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法國婚姻法
- 世界各地的婚姻法
- (英)亞森特·林羅斯
- 2828字
- 2020-10-26 16:47:14
結婚——男子未滿18歲,或女子未滿15歲,不得結婚。但若存在正當理由,共和國總統可特許豁免年齡限制。
男子未滿25歲或女子未滿21歲的,未經父母同意不得結婚;若父母意見不一,則僅需有父親的同意即可。
若雙親皆已過世,或無法給予有效同意的,則須取得祖父母的同意方可結婚。
子女未滿21歲且無父母或祖父母的,或其雙親無法做出有效同意的,未經家庭委員會同意,不得結婚。
阻礙——所有合法的直系長輩與后代之間,以及通過婚姻建立聯系并具有同等關系的人之間,禁止結婚。叔叔、侄女、嬸嬸及侄子間也禁止結婚。然而,出于正當理由,共和國總統可免除《民法典》中所載的,禁止姐夫或妹夫與妻妹或妻姐結婚以及禁止叔叔與侄女、嬸嬸與侄子結婚的禁令。
手續——婚禮必須于一方當事人戶籍地的民政官員面前公開舉行。在舉行婚禮前,該民政官員必須在公社前發布兩次結婚公告,兩次發布間隔8天。共和國總統,以及由他授予權力的另一官員,出于正當理由,可特許免除發布第二次結婚公告。
跨國婚姻——對于在國外舉行的兩名法國公民或法國公民與外國人之間的婚禮,若婚禮依照該國的慣例舉行,則視為有效,前提是婚禮舉行前必須依照法典發布結婚公告。
在國外締結的婚姻記錄必須于法國公民返回共和國領土后的3個月內,抄錄至公民戶籍地的公共婚姻登記簿上。
可撤銷婚姻——未經雙方自由同意或未經其中一方自由同意而訂立的婚姻,其效力只能由當事方自身或未給予自由同意的當事方提出質疑。
若存在由一方當事人性格所致的無心之過,其婚姻的有效性只能由被誤導的一方提出質疑。
此類性格過失包括人格和身份方面的過失。例如,上訴法院于1861年判決,若一名婦女因不了解事實而被誤導與一名前科犯結婚,則該婚姻視作無效。
若此類婚姻已被需要獲取必要同意的人員明確批準或承認,或在他們知悉訴因一年后,未向法院申請任何救濟,則不能再以任何訴因提起婚姻無效訴訟。
未公開締結的婚姻,及未在相關公務人員面前舉行的婚姻,將可能受到當事方自身、其父母、長輩、所有現有既得利益者以及公訴人的質疑。
除非出示婚典證明,否則任何人都不能主張其為合法丈夫或妻子,或主張法律規定由婚姻所產生的效力和特權,但法典第46條所規定的情況除外——即從一開始就不存在任何記錄,或記錄已丟失或損毀。這類情況下,婚姻可以通過口頭證據來確立。
事實上,眾所周知的婚姻并不能免除制作婚典記錄的必要。
然而,若雙方以丈夫和妻子的身份公開同居且育有子女,雙方死亡后,其子女的合法性不能僅因缺少父母的婚姻記錄而受到質疑。
若雙方真誠締結的婚姻被宣告無效,就當事雙方及其子女而言,該婚姻具有民事效力。若僅有一方是真誠地締結婚約,那么婚姻的法律后果只對無過錯方和其婚生子女有利。
上兩段實際上是《民法典》第201條和第202條的譯文,其對于與法國公民結婚的外國人而言至關重要。
法院宣布婚姻無效之前,法國公民在國外締結的涉外婚姻對當事雙方均具有約束力,即使未滿足法國法律要求的形式要件。
若一名英國女性真誠地與一名法國人在倫敦締結婚約,根據法國法律,其有權享有作為妻子的權利,其子女亦享有相應的權利,婚姻視為合法,盡管其未按法典規定在結婚通告發布后舉行婚禮;或身為法國公民的丈夫回國后并未3三個月內將此類婚姻記錄轉錄至法國。即使男方事前未取得父母同意,外國妻子在與未滿25歲的法國人結婚的情況下亦享有同樣的權利。
當然,此類婚姻若判為無效,那么雙方將可以再婚。
