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是老松,一個通過個人成長不斷改變自己的普通人。我想把自己7年的成長經歷、自我管理的經驗和學習思考所得,分享給希望改變自己,又不知該從何處下手的朋友。
我一直以來有一個觀點: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學習和成長,變成更有價值的人。個人成長這條路走起來很辛苦,我曾經獲得很多人的幫助,也因此希望可以利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把這份能量傳遞下去,幫助更多渴望認識并提升自己的朋友。
本書講述了北漂小松到老松,作為一個普通人的成長和蛻變之路。希望大家都可以從樹苗成長為一棵大樹,從簡單到復雜,擁有一片森林的力量。
尋找失敗原因:以年度計劃為例
像很多人一樣,我從大學時期開始做年度計劃,但不論當初的信念多么強烈,目標多么清晰,到年底的時候,大部分計劃都只是停留在剛開始的階段。
我曾以為是自己天分不足或者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畢業之后,通過7年的摸索,做了很多的嘗試,才慢慢地真正學會如何通過個人成長,更加高效地實現自己的目標,并改善自己的生活。
很多人在年度計劃中制訂的目標,之所以不能順利達成,并非年度計劃做得不夠好,不夠清晰,不夠落地,不符合這樣或那樣的原則。
如果從我們當年的計劃、從我們對未來的規劃中,拿出一件單獨的任務,很多人都能夠出色地完成。但是,在一年的時間和有限的空間中執行屬于不同目標的多個任務,并想要一起去實現的時候,完成的難度實際上是呈指數級增加的,這也導致很多人做著做著就放棄了。
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我們隨著年紀和閱歷的增長,個體一方面隨著成長不斷變得更加獨特,一方面也在不斷對獨特進行整合以適應成年人社會的生存法則,這樣的轉變是自我逐漸復雜的過程。
這個過程,就像青春期人格成長的階段,會有很多的沖突和不協調,如果自我不能建立秩序,使獨特和社會融洽相處,便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失序。一方面我們希望跟隨自己的內心,去活出不一樣的人生;一方面又受制于社會群體角色的壓力,不斷做出妥協。這種沖突帶來的失序,也是逐漸復雜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從獨立的個性到復雜的自我,需要走過漫長的自我成長之路。如果在我們能夠實現簡單的目標之前,想同時推進實現多個復雜的目標,這就需要足夠成熟的心智、良好的習慣、正確的認知和有路徑可循的方法。對于我們大部分沒有足夠資源和能力的人來說,還是比較困難的一件事。
自我成長:兩個重要的前置因素
在7年的個人成長之路中,我有兩個很重要的前置影響因素。我們可以問一問自己:一是能否圍繞明確的目標堅持行動,并能夠在行動過程中獲得持續反饋;二是能否讓自己對要做的事保持專注且全情投入。雖然這兩個問題有些枯燥,但最樸素的方法往往是讓我們排除干擾、持續行動的基礎。
對于這兩個因素,可以舉個例子:
如果我們作為業余選手要參加人生第一場馬拉松比賽,目標是順利完賽。除去需要經常跑一個5公里的跑步積累,我們最好提前半年開始進行規律訓練:制訂每個月的跑步訓練計劃,包括一周3~4次5公里以上的慢跑;周末進行15公里以上LSD(長距離慢跑)訓練;比賽前兩個月需要2~3次30公里LSD訓練;平時的間歇跑和最不容忽視的跑前跑后的拉伸訓練。
保持專注并投入每一次訓練的時候,我們都可以得到即時的反饋:跑步時的身體狀態如何,肌肉酸痛有沒有得到緩解,我們的跑姿有沒有讓身體受傷的風險降低,這個月的跑步能力和上個月相比有沒有更穩更持久,等等。
跑前的2~3次30公里LSD訓練,可以讓自己提前適應實際比賽的里程和節奏。當順利完賽后,拖著疲憊的雙腿,會有一種不可置信感和強烈的滿足感,同時自己對自我和跑步的認識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從5公里到42公里,讓人逐漸加深對長跑的理解,也讓人越發喜歡上這項可以不斷認識自己的運動。這是在完成一個目標時,一個自我成長的過程,也是一次很好地從簡單到復雜的成功體驗。
