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早期禮教特征故實畫及其畫題的產生

早期的人物畫與“成教化,助人倫”[2]的禮教功能和“比雅、頌之述作,美大業之馨香”[3]的宣道理想緊密聯系在一起。這種認識在學界較為普遍,如陳師曾(1876—1923)認為中國人物畫按時間順序可分為倫理的人物畫、宗教的人物畫和賞玩的人物畫,自三代至兩漢都屬于第一種[4]。這種“倫理”內質和教化功能也就成為早期故實畫的顯著特征。

談及先秦時期教化特征的人物故實畫,研究者多引《孔子家語》“孔子觀乎明堂”見周廟內有堯、舜、桀、紂和“周公相成王”之壁畫進而生賢愚、興亡之嘆的記載[5],又舉屈原(前339—前278)被逐后“見楚有先王之廟及公卿祠堂,圖畫天地山川神靈,琦瑋譎詭,及古賢圣怪物行事”[6],呵壁發《天問》之例。漢代的禮教思想愈加濃重,教化性故實題材壁畫遍及帝王宮殿和神廟祠堂,如麟閣、云臺上圖繪的功臣名將和鴻都門學內繪制的孔子與七十二弟子像等等。王延壽(約140—約165)《魯靈光殿賦》描述了漢景帝時魯恭王的宮殿壁畫:

上紀開辟,遂古之初。五龍比翼,人皇九頭。伏羲鱗身,女媧蛇軀。鴻荒樸略,厥狀睢盱。煥炳可觀,黃帝、唐、虞。軒冕以庸,衣裳有殊。下及三后,淫妃亂主。忠臣孝子,烈士貞女。賢愚成敗,靡不載敘。惡以誡世,善以示后。[7]

這些記載都透露出當時的故實題材壁畫中系統而直接的禮教寓意,這些寓意附著于故實畫的題材和內容之上,亦可說是依賴題材和內容而來的思想和價值導引,這也就生發出“故實畫畫題”的問題。

畫題,即繪畫的題材和內容。同一題材被歷代畫家反復摹繪,在世代相襲的過程中,不僅具備了相對恒定的畫名,也沉淀了較為穩固的情感寄寓和精神指向。故實畫的畫題以“故實”為基本內核,同一“故實”被不同時期的描繪者擷取、思考、理解、闡釋并再度創造。傳統畫題不斷被新人承繼,新生畫題又不斷變成傳統,彼此匯融,層累發展。

在漢代,某種程度而言,故實畫畫題產生于皇室體系內組織嚴密的選材、圖繪、推廣和傳播。畫題多從漢儒經史著作中來。對于此,《歷代名畫記》卷三“述古之秘畫珍圖”中“漢明帝畫宮圖”一則資料傳遞了重要信息:

五十卷。第一起庖犧,五十雜畫贊。漢明帝雅好畫圖,別立畫官,詔博洽之士班固、賈逵輩取諸經史事,命尚方畫工圖畫,謂之畫贊。至陳思王曹植為贊傳。[8]

其中提及的曹植(192—232)所撰《畫贊序》云:

觀畫者見三皇五帝,莫不仰戴;見三季暴主,莫不悲惋;見篡臣賊嗣,莫不切齒;見高節妙士,莫不忘食;見忠節死難,莫不抗首;見忠臣孝子,莫不嘆息;見淫夫妒婦,莫不側目;見令妃順后,莫不嘉貴。是知存乎鑒者何如也。[9]

帝王召集經史學者從典籍中選取與官方意識形態相符的故實作為題材來源,再命御用畫工依據這些故實內容進行繪制,創造出來的經典圖像被體制力量從廟堂向民間推動,也就成為傳之四方、以資效仿的故實畫畫題母本。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门源| 梓潼县| 武平县| 云龙县| 靖安县| 安仁县| 旬阳县| 贺兰县| 棋牌| 交口县| 永和县| 睢宁县| 尚志市| 潜山县| 色达县| 始兴县| 平和县| 长泰县| 东辽县| 林西县| 勐海县| 潮州市| 白水县| 大冶市| 通化市| 江油市| 库伦旗| 岑溪市| 晋城| 德江县| 穆棱市| 客服| 武宁县| 炉霍县| 鄂托克旗| 通海县| 普洱| 山东| 鄂尔多斯市| 平南县| 壤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