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獻策
- 大周五皇子
- 點到未止
- 3680字
- 2020-10-24 02:58:29
四位閣老聽到姬啟要以當前機政要事來考較姬煜,紛紛來了興趣,都猜測起來。畢竟目前稱得上是要緊又難以解決的事情就那么屈指可數(shù)的幾件。
黃正哲突然收起笑容,皺起眉頭。自語道:“難道是那件?”
杜晦明聽到黃正哲的自語,問道:“正哲,你猜出陛下要說的事了?”
黃正哲拿起了桌上的一個文案,遞給了杜晦明。
“我也只是猜測,杜老不必當真。聽聽陛下說的,不就知道是什么了嗎?”
杜晦明接過文案,臉上的皺紋緊緊的擠在一起。
“要是這個的話,可不太好辦啊!”
這時,姬啟說話了。
“姬煜,你可知道數(shù)年前我大周反攻金朝,吞并金地一事?”
“兒臣知道。”姬煜疑惑地回答道,心想自己還知道這是父皇你登基以來最大的功績呢!說這個做什么?不能是和我炫耀吧?然后激勵自己?這么膚淺的嗎?
姬煜等著姬啟的下文。
不知道姬煜腦中對自己的編排,姬啟繼續(xù)說道。
“在原本的金地和漠北城以東的地方,戰(zhàn)火燒了兩年啊!這對百姓來說,是巨大的災難。以致于不少人背井離鄉(xiāng),逃離故土。其中的絕大多數(shù)人,來到了京城。就是容昌坊那里,那里的百姓,十之八九都是東北方向逃離戰(zhàn)火而來的百姓。”
聽到姬啟提起這件事,四位閣老十分驚訝。杜晦明低聲對黃正哲說道:“嘿!正哲,還真讓你猜中了!真是這件事!”
姬啟說道這里頓了頓,又繼續(xù)說道。
“本來的難民數(shù)量雖然不少,但還是在京城的接受范圍之內的。可是在金地,因為之前打仗的原因,現(xiàn)在缺少防范匈奴的手段。以至于越來越多的百姓不堪忍受匈奴的襲擾,逃到京城,到了現(xiàn)在,已經超出了京城的最大承受范圍了。而寒冬將至,若是不能拿出一個有效的處理這些百姓的辦法,怕是有一多半的人,都挨不過這個冬天啊!”
“所以,朕要問你的,就是如何幫助這些百姓度過這個冬天,甚至于是長久的安頓他們!”
幾位閣老都同情的看著姬煜。關于這件事,無論是朝堂之上,還是在內閣商議,都進行了不止一次,可卻是沒有一個辦法能真正的有效。這是當前最為緊要的事。
姬煜聽完,沒有立刻作答,沉思起來。
這還真是一個難題啊!京城已經裝不下這些人了。那就得想辦法把他們遷出去。去哪里好呢?荊州?兗州?……哎,對了!
姬煜思忖片刻,想到主意,原本凝重的神色放松起來。對姬啟回答道。
“父皇,可以將這些百姓遷出京城。”
“怎么個遷法呢?”姬啟等著姬煜的下文。
“既然他們本身就是金地的百姓,就將他們送回金地。采取征兵入伍的辦法,挑選其中青壯年,給他們發(fā)放棉衣,武器……,讓他們駐守金地。在我大周內新添一個第四城。在金地建造一座城池。化軍田制為軍工制,由這些入伍新兵來建這座城,也不能再叫金地了。要消除這些百姓內心金民的身份,讓他們逐漸認同我大周,成為我大周子民。就以新建城池為名。嗯……,就叫石州城如何?”
“這也不失為一個辦法。”
“陛下,臣有話說。”尹華藏在一旁上前,對姬啟行禮道。
“準!”
