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魚吃出聰明來
- 張家國 孟琳 張銳昌編著
- 3814字
- 2021-03-19 17:25:42
1.2 智力
智力通常叫智慧,也叫智能,是指人認識、理解客觀事物并運用知識、經驗等解決問題的能力。智力包括多個方面,如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分析判斷能力、思維能力、應變能力等。
美國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認為:“智力是在某種社會和文化環境的價值標準下,個體解決自己遇到真正難題或生產及創造有效產品所需要的能力。”
對智力的詳細解釋:智力是指人的才智與勇力;智力是指人認識、理解客觀事物并運用知識、經驗等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記憶、觀察、想象、思考、判斷等;智力是指人類用智慧的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
1.2.1 智力的構成要素
1.2.1.1 觀察力:打開知識寶藏的金鑰匙
觀察是大腦通過視神經獲得外界事物的顏色、容度、形狀等信息進行加工處理的一種心理過程。
觀察是一種有計劃、有目的、較持久的認識活動,科學研究、生產勞動、藝術創造、教育實踐都需要對所面臨的對象進行系統、周密、精確、審慎的觀察,從而探尋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科學家、發明家、改革家、教育家、藝術家等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是與觀察力的高度發展分不開的。可以說,人類社會的眾多發明創造,都是通過精心而深邃、長期而系統的觀察所孕育的碩果。
古今中外許多成就卓著的人,都以超人的觀察力而聞名于世,并以其獨特、精細的觀察方法取得成功。
在智力結構中,觀察力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大腦高級思維的啟動,大部分來自觀察,提高智力要抓好觀察力的訓練。敏銳、精細的觀察力是衡量一個人智力高低的重要標準。
1.2.1.2 注意力:開啟心靈之窗
“注意”就是人們常說的“專心”,“全神貫注”是注意力集中的最高表現。
“注意”是意識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對象,可以是外界的刺激,也可以是自己內部的心理活動,如專注于思考、體驗、回憶等。
“注意”是學習與成才的重要條件,該學什么,該做什么,該怎么做,這種對內容的選擇都是由“注意”決定的。在單位時間內,因為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心兩用,故只有靠專心致志、全神貫注、聚精會神,才有可能達到最佳效果。燕國材教授認為,“注意”是智力活動的警衛,外界信息紛至沓來后,人們不能一概接受,那么究竟對何者“閉門謝客”,就靠“注意”發揮其警衛作用。而且,“注意”還是智力活動的組織者和維持者,人們的智力活動,都因有“注意”的參與,才得以順利而有效地發生、發展和形成。
“注意”對人的一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可以保證人能及時而準確地反映客觀事物及其變化,使人能更好地適應周圍的環境。在社會生活中,人們常常關注那些含有重大社會意義的問題,從而能更好地觀察思考這些問題,根據自己對這些問題的認識來采取一定的行動。
良好的注意力能使人們集中自己的精力,提高觀察、記憶、想象、思維的效率,可以說,能集中注意力的人就等于打開了智慧的天窗,所以注意力的培養對于開發人的智力,提高學習質量與工作效率,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1.2.1.3 記憶力:智力活動的倉庫
記憶是人腦對已感知過的、思考過的、體驗過的、行動過的事物在大腦皮質的反映,并使這些事物在以后的生活實踐中回想起來,或者當它們再現時能認出來的心理過程。記憶力是智力活動的倉庫,素有“心靈之倉”之稱。
日常生活中,人們在評價人是否聰明時,也常以其記憶水平作為指標。我們把過目成誦、旁征博引、博聞強記的人稱為聰明人,而把學了就忘,遇事一問三不知者,稱為糊涂蟲。這種看法雖然片面,但也說明了記憶水平的高低對人的影響。正因為記憶是人們學習、掌握各門學科知識的必要條件,所以,記憶力的培養與提高就成為人們十分注意的問題。
青少年時代是記憶力發展的黃金時代,記憶力的發展水平不僅影響他們的學習成績,而且也是影響他們智力發展的關鍵所在。青少年的學習大部分是接受前人積累的經驗,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習大量的內容,并通過學習以發展自己的想象力與思維力。
1.2.1.4 想象力:人類知識進化的源泉
想象力是對頭腦中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
想象由無意想象、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創造想象構成。想象在人類生活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離開了想象,人們不可能有任何發明創造。科學理論的假說、設計的藍圖、作家的人物塑造、工藝技術革新等,都需要極其豐富的想象力,想象是創造的前導,想象力越豐富,創造力就越強。想象是最有價值的創造因素。
