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在哥本哈根,夏天是一個騎自行車才能抵達的地方

進入北歐,我到達的第一個城市是哥本哈根,在我們共同的認知里是“全世界最宜居的城市”之一。

出發前,我簡單地做了功課,并和當地旅游局的朋友進行了協商,以確保將“吃喝玩樂”的比重降到最低,以免被在寫字樓中加班的同事和讀者怨恨。

實際上,我更期待看到的是該地區的藝術、文化和設計。這一切是最為我們熟知的、代表了“北歐風格”的東西,但我們往往只專注于它們的表面呈現,反而讓它們的源頭充滿神秘感。

神秘感從我在倫敦轉機、從西往東飛臨丹麥的途中就展現出來了。我看到一些整齊的白色機械矩陣排列在大海之中。這宏大、充滿未知的一幕,甚至讓我感到深深的焦慮。

哥本哈根市的內海

那是什么呢?有一天,我乘清早的火車去海邊的路易斯安那現代藝術博物館,終于獲得了答案。但我決定以后再告訴你。等我乘火車飛奔回市區,已經是下午2點鐘。在靠近新國王廣場的小巷子里,我見到了此次“騎行體驗哥本哈根”的向導阿瑟,他正要出發。

哥本哈根堪稱全世界對自行車最友好的城市,幾乎每條街道都有專門的自行車道,你甚至可以將自行車騎進火車車廂或者輪船。一些商場甚至增設了允許自行車進入的入口。而我此前也非常謹慎地向幫忙安排行程的朋友提出了自己的愿望——“盡可能了解哥本哈根的公眾建筑和藝術設計”。

因此,阿瑟是最合適的向導人選。

他原先是一名建筑師,曾經擔任過相關專業的教師,還擁有自己的自行車商店。他還為游客規劃騎車路線,并親自引導他們騎行。

有兩位新加坡姑娘(她們試圖用口音來掩蓋自己的身份,想讓人相信她們來自美國)同時加入了“參觀哥本哈根公共建筑3小時”行程。

阿瑟為我們準備了一種造型奇特的自行車,這種自行車的主體是個三角形,輕便小巧,充滿未來科技感,也更適合亞洲人的體形。

我后來發現,北歐街頭的自行車普遍很高大,更適合當地人的身高——相信我,許多北歐人的脖子以下都是腿,長達“5米”。

阿瑟向我們簡單介紹了交通規則,我認為這很有必要。你可能也知道,城市單車呈現出爆發式的增長模式,但是騎自行車的人缺少基本的交通規則常識,有時候會出現公共交通問題。

我們很快適應了自行車及其帶來的路人的注意力,來到運河邊上。

“確切地說,這里是海,不是運河。它只是看上去像河,水卻是咸的。”阿瑟說。此時,有一群小男孩不斷地從岸邊跳入水中,這是他們的夏季娛樂。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恰好證明了哥本哈根的水道中的水質很好。為了證明這個結論,阿瑟還舉了另外一個例子:“我們還在運河里養牡蠣呢。”同時他又補充說,哥本哈根城區,甚至整個丹麥幾乎沒有了大型工廠和可能影響環境的企業,它們被轉移到了其他地區。

但這并不是全部。今天我們看到的很多建筑,恰恰是丹麥人為了解決環境問題所做的“實驗”。

我們見到的第一個“實驗項目”是那種可以用“酷”來形容的建筑——城市船艙。它就在離跳水的男孩們20米之外的地方,看上去像一個很小的碼頭,但阿瑟很快就指出了它的驚人之處:它是漂浮著的建筑。

夏天的哥本哈根

眾所周知,哥本哈根是世界上生活成本最高的十座城市之一。如今,越來越多的學生前往丹麥接受高等教育,因而舒適、便利且價格合理的房屋在丹麥變得越來越緊俏。2013年,企業家金·羅德多普發現自己的兒子也遇到了住房問題,他突發奇想,希望把房子全部建造在港口、運河之上,為學生們提供更加方便且便宜的住所。

我們眼前的城市船艙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誕生的。

丹麥著名本土建筑師楊克·英格斯參與了這個項目。每個獨立項目由9個獨立的箱體圍繞而成,包括12個獨立房間和供戶外活動的區域。而與傳統住宅相比,楊克·英格斯為每處住宅裝配了太陽能電池板和由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開發的氣凝膠室內建材,并通過將海水轉化為熱源,成功降低了81%的氣體排放量。

第一批“宿舍”已經在2016年的秋天完工。你看,這并不僅僅是個概念設計,還被應用到真實環境中。是不是很棒?