先實現一個重要的小目標
就像長跑這項運動帶給我們的變化一樣,自我從簡單到復雜不斷成長的過程中,兩個前置因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對于希望通過年度計劃改變自己的人來說,有一個方法可以驗證一下自己是否做好了準備:從一個簡單的習慣做起,先實現一個重要的小目標。
對于參加馬拉松的人來說,實現一個重要的小目標就是認真按照訓練計劃努力訓練。
實現重要的小目標,可以幫助我們建立自信、提升自我的掌控力,從而能夠專注且高效地工作和生活。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時間的磨礪下,在不斷地行動、反饋、調整,以及持續專注地投入之后不斷獲得的。
我們實現重要小目標的過程,是在不斷認識自我,不斷錘煉自己能夠專注投入并從中體驗到樂趣的能力的過程,也是讓自己的認知、方法、工具能夠適應從簡單到復雜的成長過程。
我在7年前給自己定的第一個小目標,就是能夠堅持晨起:每天在6點30分起床。
之所以選擇定下這個目標,是當時經過很多權衡之后的考慮。一方面工作壓力大,長期的加班和伏案工作,身體和精神狀態很差,睡眠也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另一方面,學習時間的不固定和學習效率低下,導致長時間都沒有很明顯的成長。
兩方面的問題迫使我需要改善睡眠,同時有固定的時間可以投入到學習中。晨起是一個很有效的方法:倒逼自己調整作息并能保證在早上有充足的不被打擾的時間。
從這一個重要的小目標,我開始了7年的個人成長之路。整個過程是從簡單到復雜的,幫助我解決了多個年度目標不能同時推進的問題。工作能力的提升帶來了更好的物質和經濟基礎,生活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和大部分渴望改變自己的人一樣,我在成長過程中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才最終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成長之路。
我的下一個7年
7年前我給自己定下當時看起來遙不可及的夢想清單,現在大部分已經完成:
1.積累跑量2000公里,并參加一次半程馬拉松。
2.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拿到30萬年薪。
3.出國旅游一次,拓展自己的見識。
4.用斜杠收入備齊電子裝備庫:全幅單反、2~3個鏡頭、MacBook Pro 筆記本電腦。
5.每年看一次日出日落。
……
還有一些,比如在喜歡的城市定居、跑夠5000公里、每年參加全馬、寫一本書……
今年年初我在《寫給7年后自己的一封信》里,寫下了自己的第二個7年計劃,其中有一段關于生活狀態的描述,每次看起來都讓自己充滿能量:
結束北漂,在成都有了房子車子和幸福的生活,有愛的人,一個孩子一只貓。
走遍了川藏的風景線,與大自然有了更加緊密的接觸,擁有了更加真實且自由的心態。
定期去山里看日出日落,去跑步,去拍照,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交流。
每年帶家人出去旅行兩次,讓老人和孩子去感受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品味當地特色的美食。
這是很具象的生活,背后的精神和物質基礎需要更多的積累和產出,也需要自己在多個領域都可以更好地掌控自己。
現在圍繞工作和生活有更多有意義的目標,等待我去完成。因此我想把自己的成長經歷分享出來,幫助那些想要改變自己并有緣分看到這些文字的人。
鮑勃·迪倫在《時光慢慢流逝》中寫道:白日的時光靜寂緩慢,我們注視著前方,努力不使之偏向,就像夏日的紅玫瑰逐日盛開。
也愿各位,可以從一棵樹成長為一片森林,靜待夏日玫瑰逐日盛開。
洋松果職場說
2020年于北京晨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