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意大利婚姻法
- 世界各地的婚姻法
- (英)亞森特·林羅斯
- 3004字
- 2020-10-26 16:47:14
婚姻——在意大利,一切有關婚姻關系的內容實際上由1886年生效的《意大利民法》(_Il Codice Civile del regno d'Italia_)婚姻章節中的規定所規范。上述規定大體上與法國《民法典》的相關內容一致。《意大利民法》直接以《法國民法》為依據,只是前者在條款修訂上更具針對性,同時也更嚴苛。
跟法國法律一樣,意大利只承認民間婚姻這一唯一婚姻形式。
阻礙——
1.年齡。男性未滿18周歲或女性未滿15周歲者,不得結婚。然而,國王可以特許年滿14周歲的男子,或年滿12周歲的女子結婚。
2.已婚(這一規定與法國一致)。
3.禁止期。一名女子在前段婚姻關系解除的10個月內不得締結新的婚姻關系,除非前段婚姻是基于丈夫陽痿的原因而廢除的。然而,該禁令在婦女生育完孩子當日終止。
4.近親及姻親關系。跟法國總統一樣,意大利國王亦有權對這一阻礙因素進行豁免。
5.收養關系。此規定跟法國法相仿。
6.精神障礙。在法律上被認定為精神障礙者不能締結婚姻關系。若可能存在該項事由使打算結婚的雙方處于婚姻關系懸而未決的狀態,則須等待認定結果出來才可以判定能否締結婚姻關系。
7.謀殺。一個人若作為主犯或從犯實施故意殺人犯罪或企圖故意殺人,他不得與被害者的配偶締結婚姻關系。若存在上述阻礙事由懸而未決,該計劃進行的婚禮須待此解決才能進行。
8.父母的同意。不滿25周歲的男子和不滿21周歲的女子須得到父母或近親同意才能締結婚姻關系。被收養的子女須得到生父母和養父母的同意才可締結婚姻關系。若父母拒絕同意,可據《意大利法典》向法院提出上訴。
欲在意大利締結婚姻關系的外國人須出示由其所在國主管部門簽發的證書,證明他們沒有違反本國法律。經常居住在意大利的外國人須遵守意大利法律。
婚前禮節——《意大利法典》所規定的關于締結婚姻關系前籌備階段的禮節實質上與法國的要求一致。
合法反對——在認定存在上述任何一種法定阻礙事由的情形下,各方父母可對子女的婚姻關系提出合法反對。若父母缺位,則祖父母可代為作出合法反對。當直系長輩缺位時,兄弟姐妹、叔伯嬸姨、表兄弟姐妹,甚至家庭委員會授權的監護人或管理者可以基于缺乏所要求的同意或一方意志不堅定的原因作出合法反對。任何人可以反對其前任配偶的再婚行為。
若得知任何法定阻礙事由,公訴人須對該存在阻礙事由的婚姻關系作出正式的反對。為使公訴人更好地履行這項職責,登記員須告知公訴人任何可能存在的阻礙事由。
法律反對的效力在于延遲婚禮直至案件判決。若反對被證明是沒有法律依據的,提出法律反對的一方將對由其引起的損失承擔責任,除非提出反對的一方是直系長輩或公訴人。
婚禮——締結婚姻關系須在一方居所所屬公社在公社書記員的見證下公開舉行婚禮,同時需要兩名證人。
婚姻登記——書記員須為婚姻關系作民事登記,記載所有必要的細節,并向締結婚姻關系的雙方發放經驗證的登記證明。若無婚姻登記,雙方在法律上不被視為已婚關系,也不存在由婚姻關系帶來的法律后果。
非婚生子——非婚生子因父母后來締結婚姻關系而享有合法地位,然而,非婚生子要獲得婚生子女的合法權利,須得到其父母的正式承認。
只有當父母在婚姻登記上承認非婚生子,或在婚前的某個時刻承認私生子,非婚生子才獲得上述合法權利。否則,將認為非婚生子在父母婚后被承認的當天始享有婚生子女的合法權利。若雙方存在通奸關系、阻礙婚姻關系締結的直系親屬關系或旁系血親關系,則他們的子女無法取得合法身份。
海外婚姻——為了使婚姻關系在意大利有效,意大利公民在異國自由締結婚姻關系須遵循意大利婚姻法,且須在其所處的意大利公社公布;若該男子不再是意大利居民,則須在他最后居住地的公社公示其結婚。若按照婚禮所在地法律規定的形式舉辦婚禮,則婚姻關系是合法的。在該男子回到意大利后的3個月內,他須到其常住地的公社進行婚姻登記。
