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語言敏感期——不能錯過的“嬰語”啟蒙

捕捉孩子的語言敏感期

語言是自然賦予人類的一種本能,但也有超乎自然的部分。孩子周圍的成人并沒有刻意地教他語言,然而人類的語言對嬰幼兒而言,就如同人間最美妙的音樂。他們生命內在有一種自發的力量,讓語言在他們尚不能表達和自由活動時,就開始被吸收、儲藏。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認為孩子只要多和成人待在一起,就自然而然地學會說話了。這正是因為他具有神奇的語言敏感力。兒童從一個無聲的世界,來到了一個有豐富語言的世界,出現于兒童身邊的有:水流的聲音、狗叫聲、腳步聲、器皿碰撞聲……兒童的耳朵是什么聲音都能接收的,但是兒童為什么只學會了人的語言,而沒有同時將各種聲音混雜在一起學習呢?

專家認為,兒童的聽覺器官只對某種特殊類型的聲音(語言)做出反應。從能聽到聲音起,兒童大腦中專門為語言而設置的機制,就會將人的聲音與其他聲音分離出來。在接受到語言環境后,兒童的語言機制就獲得了激發,這種特殊的機制使人類把語言變成了自己的東西,并且互相區別。由于兒童具有這種特殊的能力,語言的使用就成為順理成章的事了。

作為父母,千萬不要小瞧尚不會說話的孩子,也不要取笑他們咿咿呀呀學大人說話的神情。要知道,當一個嬰兒開始注視大人說話的口形,并發出咿呀學語聲時,就進入了語言敏感期。所謂的語言敏感期,就是指孩子在學習和使用語言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一種特殊現象。

語言是自然賦予人類的神奇本能,若能掌握嬰幼兒語言敏感期的規律和特點,通過愛心和耐心的引導,孩子必能擁有良好的語言能力。而且孩子在掌握語言的過程中,也會收獲無窮無盡的樂趣。

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歷程

孩子對語言的認識及語言能力的掌握是有規律的,比如:

當他吃飽喝足時,會“哼哼”著發出滿意的聲音,這時的寶寶只有2~3個月。

當他對疊音詞非常感興趣的時候,你可以反復給他念“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這時的寶寶大概5~6個月。

當他想吃蘋果的時候,會指著蘋果說:“媽媽,我吃?!边@時的寶寶1歲左右。

當他對什么都特別好奇的時候,會經常指著什么都問你:“這是什么?”“那是什么?”這時的寶寶已經一歲半了。

……

其實,3歲以前,幼兒語言發展可分為前語言期(0~1歲)和語言期(1~3歲)這兩個時期。在語言前期,孩子處于感知和認識語言的階段,這是他們為學習語言做準備的階段,也是他們掌握語言的基礎階段。在語言期,孩子的“主要任務”是通過模仿練習發音、學習語言。

那么,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歷程到底是怎樣的呢?我們不妨具體來看看:

1.前語言期(0~1歲)

(1)出生至2個月

這時的嬰兒會使用不同的哭聲,來告訴我們其需求,也會以不同的呼吸頻率,來表達其感覺。所以父母最重要的任務是觀察記錄他的聲音,并做正確的回應,在回應時以適當的語言和他溝通。

比如,孩子餓時,媽媽可以先說:“哦,寶寶餓了!媽媽知道了,媽媽準備一下,就來喂你。”每一次都說同樣的話,相信孩子在聽到時,就會開始安靜下來,學習等待。當然,媽媽回應的速度也要考慮到孩子的天生氣質,有的孩子反應較強,會哭得很大聲、很急促,相對的,媽媽的速度也得稍微加快一些,或說更多的語言,讓嬰兒從中感受到安全感,并學習改變氣質。

(2)2~3個月

在這個時期,嬰兒獲得改變聲調的能力。嬰兒很喜歡和照顧者聊天,盡管他只能發出喃語聲,但大人模仿他的聲音能給他很大的肯定,可以激發他練習發音。在這段時間,成人應在模仿他的聲音后,回應不同聲調的語言,如此可以經由耳膜的共鳴,記憶在大腦的語言中樞里,有助于孩子日后發音中樞的發展。

(3)3~4個月

3~4個月嬰兒對母音很敏感,會跟著模仿,是發出清楚母音的時期,而且,嬰兒的視力已發展到可以看清楚照顧者的輪廓。因此,父母應該多花些時間和寶寶四目相對地聊天,或念些押韻的兒歌給他聽。

