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筆書法入門教程:零基礎學行書
- 俞黎華 王煒編著
- 599字
- 2021-03-19 18:28:23
1.行書的起源
行書初步形成規范約在東漢后期,因劉德升對行書的加工整理起到重要作用,書法史上常把行書草創之功歸于他。
劉德升的行書字跡妍美,風流婉約,寫起來行云流水。在生活節奏加快、文字使用率高的社會環境中受到普遍歡迎,對后世影響很大。唐代書法家張懷瓘《書斷》中說“劉德升,字君嗣,潁川人。桓靈之世,以造行書擅名。既以草創,亦甚妍美,風流婉約,獨步當時。鐘繇、胡昭并師其法,世謂鐘繇善行押書是也。而胡書體肥,鐘書體瘦,亦各有君嗣之美也。”桓靈之世即為東漢后期。西晉衛恒《四體書勢》中說:“魏初有鐘、胡二家,為行書法,俱學之于劉德升。”鐘、胡二家亦指三國魏的鐘繇和胡昭,鐘、胡二人都從劉德升的書法中汲取營養,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書法特點。
目前所見行書初期代表作品是《樓蘭文書殘紙》。樓蘭在古代絲綢之路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后神秘消失。約1900年,瑞典人斯文赫定于一個偶然的機遇,揭開了樓蘭文明神秘的面紗。他在這里發掘了大量文物,其中記錄了三國至西晉時期的書信、公文、簿籍、雜記等內容的書法墨跡引起書法界轟動。這些資料后被整理并出版于《斯文赫定在樓蘭發現的漢文寫本與其他》(又名《樓蘭殘字與遺物》)一書中。1914年,這些文字墨跡作品被羅振玉、王國維收錄于《流沙墜簡》一書。《樓蘭文書殘紙》中既有帶有隸書意味的楷書,還有行書和草書,使我們能夠直觀感受到那時期的書法用筆,彌補了書法史上這一時期的空缺。

《樓蘭文書殘紙》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