解除婚姻——若存在阻礙事由,例如年齡不符、之前已婚、存在不得結婚的關系或謀殺犯罪,則可以解除婚姻關系。若婚禮在沒有資格證婚的公職人員面前舉行,或沒有必要的證人,則可以宣布婚姻關系無效;若屬于前一種情況,申請解除婚姻關系的訴訟須在婚禮舉辦之日起一年之內提起。基于上述理由的訴訟可以由締結婚姻關系的雙方、關系最親密的直系長輩、公訴人或任何在該段婚姻關系中享有法定權利或實際利益的人提起。
婚姻效力也會因婚姻關系中的一方意志不自由或認識上存在錯誤而產生瑕疵;然而上述理由將在不自由狀態消除或發現錯誤后仍同居長達一年時間的情況下將被駁回。若在締結婚姻關系前發現男方陽痿,則雙方均可以此為由請求解除婚姻關系。若沒有征得法律要求的同意而締結婚姻關系,則有權作出必要同意的人或需要該同意才能締結婚姻關系的一方可以提出解除婚姻關系;然而在前一種情況下,解除婚姻關系的訴訟須在結婚后6個月以內提出,在后一種情況下,須在上述一方成年之后的6個月以內提出。再則,當締結婚姻關系雙方只有一方滿足年齡要求、女方未達到結婚年齡但已經懷孕的情況下,不得提起解除婚姻關系的訴訟。當締結婚姻關系的一方被法律認定為精神病患者,若在婚禮舉辦時該認定結果已經存在,或在婚姻關系存續過程中病癥已有所體現,則患者本人、其監護人、家庭委員會、或公訴人皆可提起解除婚姻關系的訴訟。
然而,基于精神障礙訴因解除婚姻關系的訴訟不得在法律認定一方精神恢復正常后雙方持續同居滿3個月以后提起。
公訴人有職責介入所有涉及婚姻關系的訴訟,盡管這些訴訟并非由其提起。
分居——意大利婚姻法沒有離婚的概念,婚姻只在一方死亡的情況下方可解除。然而,當滿足下述理由,則允許雙方分居:
1.妻子與他人通奸,或丈夫在住所或其他地方公然包養情婦,或該包養行為構成對妻子極大的侮辱(_ingiuria grave_)。后者只適用于妻子已發現丈夫是現行犯,有包養事實。
2.主動拋棄。
3.危及生命健康的暴力行為、虐待行為、威脅、或嚴重的精神侮辱。
4.一方因犯罪被判刑,除非犯罪在締結婚姻關系之前,且另一方知情。
5.若丈夫沒有正當理由卻不購置居所,或有能力購置卻拒絕在自己條件允許范圍內購置居所,則妻子可以申請分居。
6.雙方協議。基于該原因的分居在雙方協商后得到法庭的批準才有效。
提起分居訴訟權利的限制——提起分居訴訟并被予以分居判決的權利因寬恕、明示或默示而消除。
分居訴訟的程序——分居訴訟須向被告居住地有管轄權的法院提起。法律文書的送達通常是針對個人的,在不知道被告住所的情況下,送達可以通過司法公告的方式完成。上述公告須張貼在審理案件的法庭門口,須刊登在專門公布法庭官方通知的報刊,并須送達案件所在轄區的公訴人。
在案件審理之前,雙方須在沒有律師的情況下與該案件的主審法官面對面地陳述,法官將逐個聽取雙方的陳述,并基于雙方陳述的事由,形成最終的和解判決。如作出和解判決,判決結果將記錄在庭審筆錄中,駁回分居的訴訟請求;否則,案件將被發回重審。
庭審通常根據簡易程序進行。
判決的效力——當一方存在過錯致使分居,則過錯方將失去婚姻剩余財產、對該財產的使用權(另一方基于婚姻關系所賦予的)和法定收益權。另一方保留對婚姻剩余財產的所有權和基于婚姻關系產生的對物品的使用權,盡管該財產被約定是共有的。當雙方對分居事實均存在過錯,則雙方均失去對上述財產的權利,但仍保留對生活必需品的權利。
子女的監護權——作出分居判決的法庭同時判決子女歸哪一方撫養。若存在重大理由,子女將被判為由教育機構或第三方撫養。然而,無論子女被判處由誰撫養,父母雙方保留對子女教育的監督權。
海外離婚——意大利婚姻法不認可意大利公民在海外獲準的離婚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