(4)5~6個月

這時,幼兒可以發出“d~m~n”等音,所以有些敏感的父母聽到孩子重復這些音時,認為是在叫“媽媽”,其實孩子也會因著父母如此的解釋而肯定自己發音的能力,并且制造更多不同的聲音。

這個時期成人可以從自己的母語中,找出疊音詞,正確地念給孩子聽。但要注意的是,不要把每一種東西的名稱或動作都以疊字呈現,如“穿鞋鞋、吃飯飯、戴帽帽、小狗狗”等,成人應使用正確的語言,如此,孩子才不必在長大后又得轉換一次,也不會因習慣改不了而顯得幼稚。

蒙臺梭利告訴我們,孩子學習語言沒有難易之分,又加上正處于敏感時期,所以“正確”是最重要的。

(5)7~8個月

此時,嬰兒已可以依大人的指令做出拍手、揮手、握手、拜托等手勢,也了解“不”的意思,有些口語智慧較強的孩子已能用單字溝通。

這段時期最重要的是,當成人為嬰兒做每一件事時,都應該用正確的語言說出來,比如幫孩子穿衣服時可以說:“媽媽幫佩佩穿衣服了,先穿左手,再穿右手,接著幫佩佩扣紐扣,一個扣子、兩個扣子、三個扣子,好,穿好了!”

每次穿有三個扣子的衣服時,媽媽都這么做,孩子就會把語言和動作串連在一起,并獲得正確的左右手認知?;蛟S你會覺得,這樣一來媽媽不就成為一個喋喋不休的母親嗎?其實這只是短暫的時期,既可增進親子情感,又可促進孩子口語發展,相信是值得努力去做的。

2.語言期(1~3歲)

(1)1歲

孩子能用一個字或幾個字來表達許多不同的情況,或用不同的字表示相同的意思。比如孩子說:“媽媽,走?!逼渲杏小皨寢?,離開這里”“媽媽回家”或“媽媽,去散步”等不同的意思,需依情況而定。再比如孩子說:“媽媽……吃?!逼鋵嵑⒆酉氡磉_的意思是:“媽媽,我要吃××?!边@時媽媽可以回應:“佩佩要吃蘋果。”如此以后,孩子就會很清楚地說:“佩佩要吃蘋果?!?

因此,媽媽適當的解碼,以完整地語句說出,并蹲下來讓孩子看到說話的嘴形,是幫助這個時期幼兒語言發展很重要的態度。

(2)1歲半至2歲

這是幼兒學習名詞的關鍵期,幼兒將感受到萬物皆有名,而且常常會指著周遭的事物問“這是什么?”“那是什么?”在幼兒的世界里,沒有所謂難與易之分,雖然有些名詞在發音或字數上會讓成人覺得較難,但只要一再為幼兒重復,他將記在腦海中。當幼兒的發音器官發展完畢后,孩子會像連珠炮一般說個不停呢!

所以這種時候,家長一定要多引導孩子認識事物。比如說,給孩子洗臉的時候,你可以指著他的鼻子說:“寶寶,這是鼻子?!敝钢淖齑秸f:“寶寶,這是嘴。”除此,家長也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說出這些部位的名稱,比方說,家長可以問孩子:“寶寶,你想洗什么地方呀?”

(3)2~3歲

孩子2歲以后就進入了“語言爆發期”,不但會自言自語,也特別會模仿成人說話,就如同模仿人說話的鸚鵡般。

2歲半以后,孩子的生活經驗豐富了,友伴關系也隨之形成,因此有了“我”的概念,說法已經很完整。除此,此時的孩子還能敘述不在眼前發生的事情,比如,想象明天會發生什么事,回憶白天所經歷的事情等。因此,這時父母可以有意識地給孩子找些有趣的圖畫書,也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孩子進入閱讀的世界。

一遍一遍重復他人的話:在模仿中學習語言

聰聰一歲半的時候,媽媽發現他特別喜歡模仿并重復大人的話。有一次,媽媽在給聰聰的外婆打電話的時候,說了一句:“您就別操心了?!边@一句話被聰聰聽到并記了下來,以至于媽媽對他說什么,他總會合乎時宜地接上一句“你就別操心了”。雖然發音不是特別清楚,但全家人還是忍俊不禁。

想一想,我們的孩子是多么的聰明,多么的可愛,又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多少樂趣和歡笑??墒怯行┘议L還是會心存疑惑:為什么這個階段的孩子就像一個錄音機一樣,你說什么,他就重復什么呢?有時候,你問話,他也不會回答,只會重復呢?

