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交通與建筑
1.2.1 木船的發明
船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水上運輸工具。在石器時代(約公元前5000年)就出現了最早的船——獨木舟。后來,人們在船上裝了船槳和帆,為船提供動力和控制力。再后來又出現了用蒸汽或柴油發動機提供動力的船。現在人們用太陽能和噴氣式發動機作為船的動力,航行的速度已經可以達到50千米/時以上。
導圖

人物小史與趣事
★獨木舟
原始人類通過不斷實踐和探索活動逐漸意識到,如果把一根樹干的內部挖空,也可以在水中航行,而且航行起來更加方便和靈活。就這樣,獨木舟誕生了,這也就是中國古書中所說的“刳木為舟”。獨木舟雖然比同體積大小的原木輕,但它卻能夠承載很大的重量。獨木舟的重心較低,穩定性較好,不會像原木那樣在流水中翻滾,可以平穩地漂浮在水面上,人們只要坐在獨木舟里,就可以方便地撥水前進了。
知識鏈接
阿基米德定律(浮力定律)
靜止流體中的物體受到一個浮力,其大小等于該物體所排開的流體的重力,方向垂直向上并通過所排開流體的形心。
F浮=G排液=ρ液gV排液
獨木舟既可以用于淺水水域,又可以用于深水水域,由此可見,獨木舟使用起來非常靈活。傳說,大禹治水時就使用過獨木舟。

1960年,在江蘇省揚州市的施橋鎮出土了一艘唐代的獨木舟,長13.65米、寬0.75米、深0.56米。此船的船體狹長,船中安放了13道橫梁和坐板。據考證,這可能是在當時的端午節上龍舟競渡所用的船。在唐代,我國的內河與海洋上早已經有了聞名世界的中國式大型木帆船。這種加工精細的獨木舟有著輕便、快捷的優點,因此在當時可能作為運動賽艇之用。獨木舟的出現帶動了劃水工具的發明。獨木舟不像浮具,坐在舟上的人用手劃水前進比較困難,因此人們就造出了專門用來劃水的工具,這就是槳。最初的槳,可能就是一根樹枝或木棍。后來,人們才想辦法將樹木加工后做成槳,也就是我國古書中所說的“剡木為楫”。
在槳的使用過程中,人們發現狹長的獨木舟如果兩只并排連接起來,就可以大大提高它的穩定性。我國古代稱為“舫”的船,就是并連的船,也稱雙體船。我國古代有不少雙體船。1976年,在山東省平度縣(今平度市)出土了一艘隋代的獨木舟雙體船。在當時,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1.2.2 鐵的制造
鐵在生活中分布較廣,占地殼含量的4.75%,僅次于氧、硅、鋁,位居地殼含量第四位。鐵集中存在于鐵礦石里。為了把鐵從鐵礦石里提煉出來,首先要把礦石用高溫燒化。古時候的辦法是在地上挖坑,坑里裝上礦石和木柴,然后點火燃燒,礦石里的鐵便熔化而和石質分離流出。在敘利亞北部的特爾沙賈巴扎發現了約公元前2700年的熔鐵。
導圖

1.2.3 玻璃的發明
玻璃是一種常用材料,具有透光、透視、隔絕空氣流通、隔聲和隔熱保溫等性能。事實上,早在公元前2000年,美索不達米亞人就已開始生產簡單的玻璃制品了,而真正的玻璃器皿則是于公元前1500年在埃及出現的。從公元前9世紀起,玻璃制造業日漸繁榮。
導圖

人物小史與趣事
★玻璃的形成
約3000多年前,一艘歐洲腓尼基人的商船,滿載著晶體礦物“天然蘇打”,航行在地中海沿岸的貝魯斯河上。由于海水的落潮,商船擱淺了,于是船員們紛紛登上沙灘。有的船員還抬來大鍋,搬來木柴,并且用幾塊“天然蘇打”作為大鍋的支架,在沙灘上做起飯來。
船員們吃完飯,潮水開始上漲了。他們正準備收拾一下登船繼續航行時,突然有人高喊:“大家快來看啊,鍋下面的沙地上有一些晶瑩明亮、閃閃發光的東西!”船員們將這些閃爍發光的東西帶到船上仔細研究起來。他們發現,這些亮晶晶的東西上粘有一些石英砂和融化的天然蘇打。原來,這些閃光的東西,是“天然蘇打”在火焰的作用下,與沙灘上的石英砂發生化學反應而產生的物質,這就是最早的玻璃。后來,腓尼基人將石英砂和天然蘇打和在一起,然后用一種特制的爐子熔化,制成玻璃球,這使腓尼基人發了一筆大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