正是看到了城市船艙,我更加確信自己沒有去游客區的選擇是正確的。實際上,離開這片水域之后,阿瑟也巧妙地避開了游客最為集中的新港,帶著我們直接去了內港橋。

這座橋長達180米,連接著著名的新港與克里斯蒂安港。因為橋面能夠隨時延伸或是收回,所以這座僅供行人和自行車通過的橋又被稱作“接吻橋”,是最新加入哥本哈根城市運輸系統的17處自行車天橋和隧道之一。

事實上,修建接吻橋時并不順利。在2016年7月正式向公眾開放前,它曾被擱置3年,之后被重啟,而整座大橋的修建又花了5年時間。

“這件事應該讓中國人來做。”我篤定地說。

橋面上人來人往,但干道則是為自行車準備的。有一對穿著單寧長袖和白色短褲的情侶騎著自行車從我面前過去,我的印象非常深刻,覺得他們很美。阿瑟在橋面上繼續講解著,他指著遠處海邊一座恢宏的白色建筑,說那就是哥本哈根歌劇院。

建成于2005年的哥本哈根歌劇院幾乎代表著當代歌劇院的“最高建造水準”,整座建筑的花費超過了5億美元,一共14層,分為地上9層和地下5層,其中歌劇院中的主舞臺最多可容納1500人。當你抬頭時,就能夠看到裝飾在主禮堂天花板上的10.5萬張24克拉的金箔紙。

我沒有按下快門。其實,我10多天后兩次返回哥本哈根,也沒有為這座建筑拍過一張照片——我是在看到阿瑟臉上露出那種不屑的神情時做出這個決定的。他真的很不喜歡這個建筑。

我們騎行到歌劇院的正門口停下來,看到了正對面的阿美琳堡王宮,那是丹麥王室的主要宮殿。“女王每天起床推開窗戶,原本能看到遠處的景色,如今她的視野被這座巨大的歌劇院擋住了。”接著,阿瑟非常直接地表達了自己的不滿,“這座建筑太有存在感。它更像是‘發起者’,是一位丹麥的造船大亨為自己建造的豐碑,想把人們的注意力都吸引到自己身上——這恰恰是丹麥傳統的公共建筑盡力想避免的地方。我想要說的是,炫耀至上的個人主義和哥本哈根的城市精神背道而馳,因為我們的公共建筑,比如那些博物館、圖書館、劇院(他說到了我最喜歡的建筑)總會留出一部分公共空間,讓人們一起享用。但這座歌劇院平時不開放,因此公眾很難參與進來,和建筑進行‘交流’。另外,丹麥是一個高福利國家,相應地稅也很高,建筑師并不喜歡奢侈的風格,他們優先使用性價比高、樸素的材料,而這座建筑使用了金箔這樣的元素,和哥本哈根格格不入。可以說,這是我最不喜歡的建筑,但我們無法無視它……”

最終,我們還是(帶著沉重的心情)騎著自行車繞過了它,繼續沿著卡諾·德斯威這條濱水道路騎行。

這一地區在1826年之后成了海軍基地和造船廠,歷史建筑留存至今,遠離喧鬧的商業區,風光秀麗,是一些創業公司和藝術機構的辦公室所在地。

丹麥著名的建筑設計事務所3XN就坐落在這里,經過改造的建筑擁有絕佳的自然采光和層高,確保每個辦公的人都能看到戶外的景色。

這里視野開闊,能夠看到遠處的灰白色建筑:丹麥BIG建筑事務所改造的阿曼格·巴克廢物發電廠。

這座廢物發電廠被稱為廢物管理和發電領域的一個典范。它的面積為9.5萬平方米,采用了最先進的廢物處理和環境保護技術。讓人驚嘆的是,這里還搭建了一座巨大的屋頂滑雪場,面積為3.1萬平方米,訪客可以通過煙囪里的一架電梯抵達屋頂的滑雪坡,它成了發電廠和人們之間的橋梁。

