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賺錢買菜
- 大唐食王
- 李家小小白
- 3993字
- 2020-10-12 13:32:55
第九章 賺錢買菜
李小白回到房中,從包里拿出兩個已經發了芽的土豆,丟給跟在自己后頭的李太白。
李太白趕緊接住,兩只手捧著,像是怕土豆突然就不見了,這等形狀的糧食,確實前所未見。
“這個叫土豆的,確定能畝產四千斤?”李太白小心翼翼地問到。
“你若是不信,可以先把土豆試種一下嘛。”
“如何試種?”
李小白將土豆怎么用盆栽的方式種植一一解釋給李太白聽,還很仔細地解答了李太白的問題,等到他終于了解了全部,就起身趕人。
“好了,我已經把我知道的全部告訴你了,你也可以現在就動身回長安,中途你就可以找大缸把這兩個土豆先種起來,等到了長安,估計再過一兩個月就能收獲了。”
“這么快?”
“嫌快?那你慢慢種就好了,少澆點水少施點肥,應該會慢不少的。”
“那怎么可以,自然是越快越好,這等祥瑞,也許可以讓天下再無餓死之人,自然是越快越好。”
土豆真的可以讓天下再無餓死之人嗎?如果天下人都種,也許可以,但是朝廷會允許嗎?李小白覺得夠懸,但他還是得把土豆獻上,他要通過土豆和朝廷形成一種聯系,但是他現在又不能自己去長安獻寶,不然他相信以他沒有身份沒有背景貿貿然前去,只會被關進牢中詳加查問,所以他現在就在鋪路,先把李白送上去,這樣他去了長安,才會有人引薦。
李太白還是走了,懷抱著土豆,臉上洋溢著蕩漾的笑容,也不知他是不是會去福滿居借盤纏上路,這些李小白可就管不著了,他正在指揮邱多福和陳小二徹底地清潔廚房。
“那里,那里,對,拿水直接沖洗,再沖一遍。”
李小白指揮著邱多福在沖洗廚房中的灶臺,這里臟得太不像話了。
陳小二剛剛拖了好幾遍地,現在正趴在院子的石桌上休息一會,邢掌柜和李小白站在一起,他還是十分不解,李小白為什么執意要把廚房清掃得如此干凈作甚,客人們又都看不見。小丫確實是個好姑娘,默默地為邱多福端水送抹布,他們兩看來很有戲啊。
“小白哥哥,今天我們還能吃到你昨天做的那些菜嗎?小丫又從他爹那拿了條草魚來。”陳小二吞著口水對正在指揮的李小白說道。
“等會我和邢掌柜去把賒欠的銀子先還上,再看著買什么菜,再決定做什么,至于水煮魚嘛,倒是可以再做做。”
陳小二聽到李小白說可以做水煮魚,連忙對正在干活的邱多福和小丫喊道“多福哥,大廚哥哥說今天還會做水煮魚,小丫姐姐也留下來一起吃吧,你給多福哥哥送了那么多次魚,怕是也沒吃過那么好吃的魚。那應該是最好吃的魚了。”
小丫聽說什么水煮魚竟然是最好吃的魚,對邱多福詢問道“比聚仙閣的清蒸桂魚還好吃嗎?”
邱多福點了點頭,說道“比那家好吃千百倍。”
李小白知道留下的邢掌柜、邱多福、陳小二對聚仙閣都很不爽,所以邱多福說比他們家好吃千百倍,李小白卻不信,聚仙閣要是沒個兩把刷子,也不可能在這兩年內打得太白樓滿地找牙。
而且清蒸桂魚這道菜,在后世也有,只是不知現在的做法有什么不一樣,不過一道名菜能傳承這么久遠,必然有它 的獨到之處。
李小白看著小丫,今天還沒正式跟她打招呼,早上刷牙的時候原本是想跟她說幾句的,可被邢掌柜當成了羊角風發作,后來也沒顧得上。
“小丫,怎么你經常拿魚來犒勞多福嗎?你家是捕魚的,還是賣魚的?”