聽到準許,尹華藏又扭身對姬煜拱手說道。
“五殿下有所不知,這些百姓基數(shù)龐大,就算是只取青壯,恐也有四五萬人,軍餉,軍裝……都是問題。而且,臣有一事不明,還請殿下解惑。”
“尹大人請說。”
姬煜轉頭對著尹華藏說道。
“建城非是一朝一夕的事。金地一直飽受匈奴的襲擾,而且匈奴人善戰(zhàn),就區(qū)區(qū)四五萬人,還是新兵,如何阻擋匈奴的進攻呢?”
尹華藏的擔憂并非空穴來潮。這幾年來,大周的國庫幾乎為空,全靠江南的幾個富饒之地支撐。兩年滅金,代價就是將大周近百年的積蓄揮霍一空。
姬煜回禮,然后回答道。
“可調一些漠北軍,一是阻擋匈奴,二來嘛,也算是監(jiān)軍。”
“至于錢這一事,也好辦。父皇,兒臣聽說在金地鐵礦資源極為豐富,可是真的?”
姬煜話題一轉,說道鐵礦,向姬啟問道。
“不錯,除了鐵礦,還有一座金礦。可我大周目前并不缺少鐵礦,而且也沒有人手去開采這金礦。只能先放在那里了!”
姬啟說道這里,滿是遺憾的語氣。
“父皇,那些百姓,不就是人手嗎!征青壯入伍,他們的家人也就會跟去石州城。由他們在石州城附近耕作,朝廷可減免幾年賦稅,鼓勵百姓耕作。開采礦產也由這些入伍士兵去做。”
“至于軍餉,如果父皇放出要開采礦產的消息,我想那些商人,會愿意承擔這些費用的。如果父皇想將這些利潤抓在自己手里,兒臣也有辦法。”
聽到這里,四位閣老與姬啟都已經十分驚訝了。雖然姬煜只給出了一個大的方向,具體怎么實施還需要朝中大臣的多次商榷,最后才能敲定下來。可這些方法確有可行性,而且……這恐怕是對這些百姓最好的處理辦法了。沒想到這年幼的五皇子,竟然真的提出了辦法,解決了朝中數(shù)百大臣都沒有解決的問題。
姬啟又好奇地問道:“什么辦法!”
“父皇可在路引上做些文章,由父皇派人組建一支商隊,只允許這支有路引的商隊前往石州城購買鐵,金子。其他商戶要想前往,就必須加入這個商隊聯(lián)盟,商隊不對其他商戶的內部事情插手,只進行約束。久而久之,這就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啊!”
聽到了姬煜的想法,四位閣老與姬啟臉上都充滿了震驚。如果說之前處理百姓的辦法讓他們感到驚訝與嘆服,這個組建商隊的辦法就讓他們震驚乃至一絲恐懼了。一個還不到十四歲的幼童,竟能想到如此地步,難道真有生而知之者?
“好,那組建商隊的事,朕就交給你去做,朕準許你出宮,給你朝廷上的支持,你能不能做好?”
“啊?”不只是姬煜,就連四位閣老也是驚訝的看著姬啟。
“父皇,兒臣尚且年幼,恐怕……”
姬煜為難的說道。
“哼,這是你提出來的辦法,你不去做,讓誰去做?要是做不好,你就給朕在這皇宮中待到十六,再出宮吧!”
“那……好吧!兒臣遵旨。”姬煜一臉苦色的應道。
待姬煜出了勤政殿后,張德然不解地問道:“陛下,您為何讓五殿下負責此事呢?”
聽到這話,杜晦明微皺眉頭,正要為姬煜辯解。
張德然又接著說道:“當然,臣并沒有看不起五殿下的意思,僅憑今日的一番話,臣就相信五殿下有這個能力。只是……五殿下他明顯志不在此,您為何……?”
張德然的疑惑也并非空穴來潮,按照姬煜的規(guī)劃,這支商隊明顯掌控著日后京城與石州城的通商道路,誰掌控了這支商隊,誰就能躋身京城權力的中心。這么重要的位置,不說是要掌控在皇帝自己手中。也應下放給爭奪皇儲之位的眾皇子。可這五皇子明顯只想當一個聲色犬馬的紈绔,明顯志不在儲君之位啊!何苦強加給他呢?
