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閱讀一本自己喜歡的書,那是最大的享受。閱讀這本厚重而又美觀的《津派旗袍—非遺技藝傳承與創新》更是一種對美學和天津歷史的再認識。

現在對于旗袍的說法很多,不少指的是滿族婦女的著裝,即“旗人之袍”。但也有人分析,旗袍的歷史會更遠,浸泡著中華民族傳統服裝更久的時間。但不論怎么說,旗袍的正式發展從清末到今天,已經走過了百年歷史。在這一百年中,發生了很多的演變,被更多的女性所接受并喜愛。旗袍經不斷地改良,不斷地美化,發展為直領、右斜襟開口、腰身衣長至膝下、兩邊開衩、袖口收小的現代款式。

津派旗袍應該是我國旗袍興起和發展的前沿,這跟天津在民國以來的新生活和新文化運動有關。近代歷史看天津,很多創意都在天津出現。同時,也跟天津融合西方文化有關。津派旗袍在發展中打造出了具有時代感的新女性,為天津婦女的所愛。

不可否認,津派旗袍的發展得益于當地工業的雄厚基礎—天津是北方輕工業的搖籃和領頭羊。另一個優勢就是有六百年歷史的估衣街、勸業場等,一批以服裝為業態的商業街道,催生著津派旗袍有了自己的市場和氛圍。再就是天津的老字號居多,比如老美華、瑞蚨祥等一批享譽市場的企業。

津派旗袍的誕生和這座歷史文化城市有關。天津婦女最鐘愛旗袍,認為旗袍具有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代表中華民族傳統服飾的經典樣式,也蘊涵著豐富的民族精神和獨特的價值取向。這應該說是由于天津有著民族文化的傳承,也有著能接受西方文化的包容。

有人說,旗袍是中國近代的國服,是最具中國風情的服飾符號。天津的一百年,很多的場合,以及文化和商貿、金融的交際所在,都會有旗袍出現。旗袍是天津女性在重要場合的首選服飾,能更好地體現女性的雍容、高貴、典雅。有了津派旗袍的流行,就有了對津派旗袍的研究和設計。

津派旗袍不斷地變革、不斷地探索,也促使天津女性的文化更具有外向性,更加開朗和大方,更加活潑可愛。水漲才能船高,津派旗袍的現代感,也使得設計者能夠靈活地運用染整工藝,讓現代旗袍呈現更豐富的設計效果。

我在老美華就看見過這樣的旗袍,可以說是津派旗袍的典樣:華美的牡丹刺繡、精致的對稱花形盤扣、圓潤立體的熨帖包邊,精美雅致,可說堪比一件藝術品。仔細體味,制作一件優質的津派旗袍,細分下來需要有200多個步驟,而且步步都有講究,都有嚴格的制作工藝。比如為顧客量體后,用坯布裁剪旗袍的初始模樣,還需要單獨附上一份夾雜著數字和圖案的尺寸單,深入解析旗袍不同部位的尺寸和細節;經由顧客多次試衣,逐步修正版型后,才能進行刺繡、縫制、歸拔、沿邊、盤扣等工序;半成品的旗袍要在假體上立體繃縫,縫上衣領和袖子,再進行立體燙整。前前后后一個多月,經過層層質檢后,才能交到顧客手中。在天津,就誕生過很多旗袍優秀設計師和制作者,匠心匠人。

津派旗袍經過百年的歷史熏染,綜合出了它的特色,用料顏色比較艷麗,款式得體,更為實用,普通老百姓愛穿,知識女性也喜歡。現在,津派旗袍有了很大的發展,在原有款式中增添了很多新鮮元素,如設計水滴領、圓領、低領等衣領樣式,以及更為方便、保暖的裙擺款式。老美華在旗袍設計和制作上具有領銜風范,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市場上試水的先鋒者。

百年的旗袍制作技藝和方法,不會隨著時代變遷而褪色,一批老美華的傳承者在認真堅持。前不久,我看到天津一批風姿綽約的女人穿著旗袍在五大道上行走,真是不知道是女人詮釋了津派旗袍的韻致,還是津派旗袍成全了天津女人的婀娜。那天,聽說這些穿旗袍的天津女人已經走過了世界很多地方,醉倒了眾多的外國人,她們把津派旗袍帶到了一個更大的舞臺。想來,真是她們的優雅驚艷,津派旗袍的雋永風姿才成為一道天津獨特的風景。

李治邦

文化和旅游部優秀專家

天津非遺保護協會會長

研究館員、著名作家

2019年4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原阳县| 汉川市| 中阳县| 镇江市| 西昌市| 白河县| 班玛县| 固原市| 湛江市| 个旧市| 渭南市| 志丹县| 昌邑市| 临沂市| 东阳市| 阿拉善盟| 扎鲁特旗| 商洛市| 射阳县| 扶风县| 建湖县| 曲松县| 宜都市| 攀枝花市| 莒南县| 徐水县| 大竹县| 福鼎市| 阿瓦提县| 丹江口市| 锦屏县| 丰城市| 府谷县| 卢湾区| 邓州市| 会同县| 平乐县| 正宁县| 鹰潭市| 新野县| 来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