阿瑟為這座建筑添加了自己的解釋,他說,丹麥是沒有山的國家,這座發電廠高高地聳立著,似乎填補了這個空白。

他問我為什么對建筑感興趣。我非常激動地表達了我理想中的工作就是建筑師這一想法,然后說道:“我們一輩子都和建筑‘生活’在一起,但是對城市而言,建筑又是比我們更長久的‘居民’,它們充滿了故事。”

哥本哈根有北歐標志性的藍天和清新的空氣

他對這個回答感到非常滿意,然后告訴我負責這個改造項目的建筑師楊克·英格斯對這座電廠的看法:“這座發電廠讓人相信建筑具有改天換地的能量,一旦建成,世界將會改變。”

不過,他又補充說:“建筑師這樣的職業,在我們國家競爭非常激烈——好像所有人都是建筑師。所以,我更喜歡現在的工作和生活。我已經不再是個建筑師了。”

我們繞過一個被綠樹環繞的湖泊,前往下一個目的地。

夏天,北歐的陽光非常強烈,騎了一個多小時的自行車,我一路(在心中)叫苦不迭,幸好在這個地區感受到了涼意。我們騎得很慢,因為路開始變窄,步行的人也多了起來。湖邊的草坪上有很多人席地而坐,周圍的建筑低矮、隱秘,這里更像是鄉村。

我要拿起手機拍照的時候,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立刻彎下腰,怕妨礙我拍照。但阿瑟提醒我,這里是不能拍照的。

我很快得知,這一帶就是丹麥著名的“自由城”,一個在哥本哈根城中宣稱自治的“國家”。

自由城是實行無政府主義的公社,是后嬉皮時代最著名的運動之一,目前有自治委員會,甚至擁有自己的法律。這里的居民大多為嬉皮士、自由藝術家、草根運動人士、搖滾樂手等自由派風格強烈的人,甚至擁有自己的貨幣系統、郵局、衛生所、學校,也不受丹麥禁止室內吸煙制度與大麻禁令的影響。

哥本哈根的街角

我們繼續“路過”幾處有意思的建筑。第一個是在普拉格斯大道區新建的運動場館,它的特殊之處不僅在于采用了廉價而環保的材料(木頭),可以根據體育項目變換功能區,而且這附近是丹麥接收的難民相對集中的區域。

這個新的運動場館是為了讓難民和當地居民共同參與體育項目而建造的。

我們停下來進去參觀時,立刻就被場館中的熱氣烘得汗流浹背,然而,足球場上的孩子們正激烈地進行著比賽。有個小孩跑過來問我們找誰——他和那個躲開我鏡頭的小男孩一樣,只是想幫個忙。我搖搖頭,阿瑟則找來工作人員,當著我們的面說:“這里不應該這么熱,因為所有的窗戶都是可以打開的,他(工作人員)現在就會演示那些窗戶是如何打開的。”

所有窗戶都打開了,熱空氣就像魔法一樣迅速散去。

然后,我們像做了好事的學生,跟著“老師”去了哥本哈根大學,那里有一棟名為提根宿舍的學院宿舍。

這座環形建筑是由丹麥知名建筑設計公司郎佳德&特蘭博(Lundgaard & Tranberg)設計的。大樓總共7層,有360個房間。每一層都有公共空間,如公用廚房、娛樂室、咖啡屋等,每個房間均有獨立的衛生間和露臺。除了寢室之外,餐廳、視聽室、自習室、洗衣房、會議室、健身房和單車停車處等綜合設施分布在單元樓中。環形建筑的中央是茂密的植物,透過每個宿舍的窗戶都能看到植物。借助這些設計,促進了學生之間的“關系”。

