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章
環境規制誘導性創新對環境效率影響

隨著中國經濟飛速增長,環境問題日益突出,以環境保護優化經濟增長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路徑。目前,嚴格的環境規制是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的重要工具。傳統的經濟學家認為嚴格的環境規制對企業競爭力產生不利影響,但Porter和van der Linde提出,雖然嚴格的環境規制使企業成本上升,但規制也可以誘發創新并最終彌補環境規制帶來的成本,提高企業競爭力,這就是著名的波特假說。很明顯,波特假說描繪了環境規制為環境與經濟可持續發展帶來的美好藍圖,實現社會與經濟的雙贏。然而,由于波特并沒有提供環境規制帶來的成本與收益的分析對比,使得雙贏局面的實現一直受到許多學者的質疑。迄今為止,大量的文獻實證研究了環境規制對成本、利潤、全要素生產率以及生產效率的影響,但結論并不一致。波特假說實現的關鍵在于環境規制誘導的創新能有效促進績效的提升,但在已有文獻中深入分析環境規制誘導性技術創新作用的相關研究還較為缺乏。

技術創新包括產品創新和工藝創新,環境規制對兩種類型的技術創新都產生影響。環境規制誘導下的產品創新和工藝創新目的都是減少企業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產品創新可通過將環境因素考慮在內來提高產品設計水平和產品質量,從而使新產品有別于其他產品,獲得更高的邊際收益。而工藝創新不僅最小化生產中的浪費,而且還可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工藝創新降低了環境污染程度,減少了資源支出,可獲得低成本優勢。因此,環境規制誘導的創新不僅可以降低污染,減少環境的外部性,而且還可以提高生產率,增加企業競爭力。新產品的推出以及產品生產效率的提升可以彌補環境規制帶來的成本,甚至增加企業利潤。因此,分類型研究環境規制誘導的產品創新或工藝創新對環境效率的影響對促進經濟與社會的同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以上分析可知,深入研究環境規制及其誘導的技術創新是否促進了環境效率的提升可對中國各省份環境效率的提升提供理論依據。另外,政府實施環境規制的目的是實現環境與經濟的雙贏,因而進一步分析環境規制誘導的技術創新是否擠占了非環境規制誘導的技術創新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本章內容將從成本與收益的視角探索環境規制及其誘導的創新對環境效率的影響,深入分析環境規制誘導的產品創新和工藝創新在環境效率提升中所起到的作用,為中國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增長的雙贏提供參考。

已有文獻在度量產業績效時多數是從經濟產出的角度,忽略了非期望產出,使原有的評價不再適合指導企業實踐。目前,有少量文獻將環境因素納入評價模型,構建了新的評價指標即環境效率,并應用到產業績效或效率評價中。本章也充分考慮環境因素,采用環境效率指標對產業績效進行評價。根據波特假說,環境效率的提升依賴于環境規制誘導的技術創新。本章將首先分析環境規制對綠色技術創新的影響機理,然后從環境規制及其誘導的技術創新對環境效率的影響以及環境規制與技術創新的關系兩個方面回顧相關文獻并提出研究假設。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阳县| 南部县| 万全县| 庐江县| 镇江市| 宁化县| 固安县| 道孚县| 万宁市| 北海市| 高州市| 桂林市| 资兴市| 长武县| 米泉市| 进贤县| 扬州市| 桦川县| 长武县| 慈溪市| 印江| 鄂州市| 东乌珠穆沁旗| 吉安市| 定日县| 义马市| 白沙| 汶上县| 娱乐| 宝丰县| 东乡县| 本溪| 寿宁县| 巴马| 高唐县| 诸城市| 宣恩县| 平山县| 新泰市| 怀集县| 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