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精品藥膳制作
- 范文昌主編
- 1156字
- 2020-11-19 17:49:33
第二節 清熱藥
概念
凡藥性寒涼,以清解里熱為主要功效的藥物,稱為清熱藥。
性能功效
藥性大多寒涼,少數平而偏涼,味多苦,或甘,或辛,或咸。主能清熱、瀉火、涼血、解熱毒、退虛熱,兼能燥濕、利濕、滋陰、發表等。
適用范圍
本類藥主要適用于表邪已解、內無積滯的里熱證,如外感熱病高熱、陰傷內熱、濕熱瀉痢、溫毒發斑、癰腫瘡毒、陰虛潮熱等。
決明子*
【來源】本品為豆科植物決明或小決明的干燥成熟種子。
【性味】甘、苦、咸,微寒。
【歸經】歸肝、大腸經。
【功能應用】清熱明目,潤腸通便。用于目赤澀痛,羞明多淚,頭痛眩暈,目暗不明,大便秘結。
【用法用量】9~15克。

淡竹葉*
【來源】本品為禾本科植物淡竹葉的干燥莖葉。
【性味】甘、淡,寒。
【歸經】歸心、胃、小腸經。
【功能應用】清熱瀉火,除煩止渴,利尿通淋。用于熱病煩渴,小便短赤澀痛,口舌生瘡。
【用法用量】6~10克。
【按語】無實火、濕熱者慎服,體虛有寒者禁服。

夏枯草*
【來源】本品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干燥果穗。
【性味】辛、苦,寒。
【歸經】歸肝、膽經。
【功能應用】清肝瀉火,明目,散結消腫。用于目赤腫痛,目珠夜痛,頭痛眩暈,瘰疬,癭瘤,乳癰,乳癖,乳房脹痛。
【用法用量】9~15克。
【按語】夏枯草可引起過敏反應,可導致接觸性皮炎。

地黃
【來源】本品為玄參科植物地黃的新鮮或干燥塊根。
【性味】鮮地黃:甘、苦,寒。生地黃:甘,寒。
【歸經】歸心、肝、腎經。
【功能應用】鮮地黃:清熱生津,涼血,止血。用于熱病傷陰,舌絳煩渴,溫毒發斑,吐血衄血,咽喉腫痛。
生地黃: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用于熱入營血,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熱病傷陰,舌絳煩渴,津傷便秘,陰虛發熱,骨蒸潮熱,內熱消渴。
【用法用量】鮮地黃:12~30克。生地黃:10~15克。

金銀花*
【來源】本品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帶初開的花。
【性味】甘,寒。
【歸經】歸肺、心、胃經。
【功能應用】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用于癰腫疔瘡,喉痹,丹毒,熱毒血痢,風熱感冒,溫病發熱。
【用法用量】6~15克。
【按語】脾胃虛寒及氣虛瘡瘍膿清者忌用。

土茯苓
【來源】本品為百合科植物光葉菝葜的干燥根莖。
【性味】甘、淡,平。
【歸經】歸肝、胃經。
【功能應用】解毒,除濕,通利關節。用于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筋骨疼痛,濕熱淋濁,帶下,癰腫,瘰疬,疥癬。
【用法用量】15~60克。
【按語】腎功能不全者應慎用。

木棉花
【來源】本品為木棉科植物木棉的干燥花。
【性味】苦、淡,涼。
【歸經】歸脾、肝、大腸經。
【功能應用】清熱利濕,解毒,止血。用于泄瀉,痢疾,血崩,瘡毒,痔瘡出血。
【用法用量】9~15克。

溪黃草
【來源】本品為唇形科香茶菜屬植物線紋香茶菜的全草。
【性味】苦,寒。
【歸經】歸肝、膽、大腸經。
【功能應用】清熱解毒,利濕退黃,散瘀消腫。用于濕熱黃疸,膽囊炎,泄瀉,瘡腫,跌打傷痛。
【用法用量】15~30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