想象是智力發展的重要因素。可以說,想象是智力活動的翅膀,它是人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進行創造性活動必不可少的條件。一個人想象力豐富,思路必然開闊,智力發展水平便會有所提高;反之,想象貧乏,思路狹窄。其智力就難以發展。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劉勰在《文心雕龍》中也說過,通過它,一個人便可“思接千載,視通萬里”,也就是說,人們可以借助于想象,打破時空所限,信馬由韁,馳騁自如。
對青少年來講,這個時期正是喜歡幻想的年齡,對未來都有美好的憧憬;積極的幻想,可以成為學習的巨大動力,如幻想可以把光明的未來展現在眼前,就可以產生無盡的力量投身于學習之中。同時,想象可以把死的知識變成活的東西,可以打破知識的限制,把古今中外一切有益的東西聯系起來,使學習變得輕松愉快。想象的參與,可以提高學習的主動性與創造性。
1.2.1.5 思維力:所有智力活動的中心
思維是借助言語、表象、動作等形式,形成對客觀世界的概括和間接的認識,并在解決問題中加以運用的過程。
在智力的組成因素中,思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說是核心地位。因為觀察、注意、記憶、想象都是與思維密切聯系在一起的。在國內首次提出“非智力因素”的概念及理論、素質教育的積極倡導者、上海師范大學教授燕國材先生曾稱,思維是“智力活動的方法”。智力就好比一只鳥兒,要運用和發展智力,就必須運用思維力。掌握一套智力操作的方法即思維方法,就可以在大量信息的基礎上,積極加工,合理改造,去粗存精,提出各種新結論,以解決各種新問題。同時,思維是智力的核心,其他諸因素都為它服務,為它提供加工的信息原料,為它提供活動的動力資源;沒有思維這一加工機器的運轉,信息原料和動力資源都只能是一堆廢物。
1.2.2 影響智力的因素
1.2.2.1 遺傳因素
一般來說,父母的智力高,孩子的智力也不會低。這種遺傳因素還表現在血緣關系上,例如,父母同是本地人,孩子平均智商為102;而隔省結婚的父母所生的孩子智商達109;父母是表親,低智商的孩子明顯增加。
1.2.2.2 母乳因素
母乳中含有多種促進兒童智力發育的活性物質,特別是對智力發育有重要影響的牛磺酸比牛奶要高出10倍之多。據調查,吃母乳長大的兒童比吃代乳品長大的兒童,其智商要高出3~10分。英國劍橋大學營養學專家對30多名7~8歲的兒童做了智商測驗,并與嬰兒期的食譜進行對照,發現母乳喂養的孩子普遍智商較高,比吃代乳品的孩子平均多10分。奧秘在于母乳中含有多種可促進兒童大腦發育的活性物質,特別是一種叫作牛磺酸的特殊氨基酸,不僅能增加腦細胞的數量,促進神經細胞的分化與成熟,還有助于神經節點的形成。與牛奶相比,母乳中牛磺酸的含量高出10倍多。
1.2.2.3 飲食因素
一般來說,吃肉過多或貪吃的孩子智力會降低。不吃早餐的孩子智力會受到影響,這是因為早餐攝入的蛋白質、糖、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都是健腦的重要成分。
1.2.2.4 體重因素
體重超過正常兒童20%的孩子,其視覺、聽力、接受知識的能力都會處于較低的水平。這是因為肥胖兒過多的脂肪進入腦內,會妨礙神經細胞的發育和神經纖維增生。
另外,也有不少孩子骨瘦如柴,同樣對大腦的發育不利,進而影響智力的發育。這些孩子中除了少部分是由于疾病因素所致,大多與挑食、厭食有關。現在多數獨生子女家庭或多或少存在寵孩子的現象,不少孩子往往一日三餐不正常,零食倒不離嘴,營養不良在所難免。有研究顯示,吃早餐后兩小時參加高難度考試的學生,其得分明顯高于空腹的考生,糾正不良飲食習慣可以從堅持吃早餐開始。早餐是體內空腹一夜之后,包括大腦在內的全身各器官獲得能量補充的第一餐,吃進的蛋白質、糖、維生素、微量元素的利用率高于其他兩餐。
1.2.2.5 生活環境
生活在枯燥環境里的兒童(如棄嬰),得不到母愛及良好的教育,智商會較低。據研究調查表明,這類孩子3歲時平均智商僅為60.5,反之,處于良好環境的3歲兒童智商平均為91.8。
1.2.2.6 父母的婚育時間
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母親在23歲以前所生子女的平均智商為103.24,而在28歲期間生育者高達109.29,但29歲以上所生的子女智商又低于105,故專家建議24~29歲期間為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齡。至于男性,則以30歲左右為優。“早生貴子”與“晚年得子”對子女的智力發育皆是不利的。適宜的年齡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有充沛的精力,這對加強孩子的智力發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1.2.2.7 孩子與父親的接觸機會
與母親相比,父愛對孩子的智力影響更大,這是美國密執安大學科研人員的結論。據調查,有較多機會與父親接觸的孩子對外界刺激的敏感性、生活獨立感和學習自信心具有優勢。更多資料顯示,常與母親在一起的孩子對新奇事物興趣更濃、社交能力更強,而與父親打交道多的孩子數學成績較高。因此,父親不要將撫育孩子的責任全部推給妻子,父母親在開發孩子智力時擔當同樣重要的角色。孩子無法獲得父愛時,對其心靈、智力的打擊是無法估量的。
1.2.2.8 維生素C的攝入水平
美國營養學家曾以350多名幼兒作為檢測對象,發現其每100毫升血液中含維生素C在1.1mg以上者智商高出平均水平5分。這主要是因為人腦細胞中負責向腦輸送養分的神經管,容易堵塞變細,致使大腦缺乏營養而功能減退,維生素C可使神經管保持通暢,從而保證大腦的營養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