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津派旗袍:非遺技藝傳承與創新
- 梁玉華 楊洪翠
- 892字
- 2020-11-20 16:04:40
前 言
旗袍,是我國的民族服裝,是幾代手工藝人的智慧結晶,是集我國服飾工藝、美學之藝術大成,蘊含著我國悠久的特色傳統文化,是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20世紀70年代初,本人從學校步入了包括旗袍在內的華服制造行業。在老師傅的言傳身教下,我逐漸從了解、入門到掌握技藝,進而喜愛上這個行業。48年來,在為顧客服務中,我感到旗袍帶給我們美的享受和欣慰,受益多多。
旗袍,給婚禮上的新娘帶來了喜慶和幸福,給海外游子帶來了歸屬感和民族自豪,給年輕人帶來了青春洋溢,給中老年人帶來了優雅和穩重……當精良適體的旗袍和穿衣者完美地合二為一時,就會發生質的升華,人因衣而貴,衣因人而美。旗袍也是我們有血有靈魂的朋友,陪伴我們快樂生活。
當我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旗袍的懷抱,就會領略到一股親切的氣息,從“大道至簡”的款式造型,到“中國紅”“皇族黃”的色彩講究,再到“富貴牡丹”“簇錦團花”的圖案設計,無不充滿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色基因;從豐富多彩的“花扣”到美不勝收的繡花手繪,各種細節的工藝處理,無不表現了一代代師傅的智慧和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旗袍文化”博大精深,只有不斷提高我們的文化修養和審美能力,才能做好這項事業。
旗袍的誘人魅力,吸引著我們,引起我們對旗袍文化的探索欲望。一些熱愛旗袍的老顧客也紛紛向我們出謀劃策,建議我們成立專門的研究室,叮囑“千萬不能讓這么好的手藝失傳、中斷,一定要傳承下去”。
老美華的津派旗袍在2009年入選為“天津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老美華公司董事長韓志永先生對津派旗袍十分重視,從人員調動、工作室安排上都給予了極大的優待和支持。這次又安排了青年工藝師楊洪翠和我一起參與了此書的編撰工作,以深化傳承津派旗袍這一非遺項目。
追根尋源,津派旗袍是在什么樣的歷史背景、地域環境和民俗民風下形成的?津派旗袍有什么特點?它的傳統制作工藝又是什么呢?這就是此書主要探索的內容。
在編寫過程中,我們拜讀了楊成貴大師的《中國服裝制作全書》有關資料,訪問了民俗專家并得到了旗袍收藏家何志華先生提供的旗袍藏品資料,在此一并感謝,有不周之處望諒。
僅以此書獻給旗袍愛好者和同仁,以交流,以討教,以引玉。
梁玉華
2019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