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落花生
  • 許地山
  • 1273字
  • 2020-10-21 12:58:24

┃閱讀指導┃

本文原載于1922年4月《小說月報》第13卷第4號。1920年,許地山的結發妻子林月森在赴京途中突然病逝于上海,作者為紀念死去的妻子,便寫下了此篇文章。

“五四”運動中,人道主義成為愛國青年爭取民主科學,追求個性解放、婚姻自主的反封建的重要思想武器之一。許地山則給人道主義穿上了一層“普渡眾生”的佛教思想的外衣,給人道主義注入了一種為一切人服務,望一切幸福乃至為此獻身的“博愛”精神。文中那種佛教味甚濃的愿為華蓋,甚至愿為精鹽,犧牲自己而造福人類的思想,正是許地山式的人道主義思想。

從文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地山結發妻子林月森生前是信佛的,而且每每充當說教者。文中即借妻子的口,加上自己的補充發揮,婦唱夫隨地弘揚佛意,而這字里行間自是浸著對亡妻的思念,是為紀念。

南普陀寺里的大石,雨后稍微覺得干凈,不過綠苔多長一些。天涯的淡霞好像給我們一個天晴的信。森林里的虹氣,被陽光分成七色。樹上,雄蟲求雌的聲,凄涼得使人不忍聽下去。妻子坐在石上,見我來,就問:“你從哪里來?我等你許久了。”

南普陀寺、淡霞和虹氣,使人已覺佛光籠罩及濃郁的南國風味。

“我領著孩子們到海邊撿貝殼咧。阿瓊撿著一個破貝,雖不完全,里面卻像藏著珠子的樣子。等他來到,我教他拿出來給你看一看?!?/p>

“在這樹蔭底下坐著,真舒服呀!我們天天到這里來,多么好呢!”

妻說:“你哪里能夠……”

“為什么不能?”

“你應當作蔭,不應當受蔭?!?/p>

“你愿我作這樣的蔭么?”

“這樣的蔭算什么!我愿你做無邊寶華蓋,能普蔭一切世間諸有情。愿你為如意凈明珠,能普照一切世間諸有情。愿你為降魔金剛杵,能破壞一切世間諸障礙。愿你為多寶盂蘭盆,能盛百味,滋養一切世間諸饑渴者。愿你有六手、十二手、百手、千萬手,無量數那由他如意手,能成全一切世間等等美善事?!?/p>

我說:“極善,極妙!但我愿做調味的精鹽,滲入等等食品中,把自己的形骸融散,且回復當時在海里的面目,使一切有情得嘗咸味,而不見鹽體。”

兩段對話實際上寄托了作者人生觀的兩個側面:既渴望普濟天下,但當實現抱負無望時,又愿意充當精鹽,為人生做一些實在的功用,而這又正是許地山樸素純真人生觀的體現。

妻子說:“只有調味,就能使一切有情都滿足嗎?”

我說:“鹽的功用,若只在調味,那就不配稱為鹽了?!?/p>

美文解讀

《愿》是一篇追求愛與美的散文,開篇即覺佛光撲面,之后與妻子的對話,則具體為作者思想中認為借助宗教可助己實現理想的內容。

“寶華蓋”“如意凈明珠”“金剛杵”“盂蘭盆”“無量數”“那由他”等,都是佛經中經常提到的語匯。借這一大串佛家用語,作者來表達一種博大的情懷。而佛經中的這些物事固然博大、華麗、萬能,自然也是難以企及的,它們代表的是一種居高臨下的施舍。但作者所向往的是平凡中的偉大,樸素中的崇高,是一種默默無聞而又實實在在的給予。

在梵文中,鹽與美同為一字,意為美中之美?!胞}”實際上寄托了作者獨特的理想追求,即以無私的獻身精神,尋求人生的本真,為人類創造“具足的生活”(即圓滿的生活)。為此,寧可“形骸融散”,做融化于水的“鹽”,也要恩澤于人,粉身碎骨也不足惜!而這正是落花生精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周县| 阳高县| 深水埗区| 比如县| 石景山区| 宜城市| 基隆市| 深州市| 乳源| 靖州| 和林格尔县| 浠水县| 佛冈县| 亳州市| 万州区| 罗甸县| 蓬溪县| 桐柏县| 通化县| 上高县| 兴山县| 清原| 罗定市| 南汇区| 沧州市| 延川县| 金堂县| 开原市| 渝北区| 滨海县| 木里| 当涂县| 南木林县| 东山县| 宾阳县| 手机| 尤溪县| 大足县| 疏附县| 买车|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