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清華簡的搶救性保護

清華簡順利運抵學校后,如何進行保護清理的問題立即擺在了學校領導的面前。由于當時學校已經開始放假,有關部門一開始計劃在暑假里對竹簡只加以基本維護,于是安排工作人員每天對竹簡進行檢查,觀察竹簡的變化情況,撰寫工作日志,定期更換浸泡竹簡的蒸餾水,準備等9月份開學后再正式開展竹簡的清洗整理工作。

7月16日,工作人員檢查竹簡時,竹簡看上去與剛到時的狀況沒有什么區別,一切正常。

7月17日,上午9點,工作人員進入竹簡保護室,對竹簡進行正常的觀測檢查。在浸泡有竹簡的4號器皿內,工作人員感覺到粘在竹簡表面的一些白色粉狀物面積似乎有所擴大,而且似乎變得更白;7號器皿內也有一些類似情況,但較輕微;個別器皿中還有一些異味。工作人員馬上向學校領導及專家進行匯報,學校有關部門領導立即趕到現場,安排實驗人員對浸泡竹簡的液體進行了提取,交清華大學分析中心進行檢測。當天晚上,檢測結果出來,4號器皿中的白色物體證明是活體的霉菌;而有異味的液體中磷酸根離子的含量明顯偏高。大家得知這一檢測結果后,心頭一緊。霉菌是竹簡最大的敵人之一,因為竹簡是纖維質地文物,它的細胞內含有碳水化合物和芳香化合物,這些物質又是微生物的良好營養物,竹簡在高溫、潮濕的條件下極易滋生霉菌,這些霉菌會對竹簡有很大的破壞作用,甚至會毀掉竹簡,而含有磷酸根離子的液體則極易滋生霉菌,情況十分危急。

7月18日,學校研究決定,立即改變原有的工作計劃,馬上組織專家進行竹簡的清洗工作。學校領導同時指示文科建設處切實負起責任,做好組織協調和后勤保障工作,文科建設處在蘇竣處長的帶領下,立即組織了一個精干的團隊,為清華簡的搶救性保護和研究提供最強有力的支持。

7月19日,竹簡的搶救性清洗保護工作正式開始。整個清洗工作由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的趙桂芳、李均明兩位研究員負責,他們從20世紀70年代起就一直參加國內各種竹簡的清理保護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整個清洗工作由趙桂芳、李均明兩位先生和筆者組成的三人小團隊來完成。

這一搶救性清洗保護工作困難重重。

清華簡系流散文物,在抵達學校時,原有的保存形式主要有兩種:大部分竹簡系數十枚或上百枚一堆,用保鮮膜多層包裹;還有一部分是用新竹片作襯托,把竹簡放在其上,然后一枚一枚用保鮮膜纏繞包裹,兩頭還用塑料膠條固定。這種保存方式實際上并不符合飽水竹簡保護的要求,只是注意到不讓竹簡干燥,進行了保濕,但沒有考慮到飽水竹簡在飽水密閉情況下微生物會滋生繁殖。另外,用新竹片作為竹簡的托板并包裹在一起,對竹簡的保存尤為不利,因為新竹材在沒有處理之前也是微生物滋生、蔓延的溫床,新竹片和竹簡放在一起互相感染,會造成竹簡生霉,導致竹簡受到進一步損害。

飽水竹簡本身的清洗也有很高的要求。竹簡距今已經兩千多年,在墓葬中一直被水浸泡,在地下水、微生物、酸、堿等共同作用下,竹簡吸飽了水分,強度降低,竹材內的纖維素、半纖維素大部分降解,竹簡朽軟脆弱。由于水的存在,竹簡雖然仍能保持著完整的外形,但是輕輕一碰就有可能毀壞斷裂。如果打一個形象的比方,這些竹簡就像是在開水中煮熟了的面條一樣,外形雖然看上去還十分完整,但是卻極其“嬌嫩”,“不堪一擊”。另外,竹簡在墓內浸泡過程中,竹簡內部及其表面積累了很多無機物和有機物,一些污物甚至已經在竹簡表面形成一層堅硬的外殼,很難去除。