來到這里,同行的一位新加坡姑娘(終于開口了)問我是否說中文,我說是的。

她自信地說,這樣的建筑正是采用了“胡同”理念,并試圖說服阿瑟接受自己這個解釋。

“也許吧,我不是很確定。”阿瑟接著她的話說。

我天生不太喜歡過于自信的人,就決定親自上網查詢這座建筑的相關信息,最后得知:這座建筑實際上采用的是中國南方福建省“土樓”民居的設計靈感,而不是北方的“胡同”。

我還沒來得及更正這個說法,阿瑟就帶我們離開了。有的時候,我們實在沒有糾正別人的必要,尤其是當對方過于自信的時候。

我們路過一個安靜的街區,具體名字我忘記了(一天之內要記得這么多地名,對我而言實在是個巨大的挑戰)。阿瑟覺得有必要稍微停一下,于是我們就在一個有兒童游樂場的地方下車了。

他重點贊揚了政府對這片區域的改造成果,因為過去周邊的建筑都是工廠宿舍,房間里甚至沒有盥洗室,工廠關閉之后,沒有人愿意住到這一地區。政府就在原來的建筑中進行改造,并且引入了一些游樂設施和商店,讓這一地區重新活躍起來。

“哥本哈根的改造項目很多,一方面它們體現了可持續的理念,減少了工程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另一方面也給設計師們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機會。”

我們路過一個鋪滿了人體的區域——確切地說,是很多人在曬太陽。北歐的夏天很短暫,人們把陽光視作饋贈,格外珍惜(所以他們的假期很長,用來曬太陽)。這里就是哥本哈根最受市民歡迎的地方之一:海港浴場。很多人下班路過這里,會選擇跳入泳池中游泳,再次證明了市區的水質很好。

“參觀哥本哈根公共建筑3小時”的最后5分鐘,阿瑟把我們帶到了一座橋梁之上。這對我來說是個莫大的驚喜,因為這是我最喜歡的冰島籍丹麥藝術家奧拉維爾·埃利亞松的作品:圓形橋。

圓形作為埃利亞松創作中的一個主要命題,常常出現在他的許多作品當中,當然也包括這座長40米、橫跨整個克里斯蒂安港的橋。5個直徑從10米到14米不等的大小各異的圓形構成了橋的主體,每個圓的圓心都豎立著一根模仿船上的桅桿而造的直桿,這些直桿最高可達25米,從直桿上延伸出的鋼纜又與圓形橋面上的圍欄相連,以維持整座橋的支撐結構。

夜晚時分,橋的一端會通過裝置旋轉與河岸脫離,以此來保證大型的貨船能夠在夜間正常地出入海港。

阿瑟看起來也很喜歡這座橋,他介紹說:“藝術家本人希望人們把這座橋當作公共廣場,他沒有設計很長的筆直的碼頭,而是一個彎曲的橋梁,可以降低速度、轉移焦點。他也沒有設計一個能最快跨越運河的通道,而是通過小小變化讓人們看到城市和公共空間在重新對話。”

埃利亞松設計的這座橋是一件出色的藝術品。

和我們一路看到的建筑一樣,丹麥人擅長把藝術融入建筑之中,并讓它們發揮實際作用——我們必須承認,丹麥人在現代建筑設計上有著驚人的能量。

與此同時,他們又是謙虛的。阿瑟認為:“并非由于我們比其他人更聰明,而是我們看到了,并且擅長總結別人的錯誤。”

我把這些建筑放在最開始,為的是呈現出在城市當中旅行的更多可能性。雖然當晚我也去了當地人最喜歡的餐廳之一,隔天又參觀了各種設計師的商店,還有那讓人震撼的路易斯安那現代藝術博物館——所有這些體驗同樣值得分享。

在哥本哈根晴朗的日子里,我除了被太陽曬傷,一切都好。

然而,有一個重要消息要宣布:只過了幾十個小時,我就被北歐的太陽曬黑了。

該地區緯度高,當時只是初夏,陽光卻很強烈。但對北歐人來說,陽光是最珍貴的。到哥本哈根的第一個下午,正是一天當中最熱的時候,我路過一個餐廳密集的區域,看到無數穿著短褲、戴著墨鏡的人坐在露天餐桌旁,他們手里的啤酒瓶紛紛反射著陽光。這真是一幅充滿朝氣又壯觀的景象!

