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經動物筆記2
- 張曉失
- 1362字
- 2020-11-20 11:53:47
雉:連同野雞的名稱,一起退步

六歲那年夏天,我抱著一個紅腹錦雞的標本,拍了張黑白照片。地點是秦嶺腳下某軍隊干休所大院。
錦雞標本是我二伯父的。當時有兩只,后來我玩斷其中一只翅膀。堂姐很生氣,打了我屁股,然后用膠粘補完事。
紅腹錦雞是一種野雞,毛色鮮艷,很漂亮。與我近年在合肥野外看到的野雞不一樣。常見的野雞多為母雞,毛色有點土褐色,體形比喜鵲大一倍左右。公野雞較難發現,但容易聽到,它們躲在田野深處,叫聲是“剛!剛!”,缺乏美感。
但有了它們的聲音,田野忽然有一種神秘的鮮美味道……
雄雉于飛,泄泄其羽。
(《邶風·雄雉》)
古人把君子喻為雉,是因為野雞乃“耿介之鳥也”(《韓詩章句》)。所以它雖然在鳥類中并不顯得有檔次,卻能得到帝王的歡心??催^歷史劇的人,會注意皇帝左右侍從舉的很長像扇子一樣的東西,那可能就是雉尾扇,用野雞毛做的。

小時候我還注意到唱京劇的演員,頭上豎立兩根漂亮的毛,很飄逸,大人說是雉雞毛。朦朧中,覺得那代表身份吧?因為小人書中的孫悟空,在花果山稱王時,頭上也有兩根長長的雉雞毛飄舞。
所以我最初就沒把野雞與食品聯系起來。那時代,人們不講究野味。畢竟野雞比家雞肉少。到了今天,吃野雞會犯法的。餐館里供應的野雞,都是養殖的。有一次我在合肥紫蓬山一個小鎮餐館吃野雞,老板說這種養殖的野雞,肉不如他當年吃過的真野雞。真野雞肉燒好后,有點蓬松感,吃起來不黏糊,鮮美味道中有谷子香,不膩。我當時很生氣,因為他說的完全是一種無法想象的美好滋味,導致我眼前的野雞不堪吃了。
棒打狍子瓢舀魚,
野雞飛到飯鍋里。
——野雞橫飛的歲月,也許很貧窮,但自然生態富裕。上世紀上半葉的東北人,不愁沒野味吃。這則民謠流露的滿足感,實在令人艷羨。
想起小時候看《林海雪原》,楊子榮和土匪們在林子里吃老虎肉什么的,饞得慌。倒不是有人說老虎肉鮮美,而是他們竟然隨便就能獲得肉食。這也是發生在東北的事情。
又有一道傳統名菜叫“小雞燉蘑菇”。而在東北的森林周邊,直接用野雞燉蘑菇可能性更大些吧?兩種野味的鮮香一合并,還有哪位廚師敢說自己手藝高超呢?
白雉振朝聲,飛來表太平。
楚郊疑鳳出,陳寶若雞鳴。
童子懷仁至,中郎作賦成。
冀君看飲啄,耿介獨含情。
唐朝詩人李嶠筆下的白色野雞,是吉祥鳥兒,有鳳凰氣質。據說古人關于鳳凰的意象,就借鑒了野雞。在我的記憶中,鳳凰形象總體偏紅,與我小時候抱過的紅腹錦雞標本確有相似處。那么野雞這種鳥兒,高貴的本質不但介入了君子的形象,還上升到神話空間。
可惜它們的生活空間越來越小,連現在野外比較常見的野雞數量,也很有限,受到法律保護了。行走在田野里,能有諸多野鳥相伴,是愜意的,富有想象力的。因為忽然躥出一只野雞,撲棱棱、歪歪扭扭地從眼前飛過,一定會讓人驚喜地攆過去,叫喊:“抓住它,晚上喝酒!”

旅食繅衣館,飄蓬怳自迷。
樹橫寒霧遠,山隱古原低。
愁暮空庭雀,驚晨別野雞。
故人何處在,依約玉繩西。
——司馬光的詩中,就有一只驚飛的野雞。但里面沒有食欲,只是離別友人的淡淡憂傷在空氣中飄浮。感覺古人一生所見的野鳥是那么多,自然生態是那么優美,某種意義上,倒襯托咱今天生活退步了。
連同野雞的名稱,一起退步了——現在人不懷好意地提起“野雞”時,真的無法幻想那種“鮮美味道中有谷子香”,而是一些可憐的美女身上的化學香料。這是對具有君子和鳳凰特質的野雞的大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