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7章 唱名放榜

  • 鞘中霜色
  • 蒼源
  • 3102字
  • 2020-10-24 00:59:12

當赴考的秀才們玩得百無聊賴之際,武昌貢院里卻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按照朝廷的科考規定,為了防范作弊,閱卷之前必須“糊名易書”。所謂“糊名”,就是現場監考人員在收取試卷之后,首先將試卷交給彌封官,把考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貫等折疊掩蓋起來,用空白紙彌封后,再加蓋騎縫章。“糊名”之后,還有更重要的一道程序,即“易書”。就是安排謄錄人員,將彌封后的試卷如實地重抄一遍。謄錄試卷統一使用朱砂紅筆,以區別于考生原來的試卷,故將考生應答試卷稱為“墨卷”,謄錄試卷稱為“朱卷”。“朱卷”所用的紙張、墨水顏色均要一致,以防閱卷官員作弊。謄寫完畢后,還要對讀,由對讀官將墨卷、朱卷一起交給事先指定的對讀人員校對,校對無誤后,要將謄錄手、對讀生的姓名、籍貫標注在墨卷的末尾,以備查驗,然后由對讀官在試卷上蓋章。糊名易書之后,才能進入真正的閱卷程序,所以真正的閱卷時間相當緊張,名曰七日,實則不過三四天而已。

在主考官劉健的督促下,所有闈官不分晝夜,各盡其責,總算趕在八月二十四日深夜完成了閱卷、薦卷、錄取等項事宜,明日便可謄錄放榜、敲鑼報喜了。

……

八月二十五日這天,沉寂了幾天的貢院門前又開始熱鬧起來。湖廣布政使司依照舊例,命人在貢院門口設置了荊棘,以防落第者闖入貢院,騷擾唱名謄錄;“騰蛟”、“起鳳”兩坊之間的廣場上,十數個頭戴紅纓帽子的報子一手牽著高頭大馬,一手提著銅鑼,靜靜站立;成群的市井閑人,早已選好地形,散坐在廣場四周,不為別的,就圖一睹三年一度的科舉勝景。

久等不耐的應試士子們,臨近發榜之日,油然生出“近鄉情更怯”的感覺,失去了平日的鎮定:有人輾轉反側、通宵不眠,有人燒香打拜、誦經念佛,有人坐立不安、引頸翹望,有人喃喃自語、狀若癡迷。

沈靈珊雖然沒有參加鄉試,卻記掛著義兄的功名。八月二十五日這天,巳時不到,便帶著蕊珠,一身公子裝束,早早來到“聚緣旅館”,要陪同陳文祺度過這不知是喜是悲的一天。

陳文祺雖是信心滿滿,對自己的答卷甚有把握,但也設想如若不入閱卷官的法眼,即便是錦繡文章,也不得“薦卷”,名落孫山不是沒有可能。雖然朝廷規定允許落第考生可以查卷,但那是明日黃花,于事無補。想到自己畢竟只是第一次赴考,今后還有許多機會,不在乎一時一事的得失。因此,雖然也有些許期待與不安,但依然鎮定如常,借與沈靈珊討論拳腳功夫來消磨時間。

翁雋鼎等同住“聚緣旅館”的同年,陸續聚到陳文祺的房間。自那日泛舟東湖之后,陳文祺儼然成了眾人的頭領,有事無事總愛與他攀談。

“陳年兄,怎么連香都沒有焚啊?我可是燒了三次高香啦。”秦嵐說道。

陳文祺笑著說道:“秦年兄,要燒高香也得在考前燒啊,現在燒香不嫌遲嗎?”

翁雋鼎與秦嵐同住一房,說道:“他呀,日日在燒呢:考前燒香禱告菩薩保佑出題不要偏;考后燒香禱告菩薩保佑卷子能對閱卷官的口味;發榜燒香禱告菩薩保佑謄錄官不要寫錯名字、報子不要走錯旅館。”說得眾人哄堂大笑。

“笑什么笑?因名字搞錯而落第的事情不是沒有發生過。本朝永樂二十二年殿試,原擬第一名是孫曰恭,成祖老皇爺一看名單連連說,不行不行,孫‘暴’怎能做狀元?(古人是直行書寫,曰與恭連起來,看著就像個暴字)最后硬是將第三名邢寬點為狀元。你們說孫曰恭虧是不虧?哎呀,還要去上炷香,菩薩保佑不要將我的名字錯成秦山風了。”說罷匆匆跑出房去。

眾人又是大樂,他這一鬧,氣氛卻是輕松了許多。

“都到巳末了,怎的還無動靜?” 坐在一旁久未吱聲的魏超鵬自言自語似地嘟噥了一句,起身走到門外,向貢院方向望去。

“魏年兄有些沉不住氣了。” 翁雋鼎打趣地說道。

“你能沉住氣嗎?”魏超鵬正色說道:“我輩苦坐寒窗多少載,不就是為了今日這龍門一跳嘛?跳得過出人頭地、衣錦榮歸,跳不過無地自容、羞愧難當。說真心話,今日這榜,既盼它放,又怕它放,橫豎讓人揪心啊。”

的確,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一日之間冰火兩重天,任誰也淡定不了。

“唉,說什么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依我看哪,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糟。”焚香轉來的秦嵐附和似地說道。

“秦年兄又如何發此感慨?”翁雋鼎不解地問道。

“都說十年寒窗難坐,可誰又知發榜一日難捱?未發榜之前,一個個急得抓耳撓腮、憂心如搗,盼著早早放榜;及至桂榜高懸,自己又名落孫山,頓時心如死灰、自慚形穢,哪里還有‘讀書高’的得意?”