事實上,善于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孩子最早的語言,都是從模仿開始的。也許最早的時候,孩子只是重復父母說過的一個字,或者一個詞,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模仿的語言會越來越多。而且,他的模仿經常不分場合,只要他感興趣的話,他都會饒有興致地重復說出來。

每個孩子都有這么一個“鸚鵡學舌”的過程。一般來說,3~6個月的寶寶會模仿發出連續的音節,會以不同的聲音表達不同的感受;6~9個月的寶寶能夠模仿講話;9~12個月的寶寶,開始模仿大人發音,學習大人的音調、語氣,1歲的寶寶多數已經知道50個左右的詞語,尤其擅長用生活中經常提到的名詞,如爸爸、媽媽等。寶寶在18~21個月,突然進入了語言爆炸期,在此階段,他們平均一天中可以學會9個詞,而且開始明白詞在句中的順序是如何影響句子意思的。從此以后,他們所能領會的意思就不再局限于你在說他們什么,而是你在說什么了??梢赃@么說,寶寶對語言的濃厚興趣貫穿于從開始模仿,到掌握,并直至熟練的整個過程。

成人也許還會發現,沒有什么比讓一個兩歲左右的孩子閉嘴更難的事了。這時的兒童急于與別人交流,由于語言能力貧乏,會因為成人不理解他們的意思而大發脾氣。兩歲之后,兒童逐漸地將他們所獲得的對物品的感受和認識與語言配對,形成了有關事物的概念。

隨著年齡的增長,當孩子對成人口中所說出的每一句話發生興趣的時候,很快發現一句話能表達一個意思,這時他們會不自覺地去重復或模仿他人的話。而這時,他們舌的發展也到了能模仿整句的程度,于是,他開始了重復你說的每句話這一演變。比如,聽見媽媽和別人聊天,他會在一旁重復他認為好玩的句子;聽到媽媽跟人打招呼,他會很自然地模仿一下……

鑒于孩子如此強大的模仿能力,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語言習慣,比如,措辭簡明準確,不說臟話等等。父母自己若是有一個良好的語言習慣,那么也就不怕孩子模仿。

除此以外,父母還應注意為孩子提供一個統一的語言環境,否則孩子將無從模仿。

有一對雙胞胎,兩歲了仍然不會說話。但是如果他們著急或者非常忘我的時候,就會咿咿呀呀說一種誰也聽不懂的語言。經過了解,發現孩子從出生到兩歲,換過四種語言環境,好幾個保姆說的都是各不相同的方言。這樣,孩子在吸收語言時無法找到一種固定的形式,只吸收了一些語音,所以在需要表達的時候只有語音而沒有詞,這就是他們說的“怪語”。

這是由于孩子在語言敏感期內環境中的語音過于繁雜而造成的。我們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在3歲之前,孩子毫不費力就能學會語言,但如果孩子錯過了學習語言的敏感期,即使孩子付出數倍的努力,也不一定能取得滿意的成果。

總之,明智的家長不會再把孩子的這種模仿行為看做是孩子淘氣的一種表現,而是將其看做一種與生俱來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索欲的表現。

愛罵人:孩子發現這是一種力量

一位媽媽這樣敘述道:

剛剛過完兩歲生日的糖糖最近進入了語言的爆發期,詞匯量猛增不說,主謂賓齊全的長句也能說上幾句了。糖糖的爸爸平常有一些不好的用語習慣,于是糖糖也跟著學會了,什么“滾開”、“扯淡”、“笨蛋”說得特別流利。

剛開始的時候,糖糖的爸爸還覺得特別好玩,可是后來我就覺得不是那么回事兒了。這些話從小女孩的嘴里說出來怎么都會讓人覺得缺乏教養,于是就告誡糖糖不準再說臟話??墒俏以绞墙?,糖糖就說得越起勁。真是不知道怎么辦才好了?