后來我才知道這一帶是肉城。

肉城曾經是屠宰場集中加工肉類的區域,如今這個效仿紐約肉城而來的名字,因為新興的畫廊、藝術咖啡館、夜總會和小型創意工作室的大量涌入而“名存實亡”。

我站在白色和藍色相間的建筑前拍照,外面停著我上次說過的巨大的自行車。這座標記為“10號空間”的建筑,我因為沒有做好充足的功課而沒有進去——我很久之后才得知這是宜家的“未來美好生活實驗室”。

靜坐

作為一個由魚市場改造而成的實體空間,“10號空間”更像是谷歌的Google X(Google X是谷歌公司最神秘的一個部門,位于美國舊金山一個秘密的地方。該實驗室的機密程度堪比美國中央情報局,僅少數幾位谷歌高層掌握情況,在其中工作的人,都是谷歌從其他高科技公司、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挖過來的頂級專家。該實驗室在聯合創始人布林的帶領下開發過谷歌眼鏡和無人駕駛汽車等項目)。宜家鼓勵進駐的團隊在該空間中實驗科技創新產品,用科技改善未來生活。

遺憾的是我沒有進去,就不在此假裝自己知道得很多了。

虹伊帶我去了附近的中餐廳,那頓午飯是我在長達12天的北歐旅行中吃的唯一一次中餐,其余時間我都是在和北歐料理打交道。

虹伊為當地旅游局工作,對這座城市了如指掌。我第一次知道“Hygge”這個詞,就是她提到的。

“夏天白晝這么寶貴,那么對丹麥人來說,漫長的冬天應該怎么度過呢?”

“我們就點蠟燭在家里Hygge呀,H-y-g-g-e!”

我由衷地希望大家高度重視這個詞,就像當年你們重視高考必考知識點一樣。早在2016年年底,“Hygge”就入選了《牛津詞典》年度詞匯。當下,國內很多生活方式、媒體品牌都對這個代表了丹麥人生活哲學的單詞推崇至極。根據我的觀察,它將很快超越“性冷淡”,成為(在國內)代表北歐生活方式的一個熱門詞語。

“Hygge”源自丹麥古諾爾斯語,翻譯過來就是指“一種愜意、舒適、愉悅的生活方式,能讓人產生滿足感或幸福感”。我認為中文語境下最接近的詞應該是“巴適”,后者也是一個很難進行簡單定義的詞。而在很久以前,“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閑”也是中國人崇尚的生活。

哥本哈根長期霸占全球宜居城市的榜單,或許就是由這個詞代表的核心價值帶來的。正因為它是丹麥人生活的核心,所以你想體會這個詞的真正要義,就要盡可能地融入當地人的生活,而不是道聽途說。

那么,獲得這樣的“生活”應該從哪里開始呢?

首要的任務是“改變居住環境”,讓家居設計在整體上給人慰藉感和歸屬感。用各種蠟燭、燈帶來溫暖的光線,在房間中安放柔軟的沙發和地毯,擺放生長茂盛的綠色植物,讓豆蔻面包的香味充滿整座房子,并拍照片發到照片墻(Instagram)上——這是丹麥人天生擁有的才能。

北歐有那么多家具品牌,難道北歐人真的那么愛家居嗎?我親眼所見,在北歐任何一個國家,只要是賣雜志的地方,就會被家居雜志霸占。大小城市更是遍布著數不清的家具商店,當地人的確愿意為“家”花費更多的時間。

當然,他們不得不花費更多的時間,因為北歐冬天相對比較漫長,有的地區甚至有極夜,人們必須待在家里。

所以你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我會和虹伊在家居品牌HAY的總店里逛了幾乎一整個上午。

這個品牌創立于2002年,既時髦又實用,受到全世界人們的歡迎,更是國內一些廠家抄襲的新目標。

HAY的總店位于哥本哈根著名的步行街(Stroget),總共3層,每一個空間都被布置得清爽、溫暖。誠實地說,我當時就想擁有這樣的家——沒有一個自然主義者不希望住在那些被木頭材質的家具或是綠色的植物包圍的家中。除了最新一季的家具,甚至連窗臺上掛著的類似風箏的北歐風工藝品,他們也都是就地取材制成的,非常漂亮。

