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十六:診要經終論篇
本篇主要論述了全年的人氣與天氣、地氣的關系,四時的針刺要點及誤刺所產生的后果,十二經脈氣敗絕的癥狀。
診斷疾病的要點
黃帝問:診病的重點是什么?
岐伯答:正月、二月,天氣正當萬物初現之時,地氣剛剛開始萌發,這時候的人氣在肝;三月、四月,天氣正當萬物長成之時,地氣正生長發育,這時候的人氣在脾;五月、六月,天氣極盛,地氣上升,這時候的人氣在頭;七月、八月,陰氣呈現肅殺的氣氛,這時候的人氣在肺;九月、十月,陰氣漸盛,天氣開始冰凍,地氣也隨之閉藏,這時候的人氣在心;十一月、十二月,冰封大地,陽氣伏藏,地氣就完全密閉了,這時候的人氣在腎。
所以,春天應刺經脈的腧穴,達到肌肉分理,看見出血就停針。病較重的,久留其針,等氣得到流通后再出針;病輕的,將開始正常的氣血循環。夏天的刺法,應刺孫絡的腧穴,見血就要止針,邪氣除去,穴孔合閉起來,痛病也就消除了。秋天,應刺皮膚,先用手指沿著肌肉的紋理而刺,不論其上部或下部,都運用同樣的方法,觀察病人的神色,如果變好,就要止針。冬天的刺法,應該深取腧竅,到達分理之間。病重的,可以深刺直入;病較輕的,可以左右上下散布而刺。一般來說,春夏秋冬各有相對應的刺法,而四時的針刺根據氣之所在確定所刺的位置。
誤刺導致的后果
如果春天誤刺了夏天的部位,就會出現心傷脈亂、氣微弱的情況,邪氣會侵入骨髓之中,病就不能痊愈,使人茶飯不思,而且氣虛。如果春天誤刺了秋天的部位,就會生筋攣氣逆病,咳嗽也會隨之而來,疾病就不能痊愈,肝氣受損,使人偶爾會驚懼,肺氣傷了就會想哭。如果春天誤刺了冬天的部位,邪氣就會深居于內臟,使人腹脹。病不但不能痊愈,而且使人多說話。
如果夏天誤刺了春天的部位,病不能愈,還會使人倦怠無力。如果夏天誤刺了秋天的部位,病不能愈,人也不愿說話,而且惶恐不安,好像有人要來抓住他似的。如果夏天誤刺了冬天的部位,病也不能治愈,相反使精不化而少氣,經常發怒。
如果秋天誤刺了春天的部位,病不能治好,使人驚懼不寧,比較善忘。如果秋天誤刺了夏天的部位,病也不能愈,使人越來越貪睡,并且多夢。如果秋天誤刺了冬天的部位,病不能愈,使人時常感覺發冷。
四時針刺療法
對應四時,針刺療法所刺穴脈、深淺等手法也不盡相同。就針刺的深淺來說,以春夏刺淺、秋冬刺深為宗旨。

如果冬天誤刺了春天的部位,病不能愈,使人困倦而不能安眠,即使睡著了,又像眼中有所見的事物似的。如果冬天誤刺了夏天的部位,病不能愈,使人氣上逆,會出現各種痹證和麻木不仁的病。如果冬天誤刺了秋天的部位,病不能愈,使人常常口渴。
針刺治病的一般原則
凡針刺胸腹部位的時候,必須避開五臟。假如刺傷心臟,一天就死;刺傷脾臟,五天就死;刺傷腎臟,七天就死;刺傷肺臟,五天就死;假如刺傷了膈膜,就稱為“傷中”,當時雖然病好了,但不超過一年也要死亡。避開五臟的關鍵,要懂得下針的順逆。“順”,就是指要知道膈膜與脾腎等器官的部位,反之,不知道的就稱為“逆”。刺胸腹部位的時候,應該先用布條蓋著胸腹,然后在布條上進行針刺。如果刺后,不見病有好轉的跡象,可以再刺。這樣,就不會傷了五臟。在用針刺治病的時候,進針時應當肅靜,假設針刺治膿腫病,可用搖針手法。假設針刺治經脈的病,就不能用搖針手法,這是針刺治病的要點。
黃帝問:我還想了解一點關于十二經脈氣敗絕的情況,可以嗎?
岐伯答:太陽經脈氣絕的時候,病人兩目上視,眼睛不能轉動,身背呈角弓反張,手足抽搐,面色發白,出絕汗,絕汗一出,就要死亡了。少陽經脈氣絕的病人,耳聾,遍體骨節松懈,兩眼直視,到了眼珠不動時,一天半就要死亡了,快要死的時候,病人臉上先呈現出青色,再由青色變為白色,這也就是死亡的先兆了。陽明經脈氣絕的病人,口眼會有所動作,常常害怕,言語錯亂,面色發黃,假如手足二經脈再躁盛而不流通,就要死亡了。少陰經脈氣絕的病人,面色發黑,因牙齦肉收縮而感覺牙齒變長,積滿牙垢,腹部脹滿堵塞,假如上下不能相通,就要死亡了。太陰經脈氣絕的病人,腹部也脹滿閉塞,呼吸不順暢,常常嘔吐,嘔吐就會氣逆,氣逆就會臉色變紅,假如不嘔吐了,就又會上下不通,不通就會面色發黑,皮毛枯焦,瀕臨死亡了。厥陰經脈氣絕的病人,胸中發熱,咽喉干燥,小便次數多,心里煩躁,病重時,就會出現舌頭翻卷、睪丸上縮的情況,那就接近死亡了。以上就是十二經脈氣敗絕的癥狀的情況。
針刺治病的要點


唐代
包括仰人、側人、伏人圖在內的孫思邈明堂圖展現了人體十二經脈和腧穴,讓人一目了然。《黃帝內經》指出,深入地研究穴位,就會避免誤刺的現象。圖為孫思邈仰人明堂圖,標注有禁忌的針灸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