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打針少吃藥,100個寶寶祛病小偏方
- 辛海
- 1569字
- 2020-10-30 15:09:03
低熱——洗個溫水澡降溫
正常寶寶的基礎體溫為35.5~37.5℃,一般當體溫超過基礎體溫1℃以上時,可認為是寶寶發熱。而寶寶體溫高于正常基礎體溫,但低于38.5℃時,屬于低熱。對家長來說,遇到寶寶發熱的情況往往會手忙腳亂,能想到的最放心的地方就是醫院了。事實上,去醫院并不是發熱情況下的最佳選擇,因為醫院是病患的集中地,而寶寶免疫力低,去醫院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所以,建議家長只有在不得不去醫院的情況下,才選擇就醫。38.5℃以下的低熱,去醫院前先試試給寶寶洗一個溫水澡。
小偏方使用前提
寶寶有發熱癥狀,但是體溫不超過38.5℃,且寶寶以前無熱性驚厥癥狀。寶寶精神狀態良好,沒有無法安撫的哭鬧、尖叫等異常狀況。寶寶平常對洗澡比較喜歡,并不拒絕。
小偏方:洗溫水澡
1 調節室內溫度在24℃左右,并保持室內不通風。給寶寶放好洗澡水,以能將寶寶的身體浸入水內為宜,水溫控制在37℃左右。
2 準備好給寶寶擦身的干毛巾、干凈的衣物、吸引寶寶洗澡的玩具、方便大人照看寶寶的座椅等物品。

3 安撫好寶寶,讓寶寶保持相對穩定的情緒,并將寶寶放入澡盆中,讓寶寶的身體浸入水中持續10~15 分鐘。

4 洗完澡后,用干毛巾將寶寶的身體擦干,并給寶寶換上輕薄透氣的衣物,讓寶寶多多休息。

注意
1.如果寶寶只愿意坐在水中,那么家長可以用毛巾給寶寶擦浴上半身。如果寶寶平常就不喜歡洗澡,那么家長可以用溫熱毛巾給寶寶濕敷。
2.在洗澡的過程中,如果家長感覺水溫下降或寶寶開始發抖,可以一點點添加溫度稍高的熱水。添加時要注意不要直接碰到寶寶的皮膚,以免燙到寶寶。
3.如果寶寶剛洗一會兒就表現出抗拒,家長也不要勉強,要盡快給寶寶擦干身體,穿上衣物,等寶寶情緒穩定后用其他方式給寶寶降溫。
4.如果已經洗了15 分鐘,寶寶還是愿意待在水中,而且精神狀態良好,家長也可以讓寶寶再洗一會兒,但要注意及時添加溫度稍高的水以保持水溫,防止寶寶著涼。
5.大約1~2 小時后再給寶寶測量體溫,看體溫是否下降。如果體溫下降至37.5℃以下,就說明體溫暫時正常,可以持續觀察。如果體溫沒有變化,可以根據寶寶的精神狀態再給寶寶洗一次澡。如果體溫不降反升,一旦超過38.5℃,就要給寶寶用退熱藥。
小偏方原理:給發熱的寶寶洗溫水澡,可以清潔皮膚,避免汗腺阻塞,有利于散熱。只要方法得當,不僅能使體溫降低0.5~1℃,還會使因為發熱而顯得煩躁的寶寶安靜下來,安穩入睡。
需要就醫的情況
在判斷要不要送寶寶去醫院時,很多家長會以體溫的高低作為依據,實際上,體溫本身并不是觀察兒童疾病的最關鍵的方法。寶寶身體發育還不完善,對溫度的控制能力較弱,有的寶寶在感染輕微疾病時,發熱可達40℃,然而在患更嚴重的疾病時體溫可能只有38.3℃。一個體溫為38℃卻臉色灰白、安靜得有點反常的寶寶,也許比一個體溫為39℃但仍能滿屋子亂竄亂鬧的寶寶病得重。
因此,寶寶發熱時,家長更應通過觀察他(她)的臉色、精神狀態有無異常來決定是否送醫。如果發熱的寶寶出現以下癥狀,不管體溫如何,都應立刻送醫。

注意:送醫途中需要給寶寶保暖,避免吹風,但是也不能包裹得太嚴實、過度保暖。
怎樣護理發熱的寶寶
找準疾病。很多疾病的早期表現都是發熱,比如肺炎、手足口病、泌尿系統感染等,所以寶寶發熱不是疾病,而只是一種癥狀,家長在自己無法判斷的前提下,應該找醫生檢查一下以明確病因,只有找準病因才能給予生病期間的寶寶更有針對性的護理。
必要的時候需要借助藥物降溫。一旦寶寶體溫超過38.5℃,家長就要及時給寶寶用退熱藥,有熱性驚厥史的寶寶,體溫超過38℃就要及時用退熱藥。

多喝溫開水。在寶寶能接受的情況下,一定要讓寶寶盡可能多地喝溫開水。多喝水可以幫助寶寶排尿,帶走身體的熱量。如果是大一些的寶寶,可以給他(她)食(飲)用一些清淡的、利尿的食物,比如西瓜汁、紅豆粥、冬瓜玉米湯等,這些湯湯水水的食物特別適合發熱時沒胃口的寶寶食用,在補水、補充營養的同時更有利尿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