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加入生態系統,還是孤軍奮戰?——在生態經濟大潮中乘風破浪
作者簡介
Steven Davidson,合伙人兼副總裁,IBM商業價值研究院新興市場領域的負責人。他具有超過25年的咨詢經驗,曾與多個頂級團隊合作推動轉型。目前,他的工作重點是協助客戶實施數字化重塑,助力實現新的業務和運營模式。他在多個領域擁有豐富的經驗,包括金融服務、媒體與出版、線上業務服務、電子、運輸、公用事業、房地產和土地管理、政府改革、醫療保健以及環境保護等等。
聯系方式:LinkedIn賬號https://www.linkedin.com/in/steven-davidson-52aba11,Twitter賬號Twitter@StevenD30945700,電子郵箱steven.da-vidson@hk1.ibm.com。
Edward Giesen, IBM全球能力中心負責人,重點研究數字化戰略和重塑、業務建模、創新和客戶戰略。他在幫助企業跨行業塑造創新業務和數字化戰略,以實現突破性績效方面擁有超過20年的豐富經驗。聯系方式:電子郵箱edward.giesen@nl.ibm.com。
Martin Harmer,合伙人兼副總裁,IBM全球企業咨詢服務部財務轉型能力中心的全球負責人。他在領導跨領域多元文化環境的復雜全球轉型項目方面擁有超過40年的豐富經驗。他曾充分參與過多個領域的工作,包括轉型目標運營模型、共享服務戰略和實施以及業務流程外包。他具備深厚的會計和審計經驗,目前擔負CFO級別的職責。
聯系方式:電子郵箱martin.harmer@us.ibm.com。
Anthony Marshall, IBM商業價值研究院的全球戰略研究總監。他在咨詢、分析和策略領域擁有20年的豐富經驗,曾撰寫過多篇文章,主題涵蓋創新、顛覆性技術和商業經濟。
聯系方式:LinkedIn賬號https://www.linkedin.com/in/anthonyejmarshall, Twitter賬號Twitter@aejmarshall,電子郵箱anthony2@us.ibm.com。
探索生態系統優勢
廣大高管認識到,生態系統正在重塑企業、行業乃至整個經濟大環境。生態系統不僅可以重新定義企業的業務監管模式,還有助于拓展新市場,制訂新的客戶主張。但絕大多數調研受訪者都表示,參與生態系統的預計成本使他們難以看到可能獲得的全部業務優勢;而有一些企業高管領先同行一步,敏銳地觀察到了參與生態系統所能帶來的巨大價值。盡管所實現的具體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企業在生態系統中所扮演的角色,但只要企業在生態系統中做出的貢獻足夠重要而又獨特,那么所有主要生態系統角色均可獲益。
前情提要
全球企業領導普遍認為,生態系統是必然發展趨勢。全球49%的受訪企業表示,生態系統將改變自己的主要經營活動或關注領域——其中,歐洲受訪企業中持此觀點的比例為58%,南美洲為49%,北美洲為48%,日本為43%,而中國則為36%。[30]
生態系統對行業和企業產生影響的示例比比皆是。在零售行業,業務模式已普遍結合了實體店、虛擬店以及供應鏈優化技術,而客戶關系模式已快速轉變為技術支持的平臺,為客戶帶來幾乎無限的參與、互動和消費選擇。在這些平臺中,傳統客戶模式逐漸從被動消費轉向主動參與,包括共同設計、可選送貨方式、新店鋪概念和新所有權模式。
在汽車行業,傳統運營模式正在被“隨時隨地出行”模式所打破。在這種環境中,越來越多的客戶不愿意購買汽車,以避免大量資金被不經常使用的資產套牢。相反,他們重新思考擁有汽車的理由。經過思考,許多客戶紛紛轉向基本需求實現理念——這種理念的核心在于,如何最便捷、最舒適、最經濟而且最環保地出行。
在銀行業,傳統支行和網上銀行業務將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發展更廣泛、更多元化的銀行業務生態系統。在這種全新的背景下,銀行更像是協調者和關系管理者,幫助客戶更方便地獲取最具創新性、最有用的服務,無論是由銀行直接提供服務,還是間接通過金融科技企業[31]或其他合作伙伴企業提供服務。
對上述不同行業的案例進行分析,我們發現了三大共性:客戶喜好不斷變化;各行各業不斷重新定義自身;新型競爭對手層出不窮。事實上,根據2016年IBM商業價值研究院攜手經濟學人智庫開展的全球生態系統調研,54%的全球高管認為,客戶購買行為正在從面向產品或服務逐漸轉變為面向體驗;51%的受訪高管表示,行業界線日益模糊,而且在不斷重塑;55%的受訪高管表示,競爭從各種意想不到的方向撲面而來。[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