小丫臉頓時通紅,羞得沒有說話,邱多福也是有些害羞。倒是邢掌柜笑著替他們回話“小白,你有所不知了。小丫和她姐姐小妞前些年老家遭了難,和家中父母失散,來到成都,我見她們姐妹兩可憐便收留下來做了一陣子雜工。后來她們有一次去菜市買魚,卻正好碰到了正在那里賣魚的父母和哥哥,這才一家團聚,小丫也就回到父母身邊,幫家里賣魚去了。”
只怕是太白樓發不出工錢,不得已才回去的吧。李小白猜到。
“原來是職場戀愛。”
李小白又蹦出一句大伙都聽不懂的話來。看了看他們的年紀,這都還是青少年啊,不由得勸了一句“你們現在年紀還小,還是等個五六年再結婚好了。”
邱多福卻冒了一句“再等五六年,她爹早把小丫給嫁了。”
小丫的臉色似乎也不太好看,像是有什么心事,聽了邱多福這一句,也不說話。
魚,賣魚,捕魚!對了,也許可以試試一樣零食來賺點錢買菜。
李小白興奮道“小丫,你家中賣的魚都是自己捕的嗎?還是從捕魚人那里收來的?”
小丫雖然心事重重,可還是很有禮貌地回答道“一般都是爹爹和哥哥一起去捕的,偶爾也會從別人那收一些。”
“那那些小魚仔,你們都是怎么處理的啊?”
“小魚很多捕上來,沒多久就死掉了,也很少有人買,都是自己家燉著吃一些,送掉一些,還有些就只有丟掉了。”
丟掉?那就是不值錢啦!
“OK,就是這個!”李小白打了一個響指,高聲叫道。
大伙都不太懂李小白在興奮什么事情,只是覺得他好像很高興,像是解決一個什么困難一樣。
“小丫,待會,我和邢掌柜一同去拜訪你爹,你先回去跟他講一聲,我們要跟他做一筆生意。”
“做生意?跟我爹?是要買魚嗎?可是。。。”小丫也知道現在太白樓拿不出多少錢了,之前因為邢掌柜的緣故,家里還賒了太白樓一些魚。
李小白明白小丫的意思,做了個讓她安心的手勢,道“小丫你放心,我們還剩下幾兩銀子,肯定會付錢的。”
聽到太白樓會付錢,小丫也沒那么擔心了,畢竟她夾在中間也不好做。答應了一聲,小丫便先走了。
看著邱多福一直目送小丫離去,李小白一把拍在他的肩膀上,道“放心好了,我會把小丫給你帶回來的。等以后太白樓做大了,你們都是太白樓的骨干。”
邱多福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骨干是什么意思他不知道,可把小丫帶回來和太白樓做大,他懂啊,這都是好事啊,好事自然是要點頭的。
看到廚房已經清潔得差不多了,里面的味道也基本消散了,囑咐邱多福和陳小二再按剛才吩咐的步驟清潔一遍,就可以休息了。而李小白約上拿了錢的邢掌柜,就前往菜市,先還錢,再談生意。
邢掌柜還是一幅精力旺盛的樣子,前路帶路也是走得飛快。李小白在后頭確實慢慢悠悠,他還在欣賞著這條錦里長街的古韻古味。
兩邊的門市、小攤傳來叫賣聲,腳下的青磚古路顯得有些凹凸不平,從旁邊匆匆而過的行人,或是看中了什么,停下腳步,與老板在討價還價。這一切的一切,在李小白的眼中顯得模糊而又真實。
這到底是時空的轉變,還是時間的倒退呢?
