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成事法則
  • 洋松果職場說
  • 4366字
  • 2020-11-03 11:37:00

知識管理:搭建知識體系,建立職場護城河

小松和老胡的一次面談

國慶節第二天,小松就去拜訪老胡了。老胡是他很尊敬的一位導師,不論是畢業前的就業建議,還是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老胡都給了他很多幫助。小松在學校期間和老胡關系不錯,也就沒什么拘束,一見面就和他在書房里聊了起來。話題從老胡帶的這一屆學生,到了北漂兩年的小松身上。看著書房里滿滿兩個書架的書,小松感嘆:怎么樣才能像老胡一樣,看那么多書,擁有那么多知識?

老胡糾正了小松的看法:看過書不等于擁有知識,一千個人有一千種對哈姆雷特的認識,更何況知識本身是沒有意識的,需要學習者對知識進行管理,建立自己的體系,學以致用,才可以發揮知識的價值。

聽到管理和體系這兩個詞,小松來了興趣,給老胡續上茶水,像學生時期一樣端正了坐姿,讓老胡接著講。

老胡問了一個問題:“你覺得學習是什么?”

小松沒仔細考慮過這個問題,一下把他問住了,小松說:“平時經常說學習知識、學習技能,好像一直關注的是知識和技能,沒有把學習當作一個動詞來看。”

老胡不打算為難他,于是說:“簡單來說,學習是‘學’和‘習’兩個字,學是了解,習是實踐,學習是一個從了解到實踐的完整閉環。對知識的學習也一樣,包括了從了解到實踐兩個過程,隨著了解的知識越多,一定要有意識地進行分類和整理,再通過思考和實踐的結果對知識的結構進行反饋調整,才能更好地指導實踐。

“比如關于營銷的專業知識和攝影的知識,在初期分開學習會更系統,當知識和實踐兩方面積累得足夠多時,就會發現兩者有很多共同之處。比如都需要充滿好奇心和觀察力,都需要了解社會和人性,以及基本的實際操作技能。

“當然學習的路徑有很多。有的人喜歡讀書,其理論知識很豐富;有的人熱衷于實踐,其實踐經驗很豐富;也有的人喜歡用自己的方式去了解世界,這同樣可以積累知識與技能。”

聽了老胡的一席話,小松沒想到知識還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管理。自己習得的知識、積累的工作經驗有限,未來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領域,是很有必要提前做一些知識管理準備的。

于是拜訪完老胡之后,小松回到家開始進行了一番整理。

度過職場新人的階段,需要升級自己的工作方法

我們每天都在努力地工作、加班,看了很多書、學習了很多知識,可只有一小部分人可以快速地升職加薪,不斷躍上一個又一個新的臺階。

小松意識到,作為已經不再年輕的職場人,與剛踏入職場時,需要快速提升能力和積累經驗的階段有一些不同。在積累經驗的同時,小松需要把經驗內化為能力,升級成競爭力,才能在職場中占有一席之地。

如果經驗不能得到及時的內化和升級,那就只是相互獨立、分散的經歷而已。就像書本上的知識一樣,雖然有很多,但離開了人的思考和實踐,就沒有價值也形不成競爭力。等工作經歷再多幾年,隨著年齡增加,經驗的價值也在逐步衰減,尤其是當我們每年接收和需要處理的碎片化知識以成倍的速度增加時,就更需要及時更新工作思路和習慣。

“知識體系”是在個人成長領域流傳很久的一個詞語,顧名思義就是“知識+體系”。意思是把我們每個人經過學習和實踐得到的認知和體驗,內化成擁有自己邏輯結構的體系。

知識有很多,尤其是在現在多樣的信息大量涌來的時代,每天都可以接觸到很多知識幫助我們解決“無知的問題”。但只有把經驗和認知內化成結構,才能把知識串聯起來,解決“無能的問題”。為了在職場上發揮價值,我們需要升級工作方法,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就是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

知識體系對職場和個人成長的價值

小松畢業后剛進入職場的時候,每天會在工作之余,擠出1小時來學習專業知識。在不斷學習專業理論和積累實踐經驗的同時,逐步豐富了專業領域的知識和技能框架,在實際工作中的表現也得到了快速提升。