“張大人此言差矣。”一旁的黃正哲插嘴道。
“似五殿下這等天縱奇才,若真放之任之,使這幼苗長歪,將來讓陛下以何面目去見歷代先帝啊!就應如陛下這般,給其壓力,看護他的成長。如此,促使五殿下成為我大周棟梁,乃是我大周洪福啊!”
姬啟正愁不知怎么解釋,總不能告訴張德然自己真正的想法,黃正哲就替自己回答了。姬啟滿意地看了黃正哲一眼,點點頭,面不紅,心不跳地說道:“不錯,朕就是這么想的!”
跟著姬啟幾十年的馬連,看了看姬啟,欲言又止,最后卻什么也沒有說。
…………
------------------------
“五殿下,這是您的令牌。您收好。”
蘊風閣內,內侍的人將做好的令牌送至姬煜的手中。
摸索著這個令自己向往了好久的東西,這可是通向自由的鑰匙啊!不過再一想到它提前來到自己手中的原因,姬煜突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高興了。
“好,丁卓,送送這位公公。”
“是,殿下。”丁卓答應一聲,轉身對內侍的人說道:“您這邊請。”
待丁卓、柳鈞都回到屋內。姬煜深吸一口氣。
“從今天起,本殿下就自由了,不必再每日被這皇宮所拘禁了。”
“恭喜殿下!”丁卓、柳鈞齊齊祝賀道。
“現(xiàn)在說喜,還有點早。等本殿忙完這件事就徹底自由了。目前,只是可以自由出宮而已。”
“丁卓看家,柳鈞跟我出宮。”
換好便服,姬煜憑著剛到手的令牌出了宮門,去了長安街,新北坊。
-------------------------
新北坊里有個三元酒樓,開業(yè)不到兩年,卻憑著雅致的環(huán)境,精致、美味的菜式立足在這長安街中,不說是長安街最好,卻也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了。
此時,三元酒樓中。
“曹公子,您來了。快里面請!”
看樣子姬煜是這里的常客了,一進門就被伙計給認出來了。
“嗯,你家掌柜的呢?”姬煜擺擺手,問道。
伙計看見姬煜擺手,停止了把姬煜向二樓包廂里引的動作。回答道:“在樓上呢。我去給您叫下來?”
“不用了,帶我上去找他吧。”
“唉,好嘞。您這邊請!”
這三元酒樓一共三層,一樓是廚房與大堂。二樓是包廂。三樓并不對外開放,是酒樓內部人員的地方。
“掌柜的,曹公子來了!”
伙計推開門,沖著屋內喊道。
聽到門口發(fā)出的動靜,從屋內傳來了一個中年男子的聲音。
“曹公子,您來了,怎么不早說,我好下去接您啊!”
姬煜踏步走進屋去,邊走邊說道:“行了,朱友順。進屋去,本公子有事情找你。”
“哎,小七,你守著門,別讓別人進來。公子,您請。”待這中年人走出來。才看清他的相貌。
這叫做朱友順的人,看起來三十多歲,一身玄色布衣裹著略有些肥胖的身子。圓臉小眼睛,正一臉喜悅地對姬煜微彎身子行禮。
進到屋內,朱友順親自給姬煜倒了茶水,立在一旁。
“朱友順,本公子這有一件大事需要人手。你可愿意幫我?”
“公子您說的這是什么話!我朱友順這條命就是公子您救的。您還給我銀兩,讓我開了這家酒樓。只要您有用的到我朱友順的地方,哪怕丟了我這條命,也是您一句話的事!”
朱友順拍著胸脯,眼神堅毅,一臉嚴肅地說道。
“好,在做這件事之前。我先告訴你另外一件事。”
姬煜看到朱友順的神情不似作偽。
“是關于我的身份。其實,本公子不姓曹,更不叫曹睿。本殿是當今天子第五子——姬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