其實,生活中,像糖糖這樣愛說臟話的寶寶并不少見。寶寶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自我意識開始萌芽,他們發現了語言的另一種驚人力量,尤其是“罵人”,“罵人”可以引起大人的強烈反應,可以吸引大人的注意力,也可以使其他的小朋友傷心或掉眼淚……這一切在孩子看來都是新奇的,而且也使孩子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語言的力量,體會到了語言所帶來的快感,所以他就會更加喜歡使用這些語言,觀察他人對這些語言的反應。

其實,當孩子說一些狠話和詛咒的話語時,并不代表他學壞了。這個時候,因為大多數孩子并不明白這些話的含義,只不過是想引起別人的注意,以此來證明語言的威力罷了。因此,爸爸媽媽不用感到過度敏感和緊張,要采用恰當的方式來對此作出反應,引導孩子,讓他平安度過這個驗證語言力量的敏感期。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冷處理

孩子總是喜歡罵人,多是因為發現了罵人所產生的威力。爸爸媽媽應對孩子這種行為的最好方式就是不作出任何反應,對其進行“冷處理”。在孩子說臟話的時候,很多爸爸媽媽會表示憤怒,并訓斥和阻止孩子的行為。但這恰恰適得其反,孩子會因為父母的過激反應而變本加厲地說臟話。

所以爸爸媽媽不用把孩子罵人視為惡劣行為,也不要強行去制止。你只要對這種游戲不作出任何反應,那孩子就會感到自討沒趣,從而主動放棄這種“游戲”。

2.隔離不良的環境

對于孩子說臟話的行為,爸爸媽媽也應該進行自我檢討。孩子能夠學會說臟話,一定是有原因的。要知道,處于敏感期的孩子有很強的模仿力。他們就像一面鏡子,照到什么就反映出來什么,爸爸媽媽、同伴或者電視節目里所說的話語都可能成為孩子模仿的內容。無論是爸爸媽媽在不經意間說的一句玩笑話還是爭吵時的語言攻擊,都有可能污染孩子的語言環境。

因此,爸爸媽媽要從孩子所處的環境出發,去尋找臟話的源頭。更要提高自身的修養,以身作則,杜絕臟話,為孩子創造一個純凈的語言環境。此外,爸爸媽媽還應該有目的地篩選影視作品,讓孩子結交語言文明的小伙伴,盡可能杜絕孩子學臟話的渠道。

3.教會孩子使用適當的語言

爸爸媽媽在平時應引導孩子用文明的話語去表達自己的想法,比如,“請你走開”“你不講道理,我很不高興”等。這樣,孩子在處理矛盾時就會掌握更多的文明用語。

除此以外,也要嘗試用良好的語言去回應孩子。比如,讓孩子不順心的時候,會說“臭媽媽”,媽媽就可以回他一句:“不是臭媽媽,是香媽媽,就像你一樣香。”孩子這時候就會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4.及時給予孩子表揚

當孩子能夠正確使用一些美好詞匯或語句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及時給予表揚。父母的贊揚,會讓他有成就感,會讓他更樂意使用好的語言,以獲得更多的贊賞。由此,他也會增加學習良好語言的興趣,父母就可以利用他的興趣來對他進行引導,加強他的語言學習。

“這是什么?”:學習名詞的關鍵期

蓬蓬兩歲了,是一個非??蓯鄣男∨ⅰW罱诩依?,她總是喜歡拉著媽媽的手走來走去,不停地問媽媽:“這是什么”“那是什么”。媽媽帶她出去玩的時候,她會將自己認識的事物一一指出來:“這是汽車”“這是小樹”……而遇到不認識的事物,就又會問媽媽:“這是什么”“那是什么”。而媽媽呢,也非常有耐心,總是不厭其煩地對蓬蓬的問題作出回答,有時候還會解釋其中的來龍去脈。

2歲左右是寶寶學習名詞的關鍵期,寶寶會發現他周圍所有的事物都有自己的名稱,他們很多都會像蓬蓬那樣指著周圍的事物不停地問大人“這是什么”“那是什么”。這主要是因為,寶寶在兩三歲的時候到了一個學習詞匯的敏感期,他會把自己的認知感覺同語言相匹配起來。對于這個時期的寶寶而言,他們的認知感覺與匹配能力很強。

在生活中,當爸爸媽媽發現寶寶的感覺認知和語言能夠匹配的時候,應該及時對其進行表揚。當寶寶一遍一遍地讓自己的認知感覺同語言匹配時,爸爸媽媽應該欣賞寶寶,鼓勵寶寶,給寶寶以足夠的支持和信任,強化寶寶的這種正確認知。