清洗竹簡的最關鍵之處是要保護竹簡上的文字。竹簡的精華就在于寫在竹簡上的文字,因而要不惜一切代價加以保護。如果竹簡上面沒有文字,就只不過是一堆朽爛的竹片,毫無價值。但是,竹簡上的文字系用墨書寫,在經過兩千多年的浸泡后,墨汁中的防腐劑和膠黏劑已經老化,上面的墨很容易脫落。清洗工作既要去除竹簡表面上的污物甚至是污物結成的硬殼,又不能讓字跡損壞,加上竹簡本身又極度朽爛,用力不當就會受到損壞,因此這一清洗工作要求工作人員精力高度集中,不能有任何的疏忽或閃失,否則就會出現災難性的后果。在清洗竹簡時,手的用勁要適度,用力太大會損壞竹簡和墨跡,用力太小又無法把竹簡表面的污物去除,所以把握好力度非常重要,那些力氣大、下手重的人是絕對做不好竹簡清洗工作的,會給竹簡帶來很大的損傷;與此同時,清洗的工具也需要慎重選擇,太硬的工具會把墨跡損壞,必須盡量挑選使用一些柔軟的工具來清洗竹簡。

總體來說,這一搶救性保護工作的目標就是對清華簡進行清洗、去污、去霉、殺菌,使清華簡擺脫危險的處境,消除可能存在的任何隱患,為今后竹簡的照相及日常保養打下堅實的基礎。(6)

清洗工作的第一步是要去掉保鮮膜。

清華簡被盜掘流散的這段時間里,被人包裹上保鮮膜,有些簡還用現代竹片襯托,在兩端用膠帶纏上。要清洗竹簡,首先必須把這些人為的東西去掉。這一過程需要細致耐心地操作,才能順利無誤地取出竹簡。工作人員把包有保鮮膜的竹簡放進浸有純凈水的搪瓷盤中,用手輕輕把一頭的膠條按包裹的反方向打開,用力適當,慢慢將它全部揭掉,然后再從另一方向同樣輕輕打開膠條,這時可細心查找保鮮膜的邊緣,找到后從一側慢慢揭開,從保鮮膜的一頭向另一頭推進,一層一層地展開,打開幾層后,看到兩頭保鮮膜的折痕,小心地用剪刀剪掉兩頭多余的保鮮膜,繼續展開,當快要露出竹簡時,要十分小心慢慢地揭去保鮮膜,用原竹片為托板把竹簡放進純凈水中,把托板和保鮮膜取出,這項工作方可結束。

清洗工作的第二步是去除竹簡表面的污物。

竹簡在地下埋藏的過程中,許多污垢已經牢固地粘附,形成厚厚的一層,很難去除,只有用水浸泡,小心去除這些物質,竹簡才能還原本來面目,同時消除產生病害的隱患。但是,竹簡去污是一件難度很大的工作,也是搶救性保護過程中的核心工作之一,因為竹簡和上面的文字實在是太脆弱了,一不小心就會造成傷害。因此,這一工作要求工作人員要懂得文物保護的原則并具備基本的保護常識,同時有參與過竹簡保護的經歷,特別是要求工作人員有高度的責任心,工作細心、動作輕柔,哪些東西要清洗去除、哪些東西要用心保護,要做到心中有數;有字跡的地方不要觸及,要千方百計保存好竹簡上的文字;對于竹簡上的一些特殊現象,如殘留的絲線、編繩的痕跡等,也都要想方設法予以保護,留下第一手資料。除了對工作人員有很高的要求外,使用的工具也要慎重選擇,清洗時要使用最軟最細的毛筆、精心修整過的小竹片等工具,輕輕除去竹簡表面的污物。由于飽水竹簡不能離開水,因此這一清洗過程始終需要在水中進行。但是由于清華簡非常細長,竹簡又很薄、很窄、很軟,要把竹簡從存放的器皿中放到清洗的盆中時,移動難度是相當大的,因此在移送竹簡的過程中,工作人員自制了一些特殊的托板,墊在竹簡的下面進行移送,并利用浮力把竹簡放在托板上面來清理,效果較好,但是這樣一來又增加了操作時間和難度。由于清洗工作難度很大,一般情況下一個人一天只能清洗十幾枚竹簡。清洗過程始終要在水中進行,水的反光加上眼睛和精力的高度集中,使得視力受到很大的影響。3個月的清洗工作順利結束后,筆者不僅感覺體力透支,而且視力也下降了很多。

在清洗過程中發現,清華簡中有些是兩枚或數枚粘連在一起的,需要把它們分開。這個工作也需要非常慎重,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弄掉字跡,甚至折斷竹簡。這也是一個很細致、需要耐心和細心的工作。

在清洗過程中,對于出現變形或者有裂痕等的特殊竹簡還要用玻璃條上下固定,并用十字繡的絲線將玻璃條捆扎牢固。在捆扎時,由于竹簡較長,需要在玻璃條的兩頭和中間捆線,捆線時也要用勁適當,太緊了會對竹簡造成損傷,太松了又起不到固定作用。

