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走進青春期孩子的心,避開家長最容易犯的錯

1.我們是在“愛”孩子嗎?

什么是愛?愛的定義很復雜,也很神秘,很多人都給愛下過定義,都感覺不盡完美。也許愛的真正含義,很難講述得盡善盡美吧!盡管如此,筆者還是想嘗試著來寫一寫。以父母對孩子的愛為例,來聊一聊,什么是“真愛”。

小嘉是一個內向、害羞的男孩,進入心理咨詢診室的時候顯得很拘謹,他是在媽媽的陪同下一起來醫院就醫的。

“我們有什么可以幫助你的嗎?”

小嘉看了一眼旁邊的媽媽,媽媽點點頭,示意讓他自己說。

“我沒有朋友,同學們一般都有幾個‘鐵哥們兒’,可是我沒有。他們似乎也不太愛跟我玩兒,在學校的時候我總是覺得孤獨、寂寞。”小嘉低聲說。

“這種情況什么時候開始的?是一直沒有朋友嗎?”

“小時候開始就是這樣吧!有幾個朋友一開始處得挺好的,后來也變成平平凡凡的關系了。我也不知道為什么。其實我也不貪心,就想著有幾個知己,可是很難找到。然后現在就干脆不找了,一個人宅著也不錯。”小嘉說。

“那今天來到這里,我們有什么可以幫助你的呢?”

“我媽覺得這樣不好,就帶我來了。”小嘉解釋道。

“哦,好的,那么,給我們形容一下你和媽媽的關系吧!”

“我和媽媽關系很好呀!媽媽真的很愛我”,小嘉說,“現在我高二,媽媽每天早晨給我做好早餐,準備好衣服,連牙膏都會幫我擠好!媽媽很辛苦,我給她增添了很多負擔,她從來都不說什么。”

一旁的媽媽微微笑,很明顯,兒子的表述讓她很受用。

聽了這段描述,筆者心里有數了。孩子認為媽媽很愛他,媽媽也自認為很愛孩子,而孩子現在出現的人際交往困難,很有可能是這份“愛”導致的。

真正的愛,會讓孩子變成這樣嗎?恐怕不會。所以,怎樣才是真正“愛”孩子是需要每個父母去認真思考的。

? 最常見的“愛”的誤解:父母將自己的依賴性當成對孩子“愛”

從上面案例中可以看出母親對孩子的依賴性,母親用自己對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讓孩子“離不開”自己,從而自己就可以依賴著孩子,這種依賴經常被冠以“愛”之名。要知道,真正的愛是自由的選擇,家長和孩子的關系有雙方選擇的自由,絕對不是“沒了你不行”的寄生心理。

通常家長都對孩子有一定的依賴性,但是正常情況下不會任由這種依賴性無序地滋長,不會讓它控制自己的生活。比如替孩子擠牙膏這件事,在孩子年幼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會這樣做,但是當孩子長大了,有能力自己做的時候,大多數家長會讓孩子自己做,這就是健康的依賴性。而如果家長不讓孩子自己動手,替他擠牙膏直到他初中、高中,那么這其實就是家長放縱了自己的依賴性,讓依賴性控制著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親子關系變得沒有界限,不再健康,形成對孩子過分依賴的心理問題。而如果家長對孩子過分依賴,必然會對孩子各方面的成熟和發展產生負面的影響。

? 真正的愛能夠讓孩子的自我界限無限延伸

愛是長期和漸進的過程,能夠幫助他人進步,也能夠讓自己更加成熟。請審視自己對孩子的愛,是否讓孩子的自我界限得到了無限延伸?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必須先解釋一下,什么是自我界限。舉個簡單的例子,假設你是一個熱愛書法的人,你會從這個愛好中獲得無限的滿足感,為了練習書法,你甚至在周末不愿意多休息,而只愿意“舞文弄墨”,通過這個興趣愛好,你明白了王羲之的《蘭亭序》好在哪里;你欣賞到了楷書和隸書不一樣的美;你甚至對歷史有了更清晰的了解……這就是你的“自我界限”在不斷突破。

請看看孩子在家長的“愛”里面,他的自我界限有沒有突破?如果有,那么我們是在真正的“愛”孩子,如果沒有,那么一定有哪里出了問題。

心理小課堂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是生命對于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借助你來到這個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旁,卻并不屬于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而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紀伯倫)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涧县| 江山市| 灵武市| 馆陶县| 古丈县| 河东区| 清苑县| 运城市| 普兰店市| 江西省| 威海市| 贵阳市| 临桂县| 襄城县| 北宁市| 彩票| 容城县| 陆川县| 青浦区| 前郭尔| 久治县| 宜川县| 井冈山市| 盐池县| 榆树市| 东阿县| 鹿泉市| 宁津县| 阿勒泰市| 黎平县| 大石桥市| 张北县| 泰兴市| 丽江市| 枣强县| 杭州市| 南召县| 个旧市| 本溪| 丽水市| 连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