我模仿著主人的語氣,在心中默念:歡迎來我家,歡迎摸我家的家具,參觀我家的植物……(我要重點說明,如果任何人需要獲得一個迷人的空間,一定不能忽略植物。國內的社交網絡上有許多家居博主,都深得北歐風格的精髓,用鶴望蘭、琴葉榕、龜背竹、橡皮樹等“網紅植物”裝點空間)。

離HAY不遠的地方是建立于1925年的伊隆斯·博利赫斯(Illums Bolighus)百貨,它是丹麥宮廷的指定供應商,與哥本哈根皇家(Royal Copenhagen)及喬治·杰森(Georg Jensen)組成大型店鋪群,被稱為全世界最棒的購買家居飾品的地方,產品線囊括了家具、家電、家紡、燈具以及服裝等各個方面。

無論是設計、選材,還是工藝,這里的每一件商品都代表著丹麥設計師的最高水平——享譽世界的獨特審美和簡約風格。

這里所有的一切都是構成“Hygge”生活的重要元素,人們專心選購物品,正像在專心地構建自己的人生。

我敢保證,這些是你們很少在國內見到的百貨,所以,你們應該趁它變成國內游客的集散地之前趕來。不過我要提醒的是,你要謹慎前往。因為你可能會非常懊惱,很多東西都不能作為旅游紀念品帶回家里。

我們繼續走著,路過很多街道,上面幾乎都貼著《加勒比海盜》系列電影的海報。相比國內,北歐人顯然對“海盜”文化更加熟悉——斯堪的納維亞自古就是海盜興盛的地區。

但讓我真正感到自己來到了北歐的,其實是前一天享用的北歐料理。

那家名為H?st的餐廳離城中最大的公園不遠,一開始我并沒有找到,誤入了公園里的西班牙餐廳。我問店員H?st餐廳在哪里,店員想了想,決定親自把我帶到目的地,這讓我非常感激——雖然我已經遲到了半個小時。

哥本哈根很多餐廳都有些讓外地人不太習慣的規定,例如,一旦你訂了座,也需要預定用餐時間段,這樣不管你點多少菜,都要在規定的時間內用餐,否則服務員會來提醒你時間到了。

“H?st”就是“收獲”的意思,是由丹麥的諾姆建筑師工作室和品牌設計公司曼紐共同打造的,曾經榮獲“2013年世界最佳設計餐廳獎”,而且是第一家獲得該殊榮的丹麥餐廳。

這家餐廳融合鄉村和現代風格,隨處可見質樸的木頭家具、工業設計感很強的吊燈,整個餐廳以傳統的斯堪的納維亞風格為主(據說窗戶的玻璃是從一家舊醫院里運來的)。最讓人愉快的是,餐廳內部布滿了綠色植物,這些生機勃勃的植物讓我感覺自己像是用餐的“神仙”。

H?st主打新北歐料理,采用當地食材,并格外注重食材的新鮮度,而幾乎所有原料都來自該餐廳自己的農場。我還記得,當天的晚餐只提供三類菜單,排除掉那種需要烤制長達半個小時的主菜后(因為我遲到了,需要點很容易就能上的菜),我們只剩下一類可選。

得知我不喜歡含酒精的飲料,服務員向我推薦自制的佐餐果蔬汁。果蔬汁一共3瓶,被裝入特制的玻璃瓶里,每瓶的口味都不一樣,是為搭配當晚的每道菜而制的,與佐餐酒的功能類似。

開胃菜是盛在貝殼之中的乳酪——第一道菜就是甜點,實在太讓我驚訝了。

說個題外話,我認為丹麥人對用餐環境非常注重,所以即使不用太多的拍攝技巧,也能獲得誘人的食物照片。

開胃沙拉用的是農場種的各種蔬菜,一些看似魚子的食材,我沒有問清楚,希望不是青蛙的卵(當然不是)。

站起來拍食物,這種事情是北歐人發明的,更是他們的喜好。

第三道菜是一種蔬菜,被油炸過的動物血覆蓋。

主菜是牛肉,因為太美味了,我甚至忘了拍照記錄,真是莫大的遺憾。

第一道餐后甜點是由松脆的糖果碎末做成的,碎末下方搭配爽口的冰激凌。

第二道餐后甜點則充滿了奇思妙想,仿佛是植物和奶酪在升空的煙花當中爆炸后形成的。

我對當晚的食物非常滿意,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們不同于任何一種菜系,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道被端上來的菜是什么樣的。