寶寶對這個世界的認識是從感覺開始的。當他對具體事物進行不斷地觸摸、感覺后,他就會對所感知的事物進行組織、分類、歸納,然后形成一個概念。爸爸媽媽應該把握好這樣一個過程和機會。寶寶的認知是需要時間進行反復練習的。所以,當寶寶面對某種認知感覺和語言時,作為爸爸媽媽,應該引導寶寶多去練習。反復地進行練習會完善寶寶的心理感覺過程,因此爸爸媽媽應該引導寶寶從感覺走向概念,從具體到抽象,再到概念之間的聯系。

當寶寶看到一個很好看的容器的時候,會反復地摸一摸、看一看,這時爸爸媽媽就應該及時告訴寶寶:“這是個花瓶?!弊寣殞毎堰@個概念同他大腦中的感覺配上對。當爸爸媽媽把花瓶再拿起來讓寶寶觸摸的時候,寶寶感覺到的就是一個很具體的概念了。然后再拿一本印有瓶子圖案的書讓寶寶再看。其實,紙上的瓶子就是一個半具體半抽象的東西,甚至是純抽象的。這個時候,如果用文字告訴寶寶,這是個瓶子,它就會成為一個抽象的概念。

另外,1歲多的寶寶已經可以說出2~3個字的句子,他不但可以聽懂爸爸媽媽的話,還能夠知道自己的名字。在這個時期,爸爸媽媽如果要對他發出什么指令,不妨多用寶寶自己的名字去稱呼他,而不要用“寶貝”、“乖乖”一類親昵的稱呼去代表他。寶寶都很喜歡照鏡子,當爸爸媽媽抱著他照鏡子的時候,可以指著他在鏡子里面的影像告訴他,他叫什么名字。

漸漸地讓他說出自己的名字,說出媽媽爸爸的名字?!皨寢尳惺裁疵??”“爸爸叫什么名字?”在這種一問一答反復練習的對話中,鼓勵寶寶區別這些名字。進一步,教寶寶學說家庭中其他成員的名字,如爺爺奶奶的名字,哥哥姐姐的名字。你可以通過讓他指認親人叫出他們的名字來幫助寶寶進行練習。如果寶寶做對了,要及時地親一親、抱一抱他,給予他認可和贊揚。

3歲前期,寶寶的語言詞匯增加很快,看圖講話是促進寶寶詞匯豐富的快捷方法。爸爸媽媽可用故事書上的彩圖分別敘述每一件事物。如:先讓寶寶形容書中的角色,“是誰?”“是個老奶奶。”“她在干什么?”“在吃橙子?!薄笆裁礃拥某茸??”“一個金黃的大橙子?!薄笆裁次兜赖??”“又酸又甜的?!薄跋悴幌??”“橙子很香?!卑堰@些分開的小段連起來成為“老奶奶在吃一個金黃色的又酸又甜又香的大橙子”。在訓練過程中,讓寶寶跟著說幾遍然后自己說出,誘導寶寶一面觀察一面說出形容的詞匯,使語言豐富。

在寶寶學會用一個字表達自己的要求的基礎上,進一步訓練寶寶用兩個字以上的詞組表達要求。例如,寶寶說出“抱”字,有可能是讓爸爸媽媽抱他,也有可能是他在抱布娃娃。爸爸媽媽就可以根據當時的情景,引導他把這樣一句單詞句說成2~3個字的句子。例如,“媽媽抱”“抱娃娃”。當寶寶說“玩”字時,爸爸媽媽就可以依據他的形體語言明白他的意思,問他“是不是要出去玩?”然后教他說“出去”,然后爸爸媽媽要真的帶寶寶到樓下玩一會兒,讓他體會到正確表述的重要性。

爸爸媽媽在平時還可以多為寶寶講一些簡短的童話、故事、兒歌,在看似不經意的訓練中,讓寶寶詞匯量更加豐富起來,促進寶寶語言能力的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庆元县| 贵德县| 新野县| 泸水县| 宜城市| 桐乡市| 巴东县| 靖远县| 邹城市| 南郑县| 含山县| 商河县| 南召县| 兴宁市| 利川市| 治县。| 古丈县| 桐城市| 铜梁县| 望城县| 沙洋县| 鄯善县| 吕梁市| 横山县| 温宿县| 安义县| 修武县| 嘉荫县| 竹山县| 南通市| 巩义市| 商洛市| 阿拉善右旗| 广元市| 青海省| 察雅县| 成安县| 杂多县| 秦安县| 高淳县| 蕉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