后來在養成每日晨起和回顧清單習慣的過程中,小松意外地發現,之前的學習經驗,可以很好地復制到新習慣的養成中。每天安排半小時閱讀、堅持寫晨間日記、制訂某一個訓練計劃、睡前檢查每日必做和不做清單,以及向優秀的人學習等等,幫助小松節省了很多在學習初期培養學習習慣所需要花費的時間。

當有了知識管理的意識之后,小松開始把知識結構按照多個領域分類整理出來,在個人成長、工作和學習等領域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積累內容,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最初的體系可以幫助我們更合理地對知識進行分類整理,更好地指導我們進行學習,這也是不斷成長的基礎。

當實踐越來越深入,有了更多的新思考,就會去進行更深入的學習,知識體系也會進化得更加高效。在高效的知識體系中,工作事業、個人成長、身體、理財、家庭、興趣等各個領域之間,認知和經驗是相互串聯起來的,如果做到舉一反三,就可以加快我們對其他領域知識的理解和內化的速度。

當多個領域的知識融入可以相互借鑒相互驗證的框架中,我們才能更加高效地學習和提升價值。這種相互之間形成的合力,能夠迸發巨大的能量。

對于工作和生活,知識體系都有著積極的正向作用。

1.職場最有競爭力的價值杠桿

對于職場新人,需要不斷去學習新知識,來補足自己在實踐時經驗和能力的不足。一方面補足自己的理論知識,學習如何把事情做正確;另一方面擴展自己的視野,學習什么是正確的事情。

在新人階段,只要夠努力、夠投入,往往可以獲得很快的提升和成長,幫助自己進入下一個階段。但隨著基礎經驗的補齊,想讓自己更加有競爭力,就需要進行更加深入的主題式學習,同時需要把眼光從專業上,拓展到職業和行業上面。

如何更好地理解行業的趨勢、目前的狀態,以及行業普遍的關注點?

如何更好地培養職業的態度,打磨職業的基本素養和能力?(比如PPT制作、演講匯報、邏輯思維能力等。)

如何在專業領域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讓自己成為行業專家?

這時候我們遇到的往往不是單個問題,而是系統性問題。獨立解決一個又一個遇到的問題,并不足以讓我們升級,我們需要做的是在平時的學習和工作中,有意識地進行思維層面、能力層面、認知層面的提升。

當我們在工作領域逐步建立不同分支的知識體系,進而串聯起來,就會在崗位優勢、行業地位和職業表率上,取得更加明顯的競爭力。

2.個人成長路上最忠實的幫手

泛化的知識體系可以幫助我們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里的泛化不是代表很雜而不深的涉獵,而是讓自己的知識不斷延展,串聯到一起。

真正的牛人,不只是專家,也是雜家。他們可以理解很多現象,并提出自己獨到的觀點;他們可以旁征博引,就像是一個龐大的知識庫。這不在于他們的智商有多高、記憶力有多好,而是在于他們能夠把知識串聯成有序的結構,同時也大大減少了消耗在記憶上的成本。

在個人成長的道路上,需要不斷去學習新的知識。當自己的知識體系越來越完善,結構越來越清晰,那么在工作和生活中,不論是思考問題,還是表達、做決策,都能更加高效。

如何開始搭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有一次和同事聊天的過程中,同事說自己在30歲的時候經歷了一次職場危機。當時面臨的核心問題,是在一家比較穩定的公司待久了,形成了一種惰性,喪失了對外界的覺察和好奇心,導致能力一直停滯不前。在一次公司人事變動的時候,同事差點被部門裁掉。

小松很理解同事的情況,當有了家庭,有了更多容易讓自己分心的事情,并且逐漸失去年輕時的體力和精力時,就需要及時更新自己的能力模型、依賴價值和經驗,而非依靠體力和基礎勞動來獲得更多收益。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知識體系,大都以經驗為主導,幫助我們進行思考和決策。隨著我們工作和生活的復雜程度越來越高,我們的時間越來越寶貴,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也越來越依賴綜合能力。建立和完善知識體系,是一個長期不斷精進的過程。

