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鑄炮(求收藏求推薦)
- 回到明末當國公
- 三三九先生
- 2339字
- 2020-10-29 21:37:14
轉眼已到五月,沐天波翹首以盼的佛朗基人教習終于在沐府閹人管事金九的帶領下回到了昆明城,沐天波急匆匆地從郊外的伴當屯堡那里返回,興沖沖地在柳營別業的公事房中接見了一眾人等。
這幫洋鬼子為首的是佛朗基人托德,他是個圓臉酒糟鼻的瘦高男子,早年為了發財從葡萄牙來到了遠東,去過呂宋與馬六甲等地,在船上當過炮手,去澳門后則在澳門卜加勞炮廠當鑄炮師。
他身邊還跟著三個西班牙人技工與四個華人技工,都在炮廠中鑄過炮,造過銃,這幾人都是跟在傳教士陸若漢的雇傭軍隊伍中要去北京,沒想到朝廷中途變卦,讓他們在南昌便大部解散。
沒奈何的眾人返回澳門正為生計頭疼,正趕上金九來雇工,便跟著金九來到了云南,此外還有讓沐天波頗為重視的兩位中年傳教士,葡萄牙人萬濟國與布蘭科,另有西班牙雇傭兵七人。
兩人都是澳門圣寶祿學院的教習,圣寶祿學院號稱遠東第一所西方學院,專門培養傳教士,學習跨度學院與大學兩級長達十年,在課程上包含神學,語言文學,文藝與自然科學等多種學科。耶穌會派出兩位教習前來,正說明耶穌會對沐天波頗為重視。
沐天波溫聲問向托德:“你等可能鑄紅夷炮?能鑄多大的炮?”
托德很是入鄉隨俗地跪下磕了個頭,用流利地漢話說:“大人,我等在澳門都是做慣了紅夷炮的,最大可有六千斤,能打七八里遠,小人倒是能做,不過需要構建專門的滑輪起重機與許多的物料。”
沒等他說完,沐天波便擺了擺手說:“我不要如此大的炮,如此大炮只適合戰艦使用,如何能陸戰?我要造小炮,幾人就能推動,射程也不用太遠,能打幾斤的炮子就行。”
托德有些驚訝地與幾個技工對視一眼,自從紅夷炮興起以來,大明君臣都是鑄炮越大越好,其實這些所謂的紅夷炮都是西方的艦炮,本來就不適合野外浪戰,守城也是不適,攻城倒是利器,可轟塌城墻,但明軍一直只有守城的份,少有能攻城的份。
“那只要是青銅制的炮便可,炮子九磅或是六磅,抑或是四磅,不過射程都不遠,只數百步,而且銅炮造價稍貴。”
沐天波點了點頭,此時紅夷炮每分鐘射速能有兩三發,但炮管需要散熱,每小時不能射出八發以上,鐵炮的壽命在六百發左右,銅炮壽命在一千發左右,但銅炮雖然輕壽命又長,可價格是同等鐵炮的數倍。
接著托德又介紹了鑄炮的方法,還是此時主流的泥模鑄炮法,照炮體之外形旋成木芯,將炮耳炮箍等模具安上,往上面涂抹泥巴,晾干或用炭火烘干后敲開木芯得到泥土模具,往泥模具中倒鐵水就可鑄成炮。
可制模時間要長達數月,還不能留下絲毫水分在泥模中,否則就會鑄出廢炮,還有種失蠟法也是大同小異,都要耗費數月,制炮的廢品率還很高。
沐天波點了點頭,大明除了多次購炮外,也大規模地自己制紅夷炮,在萬歷末年就鑄造了二十八門呂宋大銅炮,重達三千多斤,當年的這批呂宋大銅炮散熱性極差不堪用,大明鑄造紅夷炮的水平在實踐中不斷提高。
到明亡時共鑄造了各種紅夷炮上千門,后世遼寧省博物館就藏有崇禎十五年吳三桂所鑄“定遼大將軍炮”,重三千多斤,所用技術為此時西方都沒有的鐵芯銅體技術,兼顧了銅炮與鐵炮的優點。
后金的紅夷炮依托劫掠的工匠也于今年一月鑄成,正式掌握了紅夷炮技術,并會在今年八月的大凌河之戰起到重要作用,到松錦大戰結束后,后金已經擁有紅夷炮上百,并在占領祖大壽在錦州開辦的炮場后,掌握了鐵芯銅體技術,鑄成三千八百斤鐵芯銅體紅夷炮三十五門,用藥五斤,打十斤炮子,射程二里。
想到后金的逐步崛起,沐天波的心中有些沉重,他想了想對托德說:“先制四磅,六磅炮各一門,你等鑄炮之時先要用我麾下工匠所用規尺等器械,記下各種數據,我會讓些伴當跟你們學著鑄炮,學成一人便有獎金,你等不用擔心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咱們可以簽訂契約,無固定期契約,只要你等不辭工,我便不會辭你等,年薪每年遞增。”
沐天波在看李有金等人造銃時便發現此時工匠連度量衡都沒有統一,造出的銃形制不一,每一門銃裝藥與銃子大小都不一樣,往往還要測試后將裝藥與銃子量銘刻在銃上,此時的火銃兵甚至還要自己打磨合適的鉛子,稍微錯一點便要炸膛。
火炮也是如此,每一門都不相同,要經過實驗后才能測出裝藥量與炮子大小,所用炮規卡尺等觀瞄器械也要專用,因此每一門炮配備的炮組都是專門的,讓沐天波感覺哭笑不得。
“另外可造銅制炮架,后支一空心制退器,支在地上用土掩埋抵消后坐力。”
沐天波大概講了一下自己制退器的思路,就是炮架后加裝一個支撐桿,就算做不到后世的制退器那樣能讓火炮發射后自己復位,也要能將桿子支撐在地上,部分抵消發射后坐力帶來的火炮位移。
后世的近代火炮制退器多為液壓,現在造不出來,此時的紅夷炮根本沒有制退器,就是炮身裝在三輪或是四輪木頭架上,火炮因為后坐力位移只能人工復位,還要重新觀瞄移動火炮。
“炮身可加兩塊厚木板,用來抵擋箭矢炮子,火炮各部最好能拆開用騾馬運輸。”
沐天波的思路便是日本人在甲午戰爭中所用的七十五毫米青銅野炮,各部分可以拆解,直接用騾馬運輸,在朝鮮的山地中完勝清軍笨重的克虜伯火炮,云南也是多山多丘陵的地形,可拆解的小炮更合用。
托德問了一下沐天波口中的無固定期契約,大意就是后世的無固定期勞動合同,明白找到長期飯票的托德大喜,金九之前已經付過托德等人的安家費,每人三十兩,有家眷的都帶著家眷,準備扎根云南。
沐天波這時定下了他們的年薪,托德一百兩,西人技工七十兩,華人技工六十兩,帶出學徒另有獎金,每人免費分磚瓦房,不過未經許可不可離開昆明,簽了約起碼要為沐天波工作三年,眾人都是大喜,當即安排妥當就要去伴當學校準備鑄炮。
幾個西班牙雇傭兵比較一般,帶頭的傭兵頭子斯文德倒是會組西班牙方陣,沐天波知道西班牙方陣在歐洲雖然已經落后,但在東亞還是新鮮貨色,因此也給了斯文德年薪七十兩,其他人五十兩,配磚瓦房的待遇,準備讓他們整理歐洲軍隊的操典。
剩下的兩個傳教士是真正的人才,沐天波卻感到有些遲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