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引言

本書闡述中國歷史上立國于公元960年至1279年之間的趙宋君主專制王朝的歷史。

趙宋王朝的歷史可分為前后兩期:前期建都于開封府,史稱北宋(960—1127);后期建都于臨安府,史稱南宋(1127—1279)。在這一歷史時期,當今中國國土范圍之內,除宋政權外,還先后存在著遼、西夏、金、大理等國家,及回鶻、吐蕃等周邊民族政治勢力。宋政權是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國家,它的領土范圍,在北宋時期,北在今海河一線與遼國分界,向西大致占有今河北北部到山西、陜西以南地域,后期包括今寧夏、甘肅、青海部分地區,西南以今四川、貴州、廣西、廣東一線與其他政權分界,東南為海岸線。所以,北宋雖稱唐代以后的一個統一王朝,但其疆域范圍要比其他統一王朝小得多。南宋時期,據紹興和議,宋、金以西起大散關、東沿淮河之線為界;除金朝外,南宋還在現今四川境內的岷江、大渡河一帶與吐蕃諸政權接壤,以及在今云南與大理等政權接壤。

趙宋國家人口以漢族為主體民族,包括有現今我國大多數少數民族的祖先。宋泛稱南方少數民族為“蠻”或“獠”等,同時又出現了一些具體的族稱,如苗、瑤、仡佬、壯、黎、畬等。當時有一些民族,如黨項等,后來逐漸與其他民族融合而消失。

長期以來,宋代歷史因不如漢唐之強盛輝煌而受到冷落。這是由于傳統史學過于注重王朝政治史的緣故。綜觀整條中國歷史長河,宋代歷史具有自己特殊的地位,應該受到重視。

中國數千年的文明史,前后演變有一定的階段性。某些特定的歷史時期實為不同發展階段的轉折點,因而占據特別重要的地位。如文明初期國家制度的確立,與20世紀初廢除帝制、建立民國,都是這樣重要的歷史時期。中國的帝制時期,從公元前3世紀一直持續到20世紀初年,前后2000余年,其間發展間有起伏,不過唐宋之際是其前后期的轉折點,中外學界對此鮮有異議。陳寅恪先生《論韓愈》一文有如下斷語:“綜括言之,唐代之史可分前后兩期,前期結束南北朝相承之舊局面,后期開啟趙宋以降之新局面,關于政治社會經濟者如此,關于文化學術者亦莫不如此。”在《鄧廣銘〈宋史職官志考正〉序》一文中,陳寅恪先生又指出:“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在海外,20世紀前期即有日本學者提出“宋代近世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西方史學界逐步破除傳統的“東方停滯論”,開始認識到中國傳統時期歷史的進步與發展,提出“傳統內變遷論”,最初也是從認識宋代社會之進步入手的。

陳寅恪先生所稱“趙宋以降之新局面”,摒棄陳說,從決定民族文明進化的政治、社會、經濟、文化諸層面來觀察兩宋時期的歷史,從而超越了傳統“國勢”論者的視野,也點明了宋代作為中國帝制時期最為重要轉折時期的基本內容。如士大夫政治的成熟,農業文明精致內斂特點的強化,農業、商業、手工業的顯著進步,城市的顯著發展,技術領域創造發明的眾多,思想領域劃時代的創新,都在彰顯著一個“新局面”的形成。

對于中國社會長期發展具有同樣重要意義的是,我國傳統經濟文化區域布局在宋代出現了意義深遠的調整,在黃河流域保持其在政治軍事上的重心地位與經濟文化上的重要地位的同時,長江以南地區開始進入全面發展階段,在經濟與文化各方面全面超越黃河流域,尤其是長江三角洲地區,成為全國經濟與文化的重心,從而奠定了此后1000年內中國社會發展的基本格局。

本書共分十章,第一至三章闡述趙宋王朝的建立過程及其300余年政治軍事歷史的演變,第四章分析宋代社會結構新特點,第五、六兩章討論宋代的人口與農業、手工業、商業等社會經濟的發展,第七章陳述宋代民眾社會生活各方面內容,第八、九兩章鋪陳造極于世的宋代文化史與技術進步及創造發明,第十章交代蒙古興起與南宋滅亡的史實,最后是結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宁县| 措勤县| 濮阳县| 梅河口市| 青浦区| 景宁| 安义县| 贵港市| 广平县| 高唐县| 阜平县| 鄂温| 峨边| 安庆市| 车致| 康马县| 公主岭市| 饶平县| 沙洋县| 黔南| 神池县| 赞皇县| 贵港市| 石河子市| 青州市| 微山县| 原阳县| 青岛市| 扶风县| 罗甸县| 台南市| 囊谦县| 河津市| 奈曼旗| 东港市| 健康| 盐边县| 赤壁市| 彭州市| 洪泽县| 遵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