前。
否則,必是死無葬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