沒有答案。
經過了聚仙閣,雖然還沒到飯點,可已經來了不少人里面了。現在李小白還沒有任何本錢來跟聚仙閣打對臺,只是在外面駐足看了幾眼,就離開了,倒是邢掌柜看得久一些,像是看到了什么熟人,嘴里還念叨了幾句,只是李小白沒有聽清。
又走了一段距離,看到了福滿居的招牌,看來聚仙閣選的地方很刁鉆啊,就選在太白樓和福滿居的中間位置,這是想把兩家都吃掉吧。
李小白在外面往福滿居里面看去,沒有看到自己想見的那個身影,看到福滿居的生意比之聚仙閣應該也是差了不少,現在里面的人也就三幾個,也許合縱連橫是拉近兩家或者兩人的大好時機。
李小白奸笑了幾聲,在邢掌柜的疑惑中,繼續向菜市走去。
走了好一陣,才走到菜市,都快要離開這條錦里長街的范疇了,這個菜市乃是城南唯一的所在,只是當李小白來前一看,也就是個小縣城菜市場的規模,不過倒是沒有那么雜亂。
隨著邢掌柜一起,先去了拖欠買菜錢的幾個鋪位,告了聲得罪,再把銀錢送上,大伙愿意賒欠,一是太白樓也是大酒樓,二卻是沖著邢掌柜的面子,他可是老好人了,誰有些什么難,他都力所能及地進行幫襯,這才有了極好的人緣,現在人家既然把錢都還上了,而且邢掌柜還一口一個得罪的賠禮,大家也沒有話說,只能說下次再來光顧了。
至于他們是真心還是假意,這個也無需深究,人活著還是不要什么都弄得那么明白。
不過現在李小白卻很明白,眼前這個須發都已灰白的老漢,確確實實是一個道德極為高尚的人,他怎么也不忍心讓這樣一個人失去他的工作,他一定要把太白樓搞起來,讓邢掌柜不再彎下他的脊背來向別人因為欠錢而賠禮道歉,這不應該是一個幫助了那么多人的人應該得到的!
李小白堅信:好人必定會有好運的。
除了小丫爹的魚攤還有半兩銀子未清,其余的都已經還了。兩人就來到了魚攤前面,現在魚攤的生意一般,只有二三個客人在翻檢著,李小白知道,其實他們家的大主顧是大酒樓,以前因為邢掌柜的關系,一直給太白樓供魚,后來太白樓不行了,不知現在給哪家酒樓供貨。
小丫已經把李小白和邢掌柜的來意都告訴了她爹,聽兩人是來還錢的,她爹還是很高興的,而且聽說太白樓會重整旗鼓,想著能不能繼續給他們供貨,于是把他們二人請回到家中,他們就住在菜市不遠的一個棚屋之中。
路上,邢掌柜也給李小白簡單介紹了一下小丫家中的情況,小丫她爹叫做周大興,在老家的時候就是自己養魚的,小丫娘叫做周劉氏,哥哥叫做周杰,終日游手好閑,姐姐叫做周小妞,現在在聚仙閣做雜工。
聽到她姐姐居然跑到了聚仙閣,邢掌柜說起她,卻不是很氣憤,李小白表示詫異。邢掌柜解釋說,他知道小妞本來是不愿意去的,只是她哥哥周杰游手好閑,連個媳婦都說不上,太白樓開不出工錢,只能去了聚仙閣做雜工,不然家里就要把她嫁人了。
原來也只是個可憐人。
來到周大興的家中,他家里的魚腥味比魚攤上還要重,李小白也是適應了好一會才勉強能開口說話。
“周大叔,這次我和邢掌柜前來,一是還清前賬,二呢,是想跟周大叔做一筆長久的生意。”
周大興身上帶有小販特有的那種精明,嘴上說著前賬不著急,都是熟人,再周轉一段時間也沒什么不可以,可眼中一直在打量邢掌柜什么時候掏錢。
李小白明白,不把前賬結清,很難繼續談下一樁生意。便示意邢掌柜把錢給他結清。
其實這一筆賬很欠了一段時間了,周大興也不好意思去找邢掌柜催賬,畢竟人家救了自己的兩個女兒,可心里卻一直惦記著。見到邢掌柜果然拿了錢出來,數了六百個銅板交給自己,周大興這才放下心來。
“聽聞,周大叔都是自己捕魚的,卻不知一日可以捕多少這般大的小魚呢?”一邊說,李小白還拿手比劃了一下魚的大小,表示只有三分大小,也就是10厘米左右。
周大興想了想,說道“大郎莫不是要跟我買這些小魚仔吧?一日倒是捕得不多,我們都把網子空隙做得比較大,都是為了捕一些大魚的,小魚仔也值不了幾個錢的,大郎要是要的話,我就捕一些來送給大郎。”
李小白卻搖了搖頭,道“我要一百斤,你也送給我?要一千斤一萬斤,甚至更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