必須記住的是,根據法國法律,要締結一樁不受任何人質疑的有效婚姻,必須遵守《民法典》規定的所有法定條件。
夫妻——已婚人士應忠于對方、支持對方和幫助對方。丈夫應當保護妻子。妻子應當服從丈夫。
妻子有義務與丈夫一起生活,并在丈夫決定居住的地方定居。丈夫有義務接納他的妻子,并根據自己的財力和條件向她提供生活所需的一切。
未經丈夫同意,妻子不得提起民事訴訟,即使她是公共貿易商,未在共有財產體制下結婚,且擁有私有財產。
無論有無對價,未經丈夫同意或書面同意,妻子不得放棄、轉讓、抵押或收購財產。
未經丈夫同意,妻子不能成為公共貿易商。妻子立遺囑無需征得丈夫同意。
婚姻義務——夫妻雙方有義務撫養、支持和教育子女。
子女們有義務贍養他們的父母和其他貧困的長輩。
婚姻關系的解除——下列情況中,婚姻解除:
a.一方死亡;
b.依法宣布離婚。
再婚——婦女在前一次婚姻關系解除后的10個月內不得再婚。
離婚
離婚訴因——
1.婚姻關系中的任何一方都有權以另一方通奸為由離婚。
2.任何一方都有權以一方對另一方的虐待或嚴重侮辱為由離婚。這不僅包括危及生命的暴力虐待,還包括各種情形稍輕的毆打。一方的任何行為、言語或文字,有損另一方榮譽和名譽的,亦可作為離婚的訴由。
3.一方被判處死刑、監禁、勞役、流刑、放逐或喪失公民權利,且臭名昭著的,另一方有權離婚。
《民法典》中關于因脾氣不合經雙方同意可以離婚的條款已被廢除。
離婚程序——欲提起離婚訴訟的當事人必須親自向法院院長或以該身份行事的法官提出申請。若原告無法親自出席,法院院長或以該身份行事的法官必須在其登記員的陪同下前往原告的住所。
法官在見到原告,聽取原告證詞,并發表他認為適當的結論后,將在訴訟書后附上其命令,指示當事人在指定的日期和時間出庭,并指示一名官員將傳票送達被告。
在被告的訴訟未決期間,法院可酌情在同一命令中賦予原告分居的權利。若原告是妻子,法官可以決定她的臨時住所。
接著,在傳票指定的日期當天,法官將親自聽取當事人的陳述。在此聽證會上,法官有義務盡全力調解各方。若雙方拒絕調解,或被告缺席,法官隨后將頒布法令證明該事實,并根據原告意愿發出傳票,要求被告出庭。
根據該法典,必要或適當情況下,法官有權就訴訟期間支付給妻子的贍養費或子女的臨時監護作出臨時命令。
該案件是以普通程序準備、調查和判決的,由公共事務部審理。公共事務部官員履行的職責與英格蘭王室訟監相似。
原告可在案件的任何階段將離婚申請改為司法分居申請。
報刊報道——禁止公共媒體在離婚審判中刊登證據,若有違反,罰款100至2000法郎。
離婚效力——若任何一方在離婚后締結了新的婚姻并再次離婚,之前離婚的當事方不可再次成為夫妻。
若離婚的雙方希望再次成為夫妻,則必須建立新的婚姻關系。此類再婚之后,除非再婚的一方被判處涉及體罰的拘留且臭名昭著,否則不可再提出任何新的離婚申請。
絕對離婚滿10個月后離婚的女方才可再婚。
若離婚以通奸為由獲批,則過錯方永遠不得與跟通奸罪相關的另一方結婚。
子女監護權——子女的監護權屬于離婚訴訟中持有利判決的一方,除非法院基于子女的利益,根據家庭或公共事務部的申請,指示將監護權委托給另一方或第三人。
無論誰有權獲得子女的監護權,父親和母親均有權監督子女的撫養和教育,并且必須按他們的經濟能力繳納相應的費用。
司法分居——獲得離婚令的充分訴因同樣可給予當事人分居的權利。
當司法分居持續3年時,原判決可根據任一方的申請轉為離婚判決。
司法分居伴隨著財產分離,并使婦女恢復完全的民事權利,以便她可以買賣商品,且能夠以其他方式像單身女性一樣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