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畫故事:刻在石頭上的記憶
- 張道一
- 2012字
- 2020-10-22 15:46:44
(一)人物與世俗
我國古代的封建社會,長達幾千年。周朝采取“封邦建國”的分封制度,一個國家分為數以百計的諸侯國。至春秋戰國時期,隨著各國發展的不平衡,相互爭霸,甚至兼并,出現了所謂“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的局面。秦王嬴政即位后,于公元前221年滅六國,結束了春秋戰國的混戰局面,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是為秦朝,稱“始皇帝”。秦始皇創立了以皇帝為核心的中央集權制度,下設三公九卿,分天下為郡縣,由朝廷派員治理,以加強和鞏固封建統治。為鞏固國家統一,筑長城、修馳道,并統一文字和度量衡。但他不顧民生,賦役繁重,勞民傷財,又實行文化專制,焚書坑儒,不得民心。秦朝僅歷二世,統治15年。
漢代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強大的王朝,前后分為西漢和東漢,也稱兩漢,共歷406年。公元前206年劉邦(即漢高祖)滅秦,之后又打敗了項羽,于公元前202年稱帝,國號漢。即后來史稱的西漢,也稱前漢。漢初的文帝和景帝,為恢復經濟,采取“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并推崇“黃老思想”,主張“無為而治”,使生產和經濟很快得以恢復并有所發展,社會思想也很活躍,在歷史上被譽為“文景之治”。
漢武帝劉徹,是統治漢朝最長久的皇帝,也是文治武功皆有成就的帝王。他在位54年,帶領漢朝進入全盛時期,經濟、文化等方面繁榮發展。漢武帝之所以“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確立儒家思想的道統,正是以國家的富強為基礎的。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以“禮”來推行“仁”和約束人們的行為。
石刻畫像出現于西漢后期,在東漢得到很大的發展,廣布于五六個省和更多的局部地區。它的發展,既與歷史上的厚葬之風有關,又與當時的舉孝廉相聯系。因為漢代還沒有實行科舉考試制度,凡是走仕途的人須經地方推舉,這種舉薦主要有孝、廉兩個標準,而墓葬的形式和規模是最能顯見孝道的。
作為藝術的畫像石,它的實際用途和藝術表現的題材內容,由于起自民間,帶有儀式性的規定不多,多是由墓葬的家庭所決定,有的(如地面上的祠堂)刻畫內容,可能墓主人在生前會有參與。刻工多為當地或鄰近地區的工匠,熟悉民風和民情。也就是說,畫像石的制作比較自由,內容無所不包。凡是人世間所有的,大都可以在畫像石中得到印證。
早在1944年,史學家翦伯贊先生在《秦漢史》的序言中說:“除實物和簡牘外,漢代的石刻畫像也提供了不少新的史料。漢代的石刻畫像,如武氏祠、孝堂山祠、兩城山及武陽石闕等石刻畫像,皆傳世已久;但并未引起歷史家的注意。晚近南陽一帶漢墓中,又發現了大批的漢代石刻畫像,始有若干學者開始對石刻畫像作藝術的研究。我以為除了古人的遺物以外,再沒有一種史料比繪畫雕刻更能反映出歷史上的社會之具體的形象。同時,在中國歷史上,也再沒有一個時代比漢代更好在石板上刻出當時現實生活的形式和流行的故事來。漢代的石刻畫像都是以銳利的低淺浮雕,用確實的描寫手腕,陰勒或浮凸出它所要描寫的題材。風景樓閣則儼然逼真,人物衣冠則蕭疏欲動;在有些歌舞畫面上所表示的圖像,不僅可以令人看見古人的形象,而且幾乎可以令人聽到古人的聲音。這當然是一種最具體最真確的史料。”[1]
翦伯贊先生所講的這番話,距現在已經七十多年了。那時候還是在抗日戰爭時期,他在四川巴縣歇馬場的劉家院子里,并沒有因國家的艱難和生活的困苦而消沉,而是想著輝煌的未來,還在《秦漢史》中寫道:“假若我們將上述漢代繪畫和石刻畫像等藝術中所凝固之漢代人民的現實生活的形象,通過我們的頭腦加以有機的組織,則兩漢的歷史,將會在我們面前浮凸起來,表現為一種立體的形象。”我國老一輩的歷史學家多潛心研究學問,這樣熱情關心藝術的人不多,講話非常實在和中肯。
現在的情況大不相同了。各地新出土的畫像石千千萬萬,考古學家為我們提供的資料很多,從藝術的角度看,確實需要“通過我們的頭腦加以有機的組織”,將漢代畫像石整理出來了。
人的思想和行為是很復雜的。在不同的地區和不同的歷史時代,會有很大的差異,甚至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不同,需要具體分析。漢代人已距我們兩千年左右,他們所創造的文化與文明,是在農耕條件下形成的。它的興旺與強盛,都是與社會的大背景相聯系,為人們所贊賞的深沉雄大、氣勢磅礴,也是由當時人的積極的精神狀態所造成的。
人的社會職能是有分工的。《考工記》稱:“國有六職。”即指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農夫和婦功。《漢書·食貨志》說:“士農工商,四民有業。學以居位曰士,辟土殖谷曰農,作巧成器曰工,通財鬻貨曰商。”
儒家評論人物有“四科”之說。《論語·先進》曰:“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這些都是孔門弟子,后以“四科”為人物分類。
封建社會的等級觀念很重。人分尊卑貴賤,官分品位高低,農業被視為“主業”,其他均為末業。所有這些,都能在畫像石的形象中分別出來。至于世俗,是由人群的習慣和風氣所形成的,它也會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并帶有地方色彩。
以下,為人物與世俗故事,共91條。