北歐料理注重本土、時令、環保的元素,也注重與自然、社區、人文之間的密切關系——食物也體現哥本哈根的生活方式。實際上,“健康的享樂主義”也是一種Hygge,只有去了解Hygge,才能了解丹麥這個國家的文化。

晚餐之后,天色還沒有暗下來。我喝著名為太陽可樂的飲料,感覺自己正在享受愜意的時光。

好了,在看上去平靜的生活方式之外,我應該和你們說一說那個只有20秒的關于哥本哈根市民的驚險故事。

有一天我去吃午飯,餐廳里有個中年男人在吃飯時突然噎住了,他站起來很艱難地呼吸著,滿臉通紅,很可怕。我震驚得動彈不得,旁邊那桌看起來10歲左右的小孩卻跳起來問他:“你沒事吧?”

中年人只能擺擺手,小孩便沖向收銀臺求助。在同一時間內,另外兩桌的人都站起來幫忙,另一個中年男人扔掉手里的餐具,從后面抱住他的肚子往上提,于是癥狀便得到了緩解。

20秒鐘之內發生的事,現在覺得有半個小時那么長,很不真實,像那些電視臺策劃的街頭實驗。

我為錯愕的自己感到羞愧,并羨慕20秒之內做出反應的所有人:那個丟下朋友瞬間沖出去的小孩,那個應急救助的男人,那個去找水的女人,那個從后廚跑出來確認他的情況的服務員——他們讓人相信這是一個安全、美妙的社會。我們必須承認,這個社會之所以高度發達,不只因為他們擁有舒適安逸的生活方式,還因為他們掌握了急救技能,并勇于幫助別人。

我也建議各位跟我一起學習“海姆里克腹部沖擊法”,也稱為“海氏手技”,了解如何急救被食物噎住的人。

如果你們問丹麥最棒的地方是什么,我會告訴你是路易斯安那現代藝術博物館。

作為世界上最著名的現代藝術博物館之一,路易斯安那位于弗雷登斯堡以北35公里的厄勒海峽岸上,需要乘坐火車前往。

我是第一個上午乘最早一趟火車去的。

火車沿著海岸行駛,我看到了規模龐大的海上風車(那便是我在飛機上看到的機械矩陣,它們正源源不斷地向這個國家輸送清潔能源)。最終,我們進入了藝術的殿堂。

這個博物館自1958年建成至今,已被擴建了7次,現在博物館的建筑保留了原先的鄉村風格,以別墅為博物館的主體。

亨利·摩爾的作品是路易斯安那現代藝術博物館的視覺符號,除此之外,還有包括考爾德、阿爾普、杜布菲等許多西方現代雕塑大師的大型作品,它們在海天映襯之下顯得格外壯美。博物館內部陳列的藏品,幾乎囊括了20世紀50年代以來西方最著名的現代藝術家的作品,諸如畢加索、培根、賈科梅蒂、勞申伯、利希騰斯坦因、安迪·沃霍爾……

博物館的兩側加以延伸,猶如張開的雙臂,環抱住一個巨大的花園。花園里種滿了鮮花和樹,翠綠的草地朝著大海延伸出去。

我穿過展廳,發現這座博物館正對著大海,海上有幾艘船只。

我在草地上坐下來,面向大海,全身被風吹拂,內心充滿了爭斗:應該把這段時間留給眼前的海,還是館中那些偉大的藝術品?

你們是知道我的性格的——匆匆看過了展覽,而把更多的時間留給了海。

海邊的博物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比如县| 翼城县| 肥西县| 宝坻区| 广昌县| 广饶县| 宁都县| 松潘县| 阳西县| 澄江县| 莆田市| 福清市| 多伦县| 朝阳县| 青海省| 台中县| 钦州市| 宁远县| 汤原县| 剑河县| 石柱| 綦江县| 万安县| 琼结县| 虹口区| 永平县| 辽宁省| 泸溪县| 麟游县| 巴南区| 晋中市| 孝感市| 大竹县| 抚宁县| 乌海市| 镇安县| 青冈县| 南城县| 东源县| 镇平县| 开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