清洗工作的第三步是對竹簡進行殺菌。

由于清華簡中已經有霉變現象,因此需要把清洗出來的竹簡放入蒸餾水中,根據霉菌的情況加入相應的殺菌劑進行滅菌的工作。

清洗工作的第四步是對竹簡重新浸泡保存。

在對竹簡進行殺菌之后,將原來加有殺菌劑的溶液進行置換。在這一過程中,原來滲透到竹簡里的一些污物也會逐漸流散出來,因此需要對浸泡竹簡的水進行多次清漂置換,最終把竹簡浸泡在蒸餾水中加以保存。

在對竹簡進行搶救性清洗保護的工作中,工作人員每天都要對所有的竹簡進行檢查,察看竹簡浸泡液的水位、色澤,是否有異味,是否有異?,F象,有問題立即采取對策。

從7月19日開始的這一搶救性保護工作一直持續到10月初才告一段落。回想這三個月的艱辛勞動,真是讓人終生難忘。當年8月,北京舉辦奧運會,舉世矚目,熱鬧異常,而我們的工作人員則放棄了節假日,也顧不上收看電視上精彩的體育賽事,每天只是在竹簡保護室里默默地辛勤工作,為搶救保護竹簡竭盡全力,并最終保護住了這批竹簡。當這一搶救性保護工作告一段落后,所有的工作人員都欣喜異常,同時也不免感到后怕。如果沒有學校的果斷決策讓這批竹簡回到清華并得到保護,如果這些竹簡再流散幾個月,滋生的霉菌可能就會吞噬掉所有的竹簡,我們就再也看不到這批無價之寶了。因此,在隨后于10月中旬召開的鑒定會上,專家們特別指出:“由于年代久遠,簡質脆弱,又經過流散,清華大學已做的清理保護,是及時和必要的?!边@是對清華大學所做的搶救性保護工作所給予的充分肯定。

清華簡搶救性保護工作的順利完成是與學校領導和各部門的全力支持和大力配合分不開的,學校領導對清華簡的搶救性保護工作極其重視,特事特辦,使得這一工作從一開始就得以緊張而有序地進行;各部門之間全力配合,群策群力,文科建設處、保衛處、房管處、歷史系、圖書館、化學系、生物系、校醫院等單位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有求必應,保證了工作的正常開展。例如,由于竹簡特殊的尺寸和材質,需要有一些特別尺寸的、盛放竹簡的托盤,文物建設處的同志經過多次比較和與專家商量后,設法買來食堂盛菜的平底盤,創造性地解了燃眉之急;固定竹簡的玻璃條又長又細,一不小心就會斷碎,加工時損耗很大,利潤很少,玻璃廠都不愿意承接,文科建設處的同志跑了許多工廠,加工了5000多根,順利完成了任務;搶救保護工作期間正值北京舉辦奧運會,首都的安保工作做得很嚴格,搶救工作所需要的各種器材、化學藥品很難運抵北京,文科建設處的同志也想盡各種辦法,采購回了必要的器材、藥品和試劑;參與工作的各位專家住處離學校很遠,奧運會期間來北京觀看比賽的人很多,上下班很不方便,在北京市采取車輛限行措施、學校車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學校還安排專車每天接送專家,從而保證了工作的正常進行。

為了更好地組織協調校內外的力量從事清華簡的保護、整理與研究工作,經過充分醞釀與討論,2008年8月,清華大學正式成立了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是一個將出土文獻的研究與保護工作合二為一的校級科研機構,由清華大學歷史系與圖書館、化學系等單位共建,著名歷史學家李學勤教授擔任中心主任。中心的工作目標是:通過開展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交叉性和合作性研究,深入探討出土文獻整理、研究與保護工作的前沿課題,爭取把本中心建設成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出土文獻研究和保護中心。當前中心的主要研究內容是對清華大學搶救入藏的這批竹簡進行整理、研究與保護,今后隨著工作的開展,再逐步擴大出土文獻研究和保護工作的內容(如甲骨文、青銅器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尚志市| 邢台市| 开封市| 景谷| 洮南市| 日照市| 利辛县| 通河县| 虹口区| 龙泉市| 海丰县| 巫溪县| 隆昌县| 旺苍县| 遂溪县| 南昌市| 玉山县| 甘肃省| 兴宁市| 辉南县| 麻栗坡县| 合山市| 香港| 清河县| 黄陵县| 康马县| 县级市| 思茅市| 无锡市| 彭州市| 固原市| 呼和浩特市| 布拖县| 红桥区| 莱阳市| 政和县| 衡山县| 定襄县| 潮州市| 抚宁县| 林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