1.擁有強烈的好奇心及探知新事物的欲望

學習是第一生產力,好奇心是我們堅持學習的原動力。我們需要找到自己擁有強烈好奇心的領域,并保持開放的心態。這兩個元素在年輕的時候很容易獲得,因為年輕時可以接觸到很多新鮮事物,同時年輕人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也容易讓人充滿豪情壯志。

但隨著工作和生活的經驗越來越多,我們的感知力和尋找新事物的驅動力在下降,這一點從我們覺得時間過得越來越快、工作和生活節奏越來越規律上面也能看出來。保持好奇心和開放的心態,與其說是一種天賦,不如說是一種好的習慣。這背后包含著我們對自己的了解、對目標的渴望,以及謙遜的人生態度。

小松初識公司的一位老領導時,領導是一個大腹便便的中年男人,之后他喜歡上了健身,每天都擠出時間去健身房,或者在家做塔巴塔訓練減肥法(Tabata),就一兩年的時間,他從內到外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且這種狀態的改變,隨著他堅持的越久越明顯。

對于有一定經驗的職場人來說,好奇心不再是自然存在的品質了,它需要我們主動去尋找和探索,重新找到人類探索未知的天性。

2.進行有目的的主題式學習,搭建基礎框架

建立知識體系,需要了解碎片化的知識,但更重要的是進行主題式學習。

主題式學習,是圍繞一個核心主題進行持續的學習和實踐。學習不一定是讀書,也不一定是通過文字來獲取知識,我們可以借助自己的專長和興趣,通過交流,通過分享,通過合適自己的方式來進行知識的獲取和實踐。

最好不要同時進行多個主題式學習,在最初階段進行1~2個即可。圍繞這個主題,我們從書中、從每天碎片化的信息中、從與人的交流和跨行業的分享中,不斷吸收新的內容進來,補足到自己為這個主題搭建的知識框架中。

隨著我們涉獵得越廣,這個主題的內容就會越豐滿,越充滿生命力,這時候我們要切記不要隨便切換主題。因為對于知識的了解只是第一步,我們真正能夠把知識融會貫通,還需要更多的實踐和思考。

在主題式學習的過程中,小松用的是印象筆記。讀書筆記、碎片化知識備份、收集重要文章、輸出內容的分類整理,都可以用印象筆記或類似的工具來幫助自己提升學習的效率。

3.不斷學習,堅持實踐,把所學知識進行有序的串聯

知識從了解到精通,能夠讓知識體系幫助自己迸發巨大的能量。這個過程大致可分為4個階段:了解(學)—掌握(熟悉操作)—熟練(習慣養成)—精通(本能反應)。

我們搭建的知識框架,只是初步了解這些知識,之后還需要制訂行動計劃,通過實踐來掌握這些知識,并通過堅持行動來熟練掌握,最后產生本能的反應,也就是達到精通的程度。

了解知識只是第一步,這也就能夠解釋“為什么懂得了很多道理,仍然過不好這一生”。大多數人缺少持續的實踐,把“我了解的”當成了“我精通的”,這種眼高手低的認識,導致了知識體系并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而且,堅持實踐甚至比知識的儲備更加重要。

太陽底下無新鮮事,真相永遠只有那么多。我們能夠窮極一生堅持去做的事,也不會太多,但一旦做得足夠扎實,就能舉一反三達到融會貫通的地步。在我們不斷地吸收知識的同時,還要試著去輸出成可執行的行動計劃,然后去行動,把知識真正吃透、理解透。

小松在最近幾個月的學習和不斷積累知識、經驗的過程中,更加明顯地感受到只有在這種前提下,所搭建的知識體系才能真正發揮高效杠桿的作用。知識管理對于小松來說,也成了一件越來越重要的事情。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墨竹工卡县| 正宁县| 灵武市| 大庆市| 库车县| 高阳县| 新晃| 布尔津县| 丹东市| 海阳市| 霞浦县| 望城县| 壶关县| 军事| 石狮市| 右玉县| 汝阳县| 郴州市| 伊通| 壶关县| 诸暨市| 贵阳市| 漳浦县| 横峰县| 岳阳市| 绥芬河市| 呼和浩特市| 宜昌市| 桐梓县| 东兰县| 秦皇岛市| 华亭县| 宁都县| 新疆| 方正县| 岳普湖县| 定西市| 克东县| 贡觉县| 白水县| 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