“秦年兄也不必過于悲觀,即使今科不能中榜,三年以后自當重來。年復一年,總有高中之時。唐代孟郊,屢考不中,四十六歲時才中進士,他寫‘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就是描述他好不容易中舉的心情的;又如唐代辛未科狀元尹樞,及第時已逾七十高齡。退一萬步來說,即使屢考不中,也不算枉讀詩書。前朝許多飽讀詩書、有經天緯地之才的名人如李白、杜甫、孟浩然等,雖然沒有進士及第,卻是詩書傳世、名垂青史,等閑進士、孝廉哪堪與之相比?”翁雋鼎半是勸慰、半是豪氣地說道。

正當大家高談闊論的時候,店小二自外邊一陣風似的跑了進來,高聲喊道:“來了,來了,開始唱名填榜了。”

眾人側耳一聽,隱隱約約聽見馬蹄“得得”、銅鑼“嘡嘡”,報子開始報喜,果然是已經唱名填榜了。

按照科考制度,放榜之日,正副主考、監臨、房官、提調、監試等闈官必須齊集公堂,對照中試的“朱卷”拆開“墨卷”的彌封,核實中試者姓名、籍貫;核實無誤后交書吏唱名,兩名謄寫官員根據唱名,一個填寫報條,一個填寫正榜。報條寫畢,傳給貢院門前等候的報子,報子帶著報條,騎馬敲鑼到中舉的人家(寄宿旅館的士子中舉便到旅館)報喜。正榜由第六名寫起,末名寫完后再提寫前五名,由第五名倒寫至第一名,謂之“五經魁”。

馬蹄聲漸近漸響,“聚緣旅館”的士子們既興奮又緊張,不知這第一個報的是誰,都漲紅了臉、瞪直了眼擠到門口等待。

“來了,來了。”有人壓抑著嗓音說道。一匹頭上扎著彩綢的雪白駿馬,長鬃飛揚,四蹄翻騰,箭一般向“聚緣旅館”奔來。眾人凝神屏息,生怕漏聽了中舉之人的姓名。不料那馬并未停歇,自“聚緣旅館”門前疾馳而過,在不遠處的“同福客棧”長嘶而立,報子翻身下馬,手舉報條,高聲喊道:“喜報——,方府老爺方緯才應己酉科湖廣承宣布政使司鄉試,高中第六名舉人——”。話音一落,那邊轟然響起歡叫聲、鼓掌聲,緊接著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地響個不停,如星的紅點一顆顆炸裂開來,縱高竄低,歡快地跳躍。

“同福客棧”的鞭炮聲引起了無數的共鳴。霎時間,武昌城內的馬蹄聲、銅鑼聲、鞭炮聲、喝彩聲此起彼伏,不絕于耳,刺鼻的火藥味、檀香味彌漫大街小巷。從響起的鞭炮聲來看,唱名登榜速度很快,不到一個時辰,估摸已經有數十人接到了喜報。

說也奇怪,武昌城處處熱鬧非凡,唯獨“聚緣旅館”出奇的平靜,直到現在,竟無一張報條送到這里。正在眾人如芒在背、如坐針氈的當口,門外又傳來馬蹄聲、篩鑼聲,大家只當又是路過的報子,并無一人起身。然而這回有些不同,馬蹄聲、銅鑼聲到門口嘎然而止,接著便聽到報子的聲音:“報喜——,秦府老爺秦嵐應己酉科湖廣承宣布政使司鄉試,高中第三十七名舉人——”。

眾人一聽,炸開了鍋似的跳起來,拉著秦嵐就往外跑。秦嵐更是興奮莫名,雙手顫抖著接過報子手中的報條,瞪大雙眼望著報條,連聲說道:“秦嵐,沒錯,這上面寫的就是秦嵐。”看那神色,名次排前排后并不重要,姓名沒錯就阿彌陀佛了。

眾人見他只知高興,忘了其他,就有人提醒道:“秦年兄且留待以后慢慢高興,報喜官人還等著賞銀呢。”

“對,對。你們看我,光顧著高興,差點忘了正事。”秦嵐說著,跑回自己的房間,拿了五兩銀子塞給報子,報子接過銀子,說聲“謝秦老爺”,跨馬而去。

這時店家拿出早已準備的鞭炮,掛在門前的樹上,“噼里啪啦”的燃放起來。眾人紛紛走上前來與秦嵐道喜,秦嵐還禮不迭。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秭归县| 册亨县| 基隆市| 孝感市| 洪江市| 兴城市| 会泽县| 吉安市| 多伦县| 鄂州市| 五峰| 南乐县| 邢台县| 卢氏县| 喀什市| 什邡市| 大同县| 德江县| 潞西市| 元氏县| 嘉荫县| 苏尼特右旗| 靖州| 永济市| 沙田区| 高阳县| 祁门县| 龙泉市| 新干县| 建平县| 手游| 平安县| 桐梓县| 老河口市| 靖边县| 南部县| 东至县| 平陆县| 华宁县| 集贤县| 乌鲁木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